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群 中國計量大學
前言: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幾年因為學生心理問題所引發的社會事件問題頻發,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必須要發揮應有作用,關注學生心理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障礙,這樣才能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思想政治是高校教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來看,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結合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樹立典型,幫助學生明確政治立場,并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道德情操等。因此在教學期間,教師會將教學的重點內容放在宣傳先進思想文化上,而較少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尤其是有關心理健康的預防性教育存在諸多不足。(2)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人員數量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這是因為學生的很多心理波動都不會直接表述出來,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面部表情、語氣、眼神等做出評價[1]。但是當前高校學生數量連年增加,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逐漸多樣化,現有的教學人員數量明顯不足,現有的思想政治師資隊伍已經無法適應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就目前來看,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的越來越多樣化,很多大學生因為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甚至發展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目前來看,部分大學生存在自卑心理、孤獨心理、報復心理、交往困惑等,這種多樣化的心理健康問題,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中,為了能夠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探索新的教學路徑。當前很多高校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習慣于將“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分為兩條線,所以在未來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結合兩者之間的特征,并探索新的教學方向。例如在學生自卑心理教育中,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現有思想政治教學的優勢,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目的,針對學生的自卑心理,教師可選擇“雷鋒”等正面人物,通過開展“雷鋒生平事跡展覽”,講述雷鋒生前的所處環境,如艱苦的工作環境等;在學生被雷鋒事跡感染之后,教師再展示雷鋒同志的樂觀精神,尤其是雷鋒的奉獻精神、雷鋒的樂觀精神等,逐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問題,鼓勵學生以雷鋒同志為榜樣,正確認識自己,正如雷鋒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引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主動發光、發熱,發現自己的價值,最終消除自卑心理,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就目前高校的教學狀況而言,許多的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都忽視了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結合[2]。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為了能夠開展多樣化的細心及健康教育問題,應該進一步完善校園網絡,并搭建“網上社團”、“時事政策”等思想政治網站,通過這些網站來強化輿論引導,幫助學生改善心理狀況。在教學期間,教師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并通過網絡力量進行宣傳,通過思想政治的感染力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
例如,很多學生不愿意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在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理狀況時往往會感覺“羞恥”,最終導致學生的心理越來越封閉,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針對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的信息交流功能,與學生之間建立聯系,期間學生可以用“游客”的身份登錄,并將自己的內心的問題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可針對“游客”的留言,逐一引導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通過這種網絡平臺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進一步改善學生的不良情緒,為師生之間的互通交流提供一種更有效的信息交流模式,使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調整不良情緒,并取得預期效果。
正如前文所言,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本身具有復雜性,而針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優化心理教育路徑,爭取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部分大學生會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或者其他瑣事而出現報復心理,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選擇我國“99國慶閱兵視頻”、“09國慶閱兵視頻”、“19國慶閱兵視頻”等,通過此類視頻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視頻的內容,例如我國幾十年時間中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經濟建設所取得巨大成就等,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之后教師利用視頻內容進行引導,結合當時的國內外形勢,引導學生思考:“在嚴峻的國際環境下,我國的經濟建設已經取得巨大成就,你遇到的困難、瑣事與我國實際情況相比如何?”通過此類語言引導,可幫助學生舒緩不良情緒,最終消除報復心理。
結束語: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經成為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針對目前高校大學生嚴峻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學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與三觀,最終為全面推動學生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