許晴 黃瑞 梁啟放 劉步平







摘?要:目的:探究我國文化消費研究的現狀和熱點前沿。方法:電子檢索CNKI核心期刊收錄的文化消費文獻,用CiteSpace分析年發文量、作者貢獻和關鍵詞共現。結果:核心關鍵詞“文化消費”出現頻數為393,中心度為064,以文化產業、城鎮居民、物質消費等為直接高頻詞;國內文化消費研究大致可分為1992—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6年、2017年至今四個階段;多集中在“互聯網+”“5G時代”“網紅經濟”等網絡文化消費融合研究,及城鎮老人文化消費研究。結論:國內文化消費研究可分4期,已初步形成高產作者群,但學者間的合作規模和合作水平有待加強,網絡文化消費研究、老齡文化消費研究將是文化消費的熱點。
關鍵詞:文化消費?CiteSpace?研究前沿?可視化分析?
一、引言
新時代我國居民文化消費的頻率不斷提高、支出逐年增加且影響幸福感,漸成消費升級的重要標志和社會研究的重大命題[1,2],相關文獻數量增加,但研究熱點及前沿未明,制約創新發展與實踐貢獻。近年來,運用信息技術分析文獻數據的表觀特征、內在關聯、實踐價值等備受關注,學者們用其開展多領域頻數統計[3,4]、共詞聚類[5,6]、關聯規則[7,8]、可視圖譜[9,10]、meta分析[11,12]并取得諸多成果,特別是Citespace能科學、直觀、多彩展示數據之間的關系,已被用于量化分析農業[13]、醫療[14]、環境[15]、教育[16]、哲學[17]、文化[18]、消費等多領域研究的發展態勢。目前雖有文獻[20]運用Citespace分析我國文化消費的演進及前沿,但檢索策略不詳、僅納入1992—2019年文獻且報道的納入文獻量是我們重復檢索所得的5倍多,難以可靠揭示我國文化消費研究的真實狀況。本文運用Citespace對我國文化消費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旨在揭示相關的熱點和前沿,為后續研究和實踐提供可靠參考。
二、對象與方法
(一)文獻獲取
2021年3月12日用篇名=“文化”+“消費”-“消費文化”精確高級檢索CNKI中建庫至檢索日的核心期刊、CSSCI、CSCD文獻。
(二)文獻篩選
文獻導入NoteExpress,先剔除重復發表文獻;再閱讀摘要,剔除以“文化”的消費為核心的非研究文獻(包括但不限于新聞消息、會議通知等)及以“消費”的文化為核心的文獻(包括但不限于消費時尚、消費態度等),保留以“文化”的消費為核心的研究文獻(包括但不限于文化及文化領域或以“文化消費”為背景的文獻)。
(三)數據提取與分析
由兩名利益無關者獨立平行合并相似關鍵詞、剔除含義不明關鍵詞,遇分歧協商一致,無法達成一致則邀請另一名文化消費領域高級職稱專家以“少數服從多數”確定,結果導入Citespace57R2,試運行合并節點,循項目組前期研究[3—6],通過普賴斯定律確定高頻詞,時域設定“1992—2020”,以研究機構、作者、關鍵詞為節點做共現分析,以關鍵詞為節點做聚類分析,通過聚類視圖歸納研究熱點和前沿。
三、研究結果
(一)納入文獻概況
共納入文獻648篇,最早見于1992年。發文量大致分4段:1992—1994年由3篇逐年速增至25篇,年均1167篇;1995—2002年呈駝峰型遞減,年均938篇;2003—2016年曲線速增(2012年達峰值46篇),年均2671篇;2017至今呈曲線下降,年均3975篇。見圖1。
(二)研究機構與作者共現分析
以研究機構、作者為節點,共現分析得節點106個、連接線55條、密度00099,南京曉莊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的劉曉紅發文最多、共5篇,其次為李金蓉、尹世杰各3篇,除湖南師范大學外,其余作者及其機構均較分散。如圖2。
(三)關鍵詞共現與聚類分析
以關鍵詞為節點,共現分析得節點729個、連接線1177條、密度00044、Q=07975>030、網絡同質性平均值Mean?Silhouette=09632,說明網絡聚類較好、同質性較高、共現結果可信,如圖3;聚類分析示文化消費研究已形成城鎮居民、文化產業、農村文化消費等多個聚類,以文化產業、城鎮居民、物質消費等為直接高頻詞進行發散,形成的次熱點關鍵詞為消費結構、體育消費、城鄉差異等,如圖4。關鍵詞出現的最高頻次為393次,按普賴斯定律頻次≥14的關鍵詞為高頻關鍵詞,共6個,依次為“文化消費”“文化產業”“城鎮居民”“物質消費”“影響因素”“農村居民”,分別對應頻次393次、44次、29次、18次、16次、15次,中心度相應為064、016、008、009、002、002。
(四)關鍵詞突現分析
共獲突現詞8個,突現度居前3位的依次為“物質消費”“影響因素”“文化產業”;20世紀為“物質消費”“文化消費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消費者”,21世紀為“文化產業”“影響因素”;持續時間“文化消費水平”最久(12年),“物質消費”“社會主義”“消費者”次之(6年),“市場經濟”“影響因素”又次之,“文化產業”最短(3年)。見表1。
