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彪 曾凌千 李長智 黃紀華 陳宗勝
云上廣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9月,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國“互聯網+政務服務”,切實提高各渠道的政務服務質量水平與服務實效,把簡政放權等改革目標推向縱深階段,同時,要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截止2020年初,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均已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完成本地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的建設,并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完成級聯對接。至此,全國各地網上政務服務躍上新臺階,通過創新政府管理和優化政務服務的新方式、新渠道、新載體,各地政務服務能力不斷得到切實提升。
近年來,隨著政務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和密集建設,政務信息系統“煙囪林立”,政務數據資源“信息孤島”的現象仍然突出,這也阻礙了政務數據資源用于政務服務中的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和減跑腿。各地省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雖然匯聚了各部門、各層級大量的政務數據資源,但往往因為數據存儲形式不同、數據標準不同、分類不同等原因,給數據即來即用、互認互信帶來極大不便。因此,只有通過對不同部門的政務數據資源開展數據治理工作,統一標準、統一分類、統一管理、統一調度,才能治本兼治,解決政務數據準確性、可 用性、價值性的根本問題。
隨著政務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各地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的建設,覆蓋全國、省級統籌、上下聯動、橫向到底、縱向到邊、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體系已初具雛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目前網上政務服務事項信息不統一、政務數據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政務服務事項可辦理率低、企業和群眾辦事不夠便捷的問題。同時,隨著各級政府部門的數據大匯聚,數據可用性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具體概括為6點。一是缺少統一數據標準。專業數據格式參差不齊,數據信息項名稱不規范、隨意性強,數據定義混亂,統一英文字段對應多個中文名稱,反之也存在著中文的一對多情況。二是數據分析困難。歷史數據龐大復雜,表關系不清晰;部分系統中已形成的大量歷史數據,由于種種原因已無法找到開發廠商,難以再次應用這些數據。三是數據質量問題突出。數據質量低下,數據采集、統計不準確、數據錯誤的發現不及時,造成數據無法有效為向用戶提供決策參考。四是數據運營體系不強。數據標準管理體系不完善,數據管理角色分工不清晰,數據治理體系尚未建立,沒有建立數據閉環管理流程。五是數據價值低。不同信息系統中數據庫表相似度高、無效庫表、無效數據或錯誤數據的數量過多;部分有價值的信息獲取難,大量數據的價值不明。六是數據安全缺乏保障。不同類型的系統數據針對不同用戶的使用權限不清、分類混亂、敏感數據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監控。
政務數據治理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是政務數據的“聚、通、用”,即政務數據全面匯聚、云、網絡、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政務服務創新應用。在政務數據“聚、通、用”的基礎上,通過分階段開展下述5項重點工作,完成政務數據治理的任務。
政務信息化資產普查是開展數據治理的前提條件。各單位應開展數據中心、業務專網、云平臺、信息系統、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等情況普查功工作,全面掌握本單位的機房、數據中心、云資源、信息系統等政務信息化資產底數,為政務數據的匯聚和治理提供標靶。
政務數據資源目錄梳理是開展政務數據匯聚、數據治理和應用的業務基礎。根據政務信息化資產普查底數,各單位以“一數一源、多源校核、動態更新”為原則,編制可發布的數據資源目錄(包括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目錄和公共數據開放目錄),明確可共享、可開放的數據資源,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數據庫表、數據字典、對接方式、數據領域、數據摘要、數據項和數據格式、數據類型、更新頻率、數據提供方等。梳理出的可發布政務數據資源經過進一步的數據治理后,可發布至各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為政務數據的共享交換提供資源目錄。
