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科 中國人民大學
前言: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的進步,經濟貿易全球化的發展逐漸處于世界前沿。此趨勢的積極發展,使各個國家對各自的資源利用效率及環境污染、減排等問題進行深度思考,生態化戰略應運而生。對新形勢下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生態化戰略選擇進行研究,不僅提高了我國資源利用效率,實現了優化能源配置的目標,而且在保證了我國資源、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提升了我國整體國際貿易水平。
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在國際貿易經濟中,一直以我國穩定增長的貿易進出口額,使我國在世界貿易組織中始終處于高速進步的狀態。雖然我國的國際貿易處于穩步上升階段,但是目前我國在貿易活動中仍有逆差,這對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產生了消極影響。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迅猛,我國的貿易經濟活動也隨之逐漸增加,這為我國國際貿易發展創造了更廣闊的平臺。但,也是由于全球資源開發日益擴大,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針對此狀況,我國緊隨國際貿易生態化戰略腳步,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近期,我國國際貿易中貨物出口額在全球總體進出口額中所占的比例均處于前列,即使在經濟危機中,我國的經濟貿易額位于世界貿易體的第三位。中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迅速,有望成為國際貿易經濟額首屈一指的國家。目前我國經濟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有:
集約化,就是在合理、全面運用已有資源的同時,高效利用相關人力、物力優勢,制定發展戰略,最終達到生產效益提升的目標。作為發展中國家中的佼佼者,我國人力、物力等基礎資源比較充足。基于發展迅速的世界經濟一體化、世貿規則不斷更新的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顯現出對已有的充足資源整合利用、集中組合的程度不高等問題,使我國在國際貿易的局勢中,沒有充分的主動選擇權,這不僅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而且破環了我國國內經濟的秩序。另外,資源集約化程度不足,導致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中,需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環境代價更高。一方面,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與國際貿易生態化發展理念背道而馳[1]。
近些年,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獲得了許多驕人成果,高效的科技手段也逐漸應用于我國各種各樣的行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在我國國際貿易行業中,此等高效的科學技術手段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在現階段的國際貿易交往中,我國的主要功績還是在生產環節,也就是說,生產制造業仍然屬于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主要優勢,而且我國對外貿易中的主要出口產品類型,大部分是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資源,且產品的附加價值相對較低。這不僅使我國資源被大量耗費,而且對我國環境造成了巨大損害。改變此現狀,需要我國企業對產業結構做出調整。將污染型生產制造業,轉向環保型的高新技術及服務業。
在新形勢下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中,存在各個經濟主體間界限不清晰的問題,給國際貿易的生態化戰略的實施造成了極大的限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發展的不平衡使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占主要地位,公平原則難以被貫徹與落實。而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是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要求各個貿易主體在國際貿易中,加強各要素的流動,進而加強國際貿易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速度。同時,這也造成了全球經濟發展局勢變化過于頻繁的現象,致使這一動態在維持平衡的過程中一直處于不斷變更的狀態。第二,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與經濟實體躋身國際貿易市場,但是在貿易活動中,主體進行交流的方式多數還是傳統的貨物貿易,與目前國際貿易經濟中多產業之間的經濟迅猛發展的現狀大相徑庭[2]。
