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友德 田海燕 陳蓉
銅仁廣播電視大學
銅仁市社區教育試點于2016年底啟動,共有省級社區教育試點單位6家。在三年多社區教育試點中,銅仁市試出了特色,試出了經驗。多次多校榮獲國家級、省級“優秀成人繼續教育院校”,塑造了8個國家級、省級“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在2018年貴州省首批社區教育試點績效評估中,銅仁廣播電視大學以第二名的好成績,榮獲“優秀”等次;在2019年全省第二批社區教育試點績效評估中,石阡職校、江口縣教育局分別榮獲第一名和第二名,囊括了全省的“優秀”等次。可見,銅仁市是貴州省社區教育試點“優秀”等次最集中的試點區,“社區教育試點”經驗值得探析。
《銅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依托銅仁廣播電視大學及其站點成立銅仁城市大學,設置……社區教育學院、老年學院、職業教育學院、就業與創業學院”的意見,以及“全民閱讀、書香銅仁”的全民終身學習目標,為銅仁市社區教育作總體規劃和統一布局,對加快銅仁市發展社區教育創新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1.分層建立領導機構,明確職責任務。從市、縣(區)級和試點單位層面,成立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層層加強社區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層層推進銅仁市社區教育試點。2.分級建立管理機構,加強督促指導。在市、縣(區)級層面,分別成立銅仁市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和XX縣(區)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以及“XX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社區學校”,建立銅仁市社區教育管理制度和督促檢查機制,推動了社區教育試點的創新開展,做到有組織領導、有服務指導、有活動場所、有教學效果、有特色品牌。
1.部門聯動,整合共享部門社區教育資源。社區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多功能的涉及部門眾多的教育工程。因此,銅仁市社區教育試點,除用好試點單位自身資源外,還采取多部門聯動,整合共享資源,整體推進社區教育全面實施、全面發展和品牌建設。2.籌措資金,新建共建社區教育場館。銅仁市委、市政府歷來都非常重視教育,不惜巨資建設“鄉愁故園”和“五館三中心”,更加注重“環境育人”,讓城市的每一寸土、每一塊磚、每一面墻、每一片草地,都實現美化、凈化、硬化、綠化、藝術化,給人以美的感染和教育的熏陶。如“錦江景觀步道”“印江書法廣場”等。
銅仁市社區教育隊伍建設,堅持“自我充實、自覺創新”的理念,按照“優化結構、提高素質”的思路,從“校外培訓與校本研修、師德修養與專業發展、教育理念與教學藝術、名師工程與創新團隊”相結合的培養體系,以“學歷+職稱+技能”的模式,重點建設“四支”社區教育團隊,即區域性社區教育管理團隊、專職教師團隊、志愿者服務團隊、專家咨詢團隊。
為有效探索社區教育發展新路,銅仁廣播電視大學堅持“教育課程化、體驗社會化、培訓特色化、課程多元化”的理念,圍繞“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和“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組建社區教育科研團隊,積極開展省、市、校級課題研究。先后完成省級科研課題2項、市級招標課題3項、校級重點課題6項,編印社區教育試點教材2部,建立社區教育基地數10個,初步形成了“理論性、實踐性、探索性”相融合的科研團隊和“教材+視頻+體驗”社區教育課程體系。
1.碧江區易地扶貧搬遷“四點半課堂”。碧江區易地扶貧搬遷“四點半課堂”,是2018年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是解決銅仁市碧江區易地搬遷扶貧安置區孩子教育問題的重要舉措。它的創辦,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戶的孩子放學后有“家”可歸,有“人”看管,有“地方”能學,真正體現“社區教育回歸社區”的特色。2.江口縣中等職業學校“工匠學堂”。江口縣中等職業學校“工匠課堂”,是2019年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是發揚工匠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培養“三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其“企業選單+社區送課”的教育模式和菜單式課程體系,強化社區教育服務功能,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作出貢獻。3.石阡縣“中老年健身活動項目”。石阡縣泉都街道的“中老年健身活動項目”,是2019年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是石阡縣中老年康養及文化健身的社區學習型組織,對提高居民整體素質、陶冶情操具有積極作用。
銅仁市社區教育試點,圍繞“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從“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出發,突出特色,形成范式,多向發力,點面推開,在科學研究、對策建議、體系構建、路徑探討、品牌塑造等方面,成效顯著,營造了“全民學習、書香銅仁”的良好氛圍,讓全民終身學習成為一種常態、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