數據標準是政務數據治理的核心內容。各級大數據主管部門和各級行業主管部門按照“急用先行、分步實施、全面覆蓋”的原則,參照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分步制定數據治理標準規范,分批對外發布階段性數據治理標準規范成果,并按照標準規范開展數據治理工作。
數據治理標準規范包括數據資源體系整體技術規范、數據標準、元數據標準、數據接入規范、數據質量及處理規范、數據模型規范、數據服務規范等,明確大數據平臺技術規范、互聯互通規范及相應測試規范,覆蓋數據準備與采集、預處理、存儲與管理、處理與集成應用等環節,為數據治理提供術語與定義、技術參考模型與系統架構、基礎設施環境要求等基礎性標準。
數據中臺是各單位進行數據治理工作的載體和技術保障。數據中臺應至少具備數據資源目錄管理、數據匯聚、數據治理、建立數據資源發布庫、與上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級聯5項基本功能,具體功能如下。
1.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管理。即通過數據中臺可對各單位應發布的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可發布的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和已發布的政務數據資源目錄進行新增、修改、刪除、發布、下線、查詢等全生命周期的操作管理。
2.數據匯聚。即通過數據中臺可將分布在不同云、不同庫中的各類格式的數據資源按照全量、增量等不同方式進行自定義匯聚,實現數據資源的統一管理。
3.數據治理。即通過數據中臺可對各單位匯聚的數據資源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實現數據的標準化,以便數據能夠被更容易的理解;按照準確的清洗、質檢規則,識別問題數據,形成問題數據清單,并要求對問題數據進行整改,以提升數據質量。
4.建立數據資源發布庫。即通過數據中臺可以建立各單位的數據資源發布庫,將各業務生產庫的數據經過匯聚,治理后形成的標準、準確的數據發布到各單位的數據資源發布庫,以數據資源發布庫的形式對外提供數據服務,以確保提供數據服務的質量。
5.與上級共享交換平臺級聯。即通過數據中臺與上級共享交換平臺的級聯,完成各單位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和數據標準的級聯工作,從而實現基于上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對各單位數據中臺的數據調度,確保數據安全性,并統一對外提供數據服務。
數據政務服務的融合應用是數據治理的最終目標。依托省級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體系,持續開發政務數據應用和服務,建設“政府大腦”,探索構建“數據+生態”開放應用生態圈,以數據融合應用推動政務數據治理形成完整閉環。
1.打造數據自助服務。依托各省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挖掘數據的關聯關系和深層次利用價值,打造數據整合、數據對比、數據自定義融合查詢等自助服務新模式,提高查找和獲取數據資源的效率,實現數據資源跨云、跨庫、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定制化融合應用。
2.推進數字化建設。基于全區政務數據資源圖譜,升級完善人口、法人、社會信用、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電子證照等基礎信息資源庫。推動區塊鏈技術集成應用,進一步推進政務數據在行政服務、公共交通、精準扶貧、招商引資、醫療社保、媒體融合、新聞傳播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探索構建“政府大腦”。在確保數據安全可控的基礎上,探索構建融合創新的“數據+生態”應用開放生態圈。
通過開展政務數據治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水平。
(一)通過數據治理,完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和政務數據資源目錄,梳理并形成各部門的政務數據資產清單(圖譜),提高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和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的規范性和一致性。梳理事項辦理流程中的前置審批、辦理材料及證明等信息資源,不斷提出和豐富政務數據需求,通過需求側及供給側對接,形成數據資源需求清單,提升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水平。
(二)通過數據治理,創新數據匯聚和調度機制,實現跨部門、跨云、跨庫的數據調度服務,保證政務數據資源可及時滿足各類業務的需求。
(三)通過數據治理,形成數據的統一標準、統一分類、統一定義和統一質檢,實現了政務數據的“隨到隨用、即來即用”,節約了數據清洗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
(四)通過數據治理,促進更多政務數據資源應用于“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數據精準化、輕量化、可定制、的集約化安全調度服務,豐富并深化政務數據在減跑腿、減材料、減填寫等場景的應用,探索實現自動比對、自動判斷、自動調用、自動辦結等智能審批,推進政務服務“一事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