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端元 潛山市林業局
加拿大一枝黃花屬于外來有害生物,盡管多年來一直在呼吁加強對物種的防控,但其傳播速度仍然很快,傳播區域正逐步擴大,其主要原因是社會各界對該物種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防控意識不強。隨著城市綠化的推進和美好鄉村建設的普及,大量綠化苗木、花卉和草坪被輸入潛山市,加拿大一枝黃花根莖種子也一并被帶了進來。2014年10月第三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中,在潛山市黃鋪鎮古井村、黃鋪鎮開發區首次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據調查,目前已在潛山市4個鄉鎮境內70多處發現了加拿大一枝黃花,面積約2hm2,如果不加以防控,繁衍面積將會進一步擴大。要做好加拿大一枝黃花防控工作,必須了解它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以及它的危害性,防控工作的難度,筆者就潛山市該物種的防治工作進行總結,為加強聯防聯控工作提供借鑒。
加拿大一枝黃花,屬菊科(AsteYacea e) 管狀花亞科(Cardu0ideaekitam)紫菀族 (TribAstereaeCass) 一枝黃花屬(Solidago) 的植物,又名黃鶯、麒麟草,屬于外來有害生物。該物種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長條狀,桿莖直立,高達1.5-3米,葉披針形或淺狀披針形,長5-12厘米。頭狀花序很小,長4-6毫米,在花序分枝上單面著生,多數彎曲的花序分枝與單面著生的頭狀花序,形成開展的圓錐狀花序,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長3-4毫米,邊緣舌狀花很短。
該物種從山坡林地到沼澤地帶 均可生長,喜陽不耐陰,耐早、耐脊薄,山坡荒地都能生長良好,甚至在水泥地裂縫,石縫中也能茂盛生長,適應性極強。主要以種子和地下根莖繁殖,每年3月份開始萌發,4-9月份為營養生長, 10月中下旬開花,11月底至12月中旬果實成熟,-株植株可形成2萬多粒種子,所以每株植株在第二年就能形成一叢或一小片,繁殖速度極快。
該物種1935年作為觀賞植物引入上海、南京等地,現已廣泛傳播全國各地,未成林造林地、坡耕地、園林綠化用地和田間地頭空隙地,均能繁衍生長,從而擠占其他植物生存空間,導致其它灌木、草本植物死亡,破壞本地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由于其適應范圍廣,且耐旱、耐脊薄,還會對本地的農林經濟造成巨大威脅。
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傳播途徑分為自然傳播和人為傳播。自然傳播主要是種子隨風傳播和根莖繁衍,但該傳播方式相對較慢。人為傳播主要是隨花卉苗木、草坪運輸而遠距離傳播,該傳播方式范圍廣,危害性大,目前國內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傳播主要是人為傳播。
加拿大一枝黃花的主要危害主要表現在對本地生態平衡的破壞和對本地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因其具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和特性,所以繁殖能力強,對本土植物種群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秋季其他雜草枯萎或停止生長的時候,加拿大一枝黃花依然茂盛,花黃葉綠,而且地下根莖繼續擴展,根部還分泌一種物質,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長,再加上生長周期長,適應生長地域廣,從而對其他植物造成危害,不斷蠶食其他植株的領地,對所到之處的本土植物產生嚴重威脅,杉易破壞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而成為單一的該物種生長區,因此,該物種屬于外來有害生物,須及時進行防控除治。
近幾年來由于苗木花卉、種子、草坪的遠距離運輸,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根莖和種子一般人很難分辨,其根莖和種子很容易被夾雜其間,造成人為傳播。又因該物種適應性極強,根莖易繁殖,對其他植物有較強的生長競爭優勢,根莖很難清除干凈,因而給人工除治上帶來很大的難度,防治不當還容易造成人為擴散。
1.加強檢疫
首先要加強產地檢疫,對發生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用地、種子產區嚴格進行產地檢疫,發現有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除害后才起調出。嚴禁調入未發生區域。其次要加強調入檢疫,對發生加拿大一枝黃花地區的花卉、苗木、種子禁止調入未發生區域,對調入的花卉苗木種子追根求源,加強檢疫攔截,特別是要加強對苗木調運中土壤中的加拿大一枝黃花種子和根莖的檢疫攔截,防止其隨苗木調運中的土壤遠距離傳播。
2.加強監測
加強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普查和監測工作,是防控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重要手段,是防早、防小的有效手段,加拿大一枝黃花新生區主要是荒地和免耕地,綠化帶,公路沿線,鐵道沿線,加強這些區域的監測工作可以為各部門的聯防聯控提供第一手資料。
3.適時除治
在加拿大一枝黃花營養生長期進行除治,可以防止種子成熟后擴散蔓延,除治時要連同根莖一起挖出,曬干后用火燒盡,防止根莖未除盡時還可以繼續繁殖。對少數未及時發現而結籽的加拿大一枝黃花要用膠布等遮蓋包住種子部分,防止種子隨風擴散,深挖清除根莖。有條件地區可以全面整地,篩選出根莖集中燒毀。
4.強加聯防聯治
要把該物種的防控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本地區本部門管轄區域內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除治工作,相互協調,互通信息,提高認識,鏟除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生存空間。
在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區域很難在當年除治徹底,除治后要加強砍草砍灌,次年進行化學除治,這樣當年生長出的加拿大一枝黃花能充分吸收農藥,防止其他雜草雜灌吸收藥水,影響除治效果。方法是在3-6月份用800克草甘磷加50克洗衣粉兌水1000倍液進行均勻噴霧,后期進行補噴。因為草甘磷是內吸性農藥,能經過葉片吸收傳導至根莖部,連同根莖-起清除。洗衣粉能加強藥液在葉片的附著力,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進行均勻噴霧,一周后進行補噴。之所以選擇3-6月進行化學除治,主要是因為加拿大一枝黃花幼苗期是藥物防治的最佳時期。每隔40d噴一次藥,連續噴3次,時間次序:第1次在3月中旬,第2次在4月下旬,第三次在6月上旬[1]。
及時對新造林、新綠化的綠化地進行撫育作業,發現一株清除一株,連根挖除燒毀。對大面積的區域要及時上報當地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調動一切人力物力及時鏟除,不留死角,做到早發現、早除治,杜絕擴散成災。對拋荒地、林中空地、房前屋后空閑地,可督導田地所在村委會安排專人進行翻耕,清除根莖燒毀,種植其他作物[2]。人工除治時間以5月前進行為最佳,因為5月以根莖繁殖最強,而且對除治不當的植株,5月后進行除治會進一步促進其分枝和種子產量,尤其是開花期進行干擾會刺激分枝和有性繁殖[3]。
根據有關文獻記載,加拿大一枝黃花幼苗的生物量在中生環境下達到最大值,水生環境下最小;在光照處理中,45%的光照最適合加拿大一枝黃花生物量的積累,而弱光(5%)下生物量幾乎沒有增加,植株最終死亡[3]。因此對長有加拿大一枝黃花拋荒地、閑置空地進行植樹造林,增加林分郁閉度,減少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光照,促進自然死亡。
加拿大一枝黃花屬于外來有害生物,其擴張速度十分驚人,成為一種典型的外來入侵種,已經被列入中國重要外來有害植物名錄。因此單靠林業部門很難做到全面防控,只有社會各界加強對加拿大一枝黃花危害性認識,提高防控意識,開展群防群控,才能真正全面做到該物種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