(五)關鍵詞時區共現圖和時間軸視圖分析
由關鍵詞時區共現圖與時間軸視圖可知,最大節點為“文化消費”,其次為“文化產業”“影響因素”“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水平”“物質消費”“消費品”“消費者”“消費引導”“文化消費結構”“文化消費需求”。這些關鍵詞鏈接的關系結構復雜、時間跨度大、涉及內容廣,見圖5—6。
分析可知,可以將前沿趨勢大致分為以下幾類:(1)城鎮與農村相關文化消費地域研究,包括新生代農民工這一新興群體在內的城鄉實證研究和城鄉差異對比研究。鐘方雷與李思錦(2020年)考察了城市戶籍身份對居民文化消費的影響,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助于提升文化消費[2]。資樹榮與張姣君(2020年)使用CGSS數據估計了文化消費對我國農村居民主觀幸福感的正相關關系,為提高農村地區居民文化消費提出了可貴建議[21]。(2)以大學生為代表的新生代青年群體的文化消費研究。資樹榮等指出隨著新生代人群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消費能力的提升,他們已經逐漸成長為我國消費市場的主力,新生代人群對于消費市場的影響力也逐漸擴大[21]。這個“泛90后”群體,催生了屬于該群體特有的文化生態,也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其獨特的消費特質。他們熱衷于文化消費,并由此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文化生態,例如二次元文化、腐文化、喪文化以及萌文化等,繼而也催生了各種產業的發展,如二次元經濟、粉絲經濟、萌經濟等。(3)體育健身領域的消費研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體現了國家對人民健康的重視,體育消費也迎來了熱潮,與之相關的文化消費研究也正在蓬勃發展。
四、討論
(一)研究穩步發展,亟待合作交流
文化消費涉及諸多領域,合作交流方能大有作為。本研究顯示,近30年國內核心期刊共收錄文化消費研究文獻648篇,大致分4個時期,其中近5年收錄203篇,占3133%,機構與作者雖然形成節點106個,但合作密度僅00099,說明國內文化消費研究穩步發展,近年屬于熱點領域且取得多項優秀成果,已經匯聚一支研究隊伍,但合作網絡整體疏松,機構和人員都比較分散,尚未形成權威研究機構和核心研究隊伍,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內文化消費研究的高效發展,亟待加強交流、溝通與合作。
(二)國內研究形成區域化,層次擴展不充分
通過高頻詞和演進圖譜分析發現,主要集中在文化產業、大學生、城鎮居民、影響因素等高頻詞。可以看出,我國文化消費研究存在著較大的區域性,同樣也存在相同領域研究自主化不充分,需進一步拓寬文化消費市場。這是我國文化消費自主化不充分的主要表現,這與我國存在較大文化歷史背景差異不無關系。同發達工業國家的文化消費相比[23],我國文化消費的總量、結構及整體水平還很低。目前,我國的文化消費市場潛力很大,橫向縱向都有廣泛的開拓空間。在國際文化消費市場上鮮為人知,一種支持地方遺產資本化的決策模型實證化算法[23]。對于鮮為人知的遺產,商標潛力和遺產資本化的國際文化旅游線路是創新的當地樞紐發展的明智選擇。這是作為地方當局從物質和非物質遺產的解讀中獲得經濟潛力的地區健康和戰略發展的基礎。另外,飲食習慣與受訪者的世界觀和文化消費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系[25]。近年來,關于文化消費的研究經歷了布爾迪歐式的復興。越來越多的研究分析不同文化領域的差異,以及大量應用差異、場和資本概念的同源論文研究表明了這一點[26]。然而,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文化的雜食性越來越體現出區別和階級地位,而不是獨特的品味。在很大程度上,專注于食物差異的研究分析了外出就餐和風格化是通過餐館的偏好,而不是日常的食物選擇。日常食物選擇的不同表現在使用健康和未經加工的食物以及“適度享樂主義”,而不是更嚴格的口味。現有關于文化分層和消費模式的研究很少提出跨時代的比較視角,首先,兼收并蓄(或“雜食性”)的文化消費群體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存在[27]。