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龍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有著豐富的資源,是城市工業資源和消費品重要來源地。但是在多年來為了建設現代化工業國家的目標指引下,工業的發展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投入,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相對而言農村建設得到的重視程度和資源投入不足,而發展比較緩慢。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等戰略政策實施的背景下,農村建設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與幾十年前不同的是,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對于整個社會的工商業和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各行各業的商務模式和業態均在新技術的沖擊下傳統模式走向瓦解,新的模式得到重構。因此在當下,農村的建設與發展也在走新的模式和途徑。這種其中,電子商務成為進步進一步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創新農產品的流通方式、構建農村產銷模式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地電子商務村的典型案例層出不窮,已經成為農村新興經濟的發展驅動力。任何商業模式的發展人才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因此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對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來說是關鍵核心環節。
在實際過程中,院校結合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現狀及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人才需求情況,分別提出“三融合”、“自主創業”育人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農村電商發展中,凸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優勢[1]。
我國的電子商務起步于重點城市,經過多年的發展城市電子商務發展日趨成熟,各種配套設置接近完善。相比城市電子商務,我國農村電子商務起步較晚,但是借助城市電子商務發展中建立起來的各項條件,農村電子商務對傳統的商務模式具有一定的顛覆性,對農村的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經過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呈現出一些發展情況:
最近幾年尤其是最近3年,越來越多的農產品涌現到各大平臺網站進行銷售。以往農產品銷售中最大的問題是產品生產于市場之間的購銷環節過多,時空脫節較大,這直接導致的問題是農產品在產地價低滯銷,當產品經過多道環節進入市場時價格有很高直接導致競爭力降低。電子商務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尤其是最近今年電子商務快遞網絡進一步發展后,影響電子商務網購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也得到解決,極大的促進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可行性和經濟性。
由于經濟發展歷史原因,我國的經濟發展表現我東西部發展不均衡,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農村電子商務中區域不平衡現象。我國電子商務起步于東南沿海工業消費品零售行業,在江浙、廣東等傳統輕工業、商品經濟發達的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電子商務各項設施均已經逐漸完善,在這類地區無論是網購物流、電子商務人才儲備等支撐電子商務行業快速發展的行業條件均很豐富。但是作為農村物產極為豐富的廣大西北、西南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相對滯后,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和人才條件均比較缺乏。在網絡通信硬件設備、軟件設施、人才供給方面存在匱乏的情況,體現出“最后一公里”的障礙,導致很多農村人民無法直接參與到電子商務活動中,這也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必須要考慮的問題[2]。
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呈現快速上升勢頭,但是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卻普遍缺乏,這是制約農村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結合現階段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其主要缺乏以下幾類人才:
開展農產品電商需要有既懂產品又懂電商發展長遠戰略規劃的戰略經營人才。這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農產品雖然是自然生成的,往往具有“標品”特征。但是電子商務市場實際上是一個競爭性非常強的市場,如果沒能提煉出產品特色那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也不容易取得較高的利潤,進而不利于團結本地農戶參與農村電商的積極性。因此如何在農產品電子商務市場中打造產品特殊塑造產品品牌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長遠戰略。同時農村電子商務開展過程中需要有穩定的電商團隊,這就要求具有長期性經營的項目產品,而農產品往往是時令季節性的產品,這就要求有類似于企業產品經理的人才規劃好各個時段的產品,甚至可以突破地域限制進行產品規劃和布局,從而使得農村電子商務項目可以長期進行。
農村電子商務項目的順利開展需要完整的技術環節鏈條,這些環節主要包括產品選型、商品攝影、圖像和視頻后期制作、售前售后客服、商品運營推廣、后臺系統管理等等。這些環節對于農村電子商務而言缺一不可,同時每個環節能夠勝任的人才就必須基本一定的文化素質水平。要想要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就要需要進一步引進網頁設計、農產品包裝、農產品拍攝、后期處理人員等相關技能型人才[3]。
在電子商務平臺流量從集中走向分散的當下市場環節下,開展農村電商尤其需要進行多平臺布局,從多個渠道獲取寶貴的流量資源。這就需要農產品電子商務相關人員能夠熟練使用這些平臺,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合理運營,加強推廣[4]。
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急缺的就是懂技術會經營的電子商務實用性電子商務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天然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人才培養主要來源。因此探索高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路徑對于補足短板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高職院校可以將農村電子商務項目融合電子商務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關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意義及潛力,從而培養學生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意識。高職院校可以組織面向農村電子商務的雙向教育活動,一方面可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引入更多的農產品和農村電子商務成功案例;另一方可以組織電子商務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等活動深入農村,引導學生關注地區農產品品種于市場結構,認識電子商務在當地農產品購銷運營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從而親身體驗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業務形態和過程。在上述活動中教師也可以將更多的農村元素融入到電子商務相關技能課程中來,同時也可以安排學生以農村元素為主要資料,完成課程任務,感受農村電子商務活動,啟發學生的農村電商人才意識[5]。
高職院校可以跟農村基層組織或者農村產業合作組織共同建立電子商務實訓基地。農村電子商務基地建立以后可以每年派遣有志于從事農村電子商務事業的學生進入實訓基地參加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于此同時,在基地的運行過程中可以派遣電子商務教師常駐基地,教師不但能夠發揮技術能力服務于農戶而且可以在農村電子商務實踐中取得寶貴的職業經驗或者更多的專業技能。
高職院校通過鼓勵電子商務學生去農村自主創業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創業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也客觀上為農村電子商務培養和輸送了急需的電子商務人才。對于電子商務學生而言,許多同學是愿意參加電子商務創業的,但是電商創業對于產品的要求比較高,而進入農村創業則天然地解決了產品問題可以比較容易的解決貨源問題。對于廣大需要發展農村電商的農村地區而言,創業大學生的到來客觀上為農村輸送更多的電商新鮮血液,激發農村電商活力。
結語:綜上所述,農村電子商務的反正對于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但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階段中缺乏各類電子商務人才是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瓶頸。高職院校在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具體來說可以培養電子商務學生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意識、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向農村派遣電子商務創業團隊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不斷輸送急需的人才。鼓勵學生積極投身于農村電商活動中,從而推動農村電商經濟的發展,體現專業人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