生態化指的是貿易發展主體在嚴格遵守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和國際貿易相關規則的同時,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將生態保護與經濟協調統一、共同發展,在實現我國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達到自然、經濟與社會三者之間穩定進步、有序發展的目標。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所以生態化發展戰略為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會。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際貿易經濟也逐漸趨向一體化,對于我國而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相處、共同發展是當下尤為重要的問題,另外,資源利用率低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絆腳石。因此,在國際貿易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融入生態化標準勢在必行。環境保護類產業的發展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也將日益升高,在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中都將充當不可替代的成分[3]。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貿易的發展,國際環境問題出現的頻率逐漸增加,在各國進行的國際貿易活動中,對環境的污染是影響重大的重點問題。為改善由此產生的環境破壞及資源浪費現象而興起的綠色經濟等項目,使環境保護行業成為當前炙手可熱的行業,生態化發展也越來越成為各國在貿易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目標。即使目前我國國際貿易已經有了驕人成績,處于高速的發展狀態,但主要輸出形式還是人力和資本。另外,世界各國對進出口產品及市場的生態化準則各不相同。導致我國在此方面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在國際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面前,我國必須引入生態化發展戰略。
面對當前,在新形勢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生態化中集約化程度不高的現象,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集約發展的強化:對我國目前已有資源的整合利用率進行提升,在資源整合及利用過程中,將目光放長遠,不單純地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更應對所有社會資源進行開發,整合利用。一方面,應進行理念的轉變,可以適當結合當前的電子商務理念,充分發揮我國科學技術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進行新行業領域市場的開拓,在全面整合我國現存資源的同時,進一步優化企業資源,為企業拓寬國際市場打下基礎,不僅有助于提升我國資源利用效率,而且對我國國際貿易生態化戰略實施起到關鍵作用[4]。
新時代背景下,高效、便捷的科學技術與資源生產進行融合,能夠在創新貿易方式的基礎上,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生態化的實現。科學技術是現階段我國發展的前提、基礎,合理利用科學技術,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和資源利用率的提高等都有重要作用。科學技術與資源生產的融合運用就是產業轉型,能夠提升我國出口產品質量。科學技術作為我國第一生產力,一方面,為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我國的主要生態化戰略選擇。另一方面,科學技術對改變傳統能源具有重要意義,將科學技術放在正確的位置,將其作用全面發揮,為我國資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可能,也減少了國際貿易發展所產生的環境損失。科學技術與資源生產的融合,通過技術的更新、產品質量的進一步完善、全新清潔、低能耗型能源的開發,為實現國際貿易經濟的生態化發展添磚加瓦。
新形勢下,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生態化的實現,需要緊跟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加強國家間的合作。若僅依靠一個國家的力量,完善貿易執行層面的活動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國際貿易中的環境改善,需要國際貿易主體共同發力,所以,實現生態化貿易需要各個國家進行高效的合作。各個國家應共同探討、相互配合,通過各國合作增強國際貿易生態化穩定性,使其在新形勢下平穩發展。另外,國際貿易中很多非政府性質的民間組織也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其可以與政府組織及大型貿易實體經濟相互借鑒、進行良好合作,在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條件下,解決國際貿易經濟中的生態問題。一方面,促進多國合作,合作中每個國家的監督規則也不盡相同,能夠對國際間貿易活動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監督,可以完善國際經濟合作的合作體系。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對國際貿易經濟生態化發展[5]。
對進出口貿易戰略進行有效制定,針對國際貿易以及經濟發展的趨勢及要求,加大力度吸引投資,根據國際貿易環境需求進行高新科技發展,并將環境放在首位,引入先進技術及資料,有效發展環保事業,將經濟與環境高效融合,進行協調、可持續的共同進步。同時,要充分引入先進技術,加強政策支持,引入更多先進技術及優秀人才,完善國際貿易服務法規,以此來為我國國際貿易發展增添助力,并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工作。
結論:隨著瞬息萬變的國際社會發展,國際間貿易往來產生越來越多影響因素,如,貿易主體的生產及發展、各個國家不同的貿易策略等,同時也顯現出很多問題,尤其是由此產生的污染及環境破壞,面對此等現狀,我國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積極研究其在國際貿易經濟生態化中的應用。以當前由于國際經濟快速發展而導致的嚴重環境破壞為警鐘,針對目前我國國際貿易中的環境保護相關政策落實效果不佳以及相關協定更新落后等問題,根據我國貿易企業發展集約化程度不足、產業轉型壓力大、國際貿易中各個經濟主體界限模糊等實際情況。選擇具體的策略,為此我國企業應強化集約發展、增強自身資源合理分配、合理利用的能力,促進科技與資源生產發展的融合,同時加強經濟體之間的合作引領我國國際貿易經濟向生態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