如陶萍等[27]指出目前通過對疫情以來居家教育文化、娛樂文化消費現象分析,提出文化消費模式創新,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今后需要更多地對文化消費心理與行為進行研究,更好地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趨勢。消費理念的轉變和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文化消費方式,網絡文化消費領域在以文化為導向,消費方式決定著消費者以什么樣的身份或形式消費網絡文化。消費者選擇消費方式受自身心理因素和外在群體的雙重影響,因此,深入探析網絡文化消費方式對于網絡文化消費者和網絡文化產品或服務的生產者來說極其重要,對于網絡文化消費市場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健康發展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29]。
(三)國內文化消費與宏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或成未來熱點
文化消費通常被視為一種具體的文化資本形式,可以轉化為經濟回報(例如收入),因為這種做法增加了進入更有利的社會地位的可能性[30]。然而,支持這一理論的定量證據仍然不確定,因為它往往無法排除其他解釋。在美國和英國,文化消費似乎影響著一些精英公司的招聘決定,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過程是否適用于其他專業職業和其他勞動力市場過程,如晉升。其提示消費更多文化活動的人將來更有可能賺取更高的工資,更有可能向上流動,更有可能得到晉升。因此,文化消費在某些勞動力市場環境中可以起到文化資本的作用。某些人群遷徙流動的關系進行修正和飲食習慣研究來揭示[31]旨在確定理想的飲食,以預防前列腺癌,并在可能的情況下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治療。回顧表明,某些人群似乎比其他人群更有效地受到他們對特定物質的文化消費的保護,但在預防方面,以這種物質為基礎的飲食與另一人群服用這種物質的有效性之間的聯系尚未得到證實。盡管目前還不知道理想的飲食,但其中一些成分似乎是很好的候選者,如不飽和脂肪、大豆蛋白、類胡蘿卜素、番茄紅素和維生素E。再有調查將評估社會人口特征、不同形式暴力的經歷、身心健康狀況(包括吸毒)以及積極參與文化消費可能會為減少精神痛苦和改善生活在受暴力影響的城市地區的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政策提供參考[32]。因此,未來的研究熱點將系以城鄉為代表的文化消費研究、宏觀視角的研究以及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大環境的融合研究。國內的研究[HJ1.6mm]工具與方法日趨完善和深化,文化消費研究的主題的多元性和內容的深度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參考文獻:
[1]趙楊,趙萌,王林移動場景下網絡文化消費行為執行意向的影響機制研究[J].管理現代化,2021,41(01).
[2]鐘方雷,李思錦城市居民戶籍差異對文化消費的影響——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的分析[J].消費經濟,2021,37(01):59-67
[3]劉步平,梁沛華,龍泳伶,曹敏,方春平CNKI教育資源共享機制高被引文獻的特征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04).
[4]劉步平,龍泳伶,任長報,方春平,羅向晗基于CNKI的就業力高被引文獻計量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25(12).
[5]劉步平,潘華峰,陳思達,陳楚杰,方春平2014—2018年《中國醫院管理》論文研究熱點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20,40(01).
[6]劉步平,劉子志,圖雅,邱鴻鐘近十年國內森田療法研究熱點的共詞聚類分析[J].吉林中醫藥,2019,39(02).
[7]任珍,白明,武香香,苗明三基于數據挖掘的中藥外治小兒發熱用藥規律及特點分析[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21,38(03).
[8]楊鴻雁,周芬芬,田英杰基于關聯規則的消費者食品安全滿意度研究[J].管理評論,2020,32(04).
[9]梁啟放,劉步平,李深情,張善禹,陳曉虹,肖薇,黃麗軍,鄧琦基于雷達圖的貼敷治療慢性前列腺炎臨床報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20,36(11).
