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黃金鳳 高彩梅 王悅 黃起濤
1.黑龍江護理高等??茖W校; 2.哈爾濱市德佑堂中醫門診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給中國醫藥行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同時也為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健康產業的人才儲備和培養工作提出了挑戰與期盼。高職院校應加強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宣傳,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營造全社會理解、支持、參與中醫藥發展的良好氛圍[1]。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以崗位需要為導向,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習成果為出發點,充分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素質[2]。尤其以《中藥調劑技術》為代表的核心專業課程教學,更要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常規設置,充分培養學生學習能動性,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以適應工作崗位需求。《中藥調劑技術》課程教學團隊采取系列措施,在教學中探索與研究實踐教學標準化,以提升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首先,建設高素質教學團隊。教師是教學改革的源動力。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及“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然要求。強內涵、提質量,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加強兼職教師培訓和管理,優化教學團隊專兼結構,以提升人才培養的行業適應性,保障學生職業技能養成。只有教師首先具備職業能力,并具備培養這些能力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才能培養一流的人力資源[3]。其次,執行專業教師崗位實踐制度。專業課教師,尤其不具備中藥調劑崗位工作經驗的實踐指導教師,必須按規定到崗位進行實踐學習,熟悉崗位技術需求,引進崗位實用操作技能入課堂,提高實踐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的高度契合,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力。第三,在建立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形成實踐教學標準。實踐教學標準的建立應充分調研崗位需求,在實踐教學項目設定、授課內容與方法、過程考核評價等多環節做到有標可參、有規可循。
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是否能勝任中藥調劑工作與其是否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密切相關[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表現出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和方式方法,受教師本身因素影響,平行班的不同教師授課效果差異很大。因此,教學過程標準化建設的第一步,應為教師集體備課常態化制度的落實。以課程為單位,成立課程教學小組,在課程授課全過程中,進行常態化集體備課,落實統一的教學標準,確定統一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集體鉆研課程改革等,保證高效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縮小平行班教學效果差異。第二步,在每學期實踐課教學初,分解《中藥調劑技術》課程實操項目,如審方、計價、調配、復核、發藥等常規單元操作,設定標準化實操訓練,規范標準操作方法,要求學生嚴謹精準地完成基本實操單元操作。近年來,現代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標準化中應用倍受歡迎,比如將教師的單元操作演示過程錄制微課,利用其可分享、可存儲、可反復、便于模仿等優勢,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第三步,進行集中標準化實踐訓練。設置兩項以上實用性實踐項目,集中強化標準化操作。并注重利用現場錯誤典型配合診改微課,分析操作不合格原因及整改方法。線上線下融合,同步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達到“魚漁兼授,魚漁兼得”的目的。
創新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有利于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全面、客觀、科學的評價與反饋,指導人才培養策略的進一步完善,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常規的實踐課程評價往往采用教師評定的方式,學生較少參與評價環節。相對地,教師評價、組間互評、學生自評形成多評價主體,更能體現評價的公正性,并且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效果更好。此外,量化實踐項目評分標準是實現實踐教學標準化的重要保障。將職業素養、安全衛生意識、精準操作、成品質量等納入實踐成績考核范圍,并量化分值,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和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同時使實踐課堂的管理事半功倍。實踐項目的量化評分,也有利于課程教師團隊客觀分析教學效果,使課程整改有的放矢。
《中藥調劑技術》課程實踐教學標準化的提出以《高等職業學校中藥學專業教學標準》為指導,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實操能力為目的,以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最終培養目標,是高職教學改革的階段產物。實踐教學標準化自實施以來,不斷自改完善,學生對職業崗位要求的認識更深刻,工匠精神、藥品安全意識、懷仁意識得到培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