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艷 綏德縣普查中心
引言:人口普查工作在我國的發展歷史已有數十年之久,這一項工作通過搜集人口數據來調查全國各區域人口數量的大致狀況,其調查工作內容也會涉及到住戶的年齡、性別以及其他個人信息。而在以十年為周期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國各區域人口增長、流動也不斷隨社會發展狀況適時更新。因此,為制定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符合社會要求的社會政策,掌握科學化、準確化的人口普查數據是十分迫切的。
近幾十年智能信息化工程的建設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基本覆蓋的效績。信息化的發展使得互聯網產業、網絡大數據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而逐步生活化的信息工程建設恰巧能夠憑借其高效、科學、智能的優勢,對當下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流程的傳統普查手法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克服傳統普查工作中存在的弊端[1]。
大規模的人口增長和跨越式的經濟建設也使得近年來的人口流動規模不斷增長。據國家發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信息,我國已進入到流動人口增長的平穩期,全國范圍內的人口流動增速基本上按照2%的速度調整下降中。盡管如此,務工經商、社會型、發展型流動仍然在我國人口規模變化中占據較大位置,且伴隨當前我國人口密度的進一步增長,人口流動規模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現階段的人口普查工作中,我國會增加“查房”工作為新的普查要素。各地近些年來部分地區出現“炒房熱”的現象,我國這一普查政策的調整也是為調查部分區域人口發展與房屋建設難成正比的發展現狀,進而對未來我國房屋政策的調整提供一定的指導性建議。另外,二胎政策的放開也使得我國生育率有了新的突破,因此,新增人口基數、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都是我國此次普查中需要關注的一大重點,這也為我國后續的生育政策的調整有極強的參考價值性。
人口普查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建立健全各級普查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成立普查領導小組及領導小組辦公室。由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任組長,以強化對普查整體工作的組織和協調。鄉鎮和社區要成立普查辦公室,具體組織和實施行政區域內的人口普查工作。各行政村也要成立普查小組,配合普查人員進行入戶調查。只有建成全面、細致的普查網絡,才能保證普查工作走得穩、查得實。
我國整體大規模人口流動規模的不斷增強使得一些地區大量涌入非本地人口,而這也為普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一些外來人員對于人口普查的目的、意義以及國家政策關注度不高,了解性不強,因此在普查中可能會出現不接受調查、不愿意參與的現象。對此,在進行普查工作前期,相關部門要做好人口普查的宣傳工作,努力提高調查對象的知曉率和配合度。第一,各級宣傳部門和普查機構應制定宣傳工作方案,深入開展普查宣傳。各級普查機構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動員社會各界支持、參與普查。第二,各級宣傳部門應組織協調新聞媒體及有關部門,通過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和戶外廣告等多種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傳播手段,宣傳普查的重大意義、政策規定和工作要求,積極營造良好的普查氛圍。第三,相關部門、鄉鎮、社區要加大普查宣傳力度,例如可以設立咨詢臺、拉橫幅、制作展板、張貼海報等途徑,讓居民了解普查工作的內容及其積極意義,以獲得居民后續開展工作的認可,使其與普查人員也能夠進行更順暢的溝通,圓滿完成普查工作。
人口的普查工作因其持續時間長、接觸面積廣,因此需要較為繁復的流程,所以,需要多方部門共同完成普查數據的統計任務,并協調好工作的實施。第一,城鎮化趨勢使得近年來城市人口規模驟增,一些城區內的老城區拆改現象多有加強趨勢,人戶分離伴隨這一趨勢也有明顯強化的現象[2]。第二,不少偏遠地區的出生人口登記不完善,以及受傳統習俗的影響,部分地區的人口死亡登記也不夠準確,因此,相關數據資料的提供仍不夠完善。所以,在進行普查信息數據收集比對時,各地的公安、民政、財政、衛計等部門都要與普查部門聯合起來,時刻保持聯絡暢通,加強信息共享,優化配合效率,以方便數據的統計。
智能化大數據的發展為人口普查數據的獲取提供了新的思路。智能大數據的應用能夠比傳統人工統計更加精準、靈活、快速。首先,對于人口普查的新舉措來說,為促進各部門聯合完成普查信息的統計與資源的快速整合,政府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對大數據進行開發,大數據的管理層面需要實現高效化資源共享。另外,大數據的互聯網絡已經廣泛覆蓋到各地,對此,數據普查工作人員需要利用互聯網來打破獲取數據的壁壘,使自身能夠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基層生活中,獲取更加精準的數據。
其次,對于人口普查的大數據開發而言,當前我國APP的發展為數據信息的獲取提供了便利,大數據公司能夠憑借用戶使用頻率來進行數據的統計,從統計學角度出發,互聯網云計算能夠根據APP使用的穩定人口來對人口推算的模型進行模擬。另外,云計算也可以對用戶的運動數據進行挖掘,以此來了解人口流動的遷移情況。
當前,由于普查工作任務量艱巨,難度較大,而普查工作又要盡可能科學化、規范化,所以一些地區在選調任務骨干的流程中往往極難,很多人員在工作中隨意敷衍了事,最終普查數據很容易偏離實際。對此,在普查團隊的選擇中,普查機構要構建高素質的調查團隊。第一,普查指導員和普查人員要具備極強的責任心,對于普查工作的進行能夠一站式負責到底。第二,要具備一定的人文情懷。選聘兩員盡可能來源于基層中,對村里、社區的人口基本狀況有一定的了解。第三,普查人員需要具備專業化的統計知識,以便能夠快速、準確地完成專業統計范圍內的數據整合工作,使普查工作能夠順利完成。四是普查人員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經培訓后能熟練使用電子采集設備(PAD或智能手機)獨立開展調查工作。
普查工作費時費力,傳統的普查模式是由各級政府組建普查機構、抽調兼職人員進行普查。但是兼職人員往往工作任務繁重,分身無術,而普查加班加點是常事,普查人員往往精疲力竭,疲于應對。基于此,可以積極探索購買第三方服務、政府參與管理的普查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普查效率和質量。但是政府要加強對第三方服務單位的監督管理。一是規范外包合同,要明確普查數據處理、質量控制、保密等要求,明確外包單位違約責任;二是做好日常監管,要嚴格按照《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選聘、培訓和管理工作細則》,確保第三方服務單位普查人員的素質;三是嚴格外包單位監督檢查,對第三方服務單位的普查流程、數據質量進行抽查和檢查,發現問題要求其立即整改,確保普查的數據質量。
要想完成科學的普查數據統計,不僅僅需要對當下人口普查的現狀有清晰化的了解,也需要適應社會智能大數據發展狀況并以此作為新的普查技術手段。各部門工作人員也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攜手完成科學化、規范化大數據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使我國人口普查工作在未來能夠彰顯其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