[10]梁啟放,楊玲,張夢陽,郭舒欣,楊艷芳,齊勁,歐鐳穎,黃智峰,曾建峰,劉步平貼敷影響前列腺疾病臨床報告可視化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20,16(10).
[11]單利娜,林麗霞,陳義嬌,陳思達,劉步平針灸聯合克羅米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的臨床效果[J].世界中醫藥,2018,13(03).
[12]黃詩敏,陳思達,龍泳伶,任靜雯,劉希琳,劉步平腹針治療痛經研究的系統評價[J].現代醫院,2016,16(12).
[13]ZHANG?Piao,?YANG?Xia,?ZENG?Maoqin,et?al?Bibliometric?Analysis?of?Status?Quo?and?Trend?of?the?Research?on?Duck?Based?on?the?Web?of?Science?Database[J].?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2021,?10(01).
[14]Rui?Li,?Xia?Liu,?Bo?Yang,et?al?External?beam?radiotherapy?for?prostate?cancer:?What?are?the?current?research?trends?and?hotspots?[J].?Cancer?Medicine,?2021,?10(2).
[15]Fangling?Qin,?Ying?Zhu,?Tianqi?Ao,et?al?The?Development?Trend?and?Research?Frontiers?of?Distributed?Hydrological?Models—Visual?Bibliometric?Analysis?Based?on?Citespace[J].?Water,?2021,?13(2)
[16]湯子煣,盧德生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新世紀圖景——基于CiteSpaceⅤ的可視化分析[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2(01).
[17]高穎中國哲學學科研究熱點和趨勢的CiteSpace知識圖譜分析[J].社會科學文摘,2018(06).
[18]金雪濤,劉怡君數字經濟背景下中外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進程——基于CiteSpace知識圖譜的分析[J].重慶社會科學,2020(08).
[19]葉楠,張瀟基于CiteSpace的國內可持續消費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05).
[20]劉慧,路爽國內文化消費演進及前沿研究——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20(19).
[21]資樹榮,張姣君文化消費活動提升了農村地區居民主觀幸福感了嗎?——基于CGSS數據的實證分析[J].消費經濟,2020
[22]趙向華新生代文化消費心理與行為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0(21).
[23]晏才群文化——正在興起的消費熱點[J].消費經濟,2000(01).
[24]DStefan,?V?Vasile,?M?A?Popa,?A?Cristea,?et?al?Trademark?potential?increase?and?entrepreneurship?rural?development:?A?case?study?of?Southern?Transylvania,?Romania[J].?PLoS?One,?2021,?16(1):e245044
[25]B?Tivadar,?B?Luthar?Food,?ethics?and?aesthetics[J].?Appetite,?2005,?44(2).
[26]N?Kahma,?M?Niva,?S?Helakorpi,?et?al?Everyday?distinction?and?omnivorous?orientation:?An?analysis?of?food?choice,?attitudinal?dispositions?and?social?background[J].?Appetite,?2016,?96
[27]M?M?Jaeger,?T?Katz-Gerro?The?rise?of?the?eclectic?cultural?consumer?in?Denmark,?1964—2004[J].?Sociol?Q,?2010,?51(3).
[28]陶萍,鄒曉悅新冠疫情下居家文化消費現象研究[J].商業經濟,2020(11).
[29]夏忠臣,王永明,李旭娟網絡文化消費方式探析[J].黑河學刊,2020(06).
[30]AReeves,?R?de?Vries?Can?cultural?consumption?increase?future?earnings??Exploring?the?economic?returns?to?cultural?capital[J]. Br?J?Sociol,?2019,?70(1).
[31]D Amsellem-Ouazana,?S?Conquy?Diet?and?prostate?cancer:?from?prevention?to?treatment[J].?Prog?Urol,?2004,?14(4).
[32]M?S?Cruz,?Silva?E?Sousa,?M?Krenzinger,?L?Valiati,?D?M?Goncalves,?MTL?Vasconcellos,?L?M?Villar,?S?Priebe,?P?Heritage?Study?protocol?of?personal?characteristics?and?socio-cultural?factors?associated?with?mental?health?and?quality?of?life?of?residents?living?in?violent?territories[J].?BMC?Psychiatry,?2020,?20(1):96
〔許晴、黃瑞,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梁啟放,廣東藥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步平(通訊作者),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