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仕斌 李易
湖北工程學院
前言:中國城市房價泡沫、房價泡沫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向來受到學界重視,金融杠桿率、房價泡沫與金融穩定性的關系也屬于學界關注的焦點課題。為深入了解三者關系,并更好實現調控政策作用發揮,本文圍繞金融杠桿率、房價泡沫與金融穩定性開展了深入研究。
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可以了解到,金融杠桿率、房價泡沫與金融穩定性關系三者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房價泡沫與金融杠桿間存在自增強聯動效應,即房價泡沫會隨金融杠桿率提升而增高。金融杠桿與房價泡沫間存在價值偏離效應,金融穩定性會因房價泡沫膨脹而下降。房價泡沫與金融杠桿率間存在負反饋效應和風險傳染效應,金融穩定性會因升高的金融杠桿率下降,同時金融杠桿率攀升會受到下降的金融穩定性制約。由于金融穩定性與房價泡沫間存在單向邏輯鏈條,因此金融穩定性下降屬于三者關系的落腳點,整體層面上房價泡沫與金融杠桿率相互促進,且二者負向影響金融穩定性的動態聯動關系由此形成,由此可初步了解金融杠桿率、房價泡沫與金融穩定性三者存在的關系。
首先,分析房地產價格泡沫與金融杠桿間的自增強聯動效應。結合相關研究可以發現,房價泡沫能夠通過供給側和需求側房貸提高的方式實現金融杠桿提高,對于供給端銀行的資產賬面價值來說,泡沫累積會使其不斷增加,更穩健的各項考核指標也可隨之獲得,這種情況下銀行會增加貸款供給。對于需求側來說,房地產貸款需求會因房地產泡沫的累積增加,如長期存在投機泡沫且市場存在正面的房價上漲預期,繼續入場的投機者將大量涌現,剛需群體也會提前購買房產。此外,房產的抵押價值會因不斷累積的泡沫增加,投資者的貸款額度隨之增加,房地產貸款需求會同時得到刺激,此時房產屬于擁有超高投資回報率的優質投資資產,大量資金在金融杠桿升高時期進入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價格泡沫將隨之進一步增加[1]。
其次,分析房價泡沫支持價值偏離效應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投機泡沫相較于理想泡沫會對房地產價格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而投機泡沫屬于我國房價泡沫的主要構成,這使得房地產住房需求低于投機需求,房地產價格更多由對市場的預期決定,除滿足自住需求外,民眾投資房地產更多希望賺取高昂價差。不斷累積的泡沫使得跟漲不跟跌的投機行為大量涌現,房地產價格和市場需求一同提升的畸形現象也隨之出現。受羊群效應影響,大量閑置資金被房地產市場吸引,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因此受到經濟“脫實向虛”的負面影響,金融體系脆弱性也隨之增強。受發展較慢的金融市場影響,單一的融資渠道使得房地產開發更多依賴商業銀行,銀行系統所承擔的風險較高,這種情況下金融穩定性受到的房價泡沫及其破裂危害更為嚴重。對于存在潛伏性的房價泡沫影響來說,短期內房價泡沫能夠在表象上實現金融穩定性增強,但隨著金融風險的不斷積累,最終將演變成巨大隱患,高昂房價將對宏觀經濟基本面造成嚴重威脅,如抵押的房產無法立刻變現,迅速破滅的房價泡沫將完全暴露此前積累的風險,最終演變為金融系統的劇烈震蕩。
最后,分析金融體系穩定性因金融杠桿率提高而弱化。負債增加屬于金融杠桿提高的具體表現,此時存在隨之減弱的權益資本對風險資產損失覆蓋能,金融穩定性會受到負面影響,金融危機在金融加速器效應下的發生幾率將大幅提升。受長期存在的宏觀高杠桿影響,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因迅速膨脹的金融資產負債表、快速提高的同業負債率、快速攀升的表外資產占比而加大,而由于金融機構在每個金融杠桿提高環節均要套利,層層推高的資金成本使得配置資產風險也在隨之提升,信用違約事件一旦發生,連鎖反應便很容易出現。由于金融機構間的關聯性會因高金融高杠桿增強,這使得系統性金融風險不斷因杠桿的傳染機制放大,潛在風險帶來的影響必須得到重視。此外,金融杠桿率也會受到金融穩定性影響,存在較強的整體金融穩定性時,違約事件發生幾率較低,金融機構大量放貸時愿意承擔更多風險,金融杠桿在這種情況下會通過短久期負債撬動長久期資產增加,企業和居民持有現金的動機在較低市場風險下也會隨之減弱,金融杠桿率會進一步提升[2]。
基于金融杠桿率、房價泡沫與金融穩定性關系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金融穩定會受到房價泡沫與金融杠桿率攀升帶來的負面影響,且房價泡沫縮小相較于泡沫膨脹對金融穩定性帶來的沖擊更強。因此,本文建議我國逐步降低各部門金融杠桿率,金融穩定維持應基于控制房價泡沫實現。在實施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同時,房地產投資和投機性需求需繼續抑制,為實現房價泡沫的緩慢擠出,必須做到因城施策并規避“雙向失調”風險,保證我國房地產能夠逐步回歸居住屬性。為更好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考慮到房價泡沫和金融杠桿間的相互促進關系,決策部門需設法抑制二者間存在的自增強聯動效應,更好為金融穩定性保持提供支持。
結論:綜上所述,金融杠桿率、房價泡沫與金融穩定性間的關系較為復雜。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政策建議等內容,則深入探討了優化三者關系的路徑。為更好保證金融穩定性,必須重點關注房價泡沫與金融杠桿率,并更深入研究三者的作用機制,以此為政府決策提供有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