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北京海淀第38所
(一)對審計準繩和審計客體行為規范的影響。在以前的審計工作中,各國的審計界已經建立了一系列較為完整的審計標準和準繩,例如審計師的專業規范,審計師的工作規范,審計報告規范,職業道德準繩等。根據會計電算化的特點,需要按照該特點制訂相應的工作規范。在計算機信息軟件的條件下,這些工作規范也構成了新的審計基礎。
(二)對審計線索的影響。在傳統的人工會計系統中,審計跟蹤非常清晰。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檢查原始憑證,填寫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報表,并制作納稅申報單。負責職責的人員齊心協力完成此任務。每個步驟都有詳細的書面記錄和處理程序的簽名。這些書面資料為審計提供了十分清楚的線索。審計員在審計財務報表時能夠按照需求運用這些審計線索。進行定期或反向檢查,詳細檢查或隨機檢查。在計算機會計軟件中,傳統的會計帳簿已經消逝,取而代之的是計算機系統。可以隨時修改存儲在這些計算機系統上的會計數據,而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三)對審計技術方法的影響。大多數傳統的審計技術都是手動審計。在傳統的人工會計處理條件下,在特定條件下審計師能夠對審計線索進行審計,反向檢查或詳細檢查和隨機檢查。發表審核事項,提供審核團隊信息,獲取審核線索,確定線索的真實性,搜集證據并驗證已有的問題。
(四)對審計人員和審計對象的影響。會計計算機化的普遍應用改變了審計內容,審計線索和審計技術的內部管控。計算機化審核是一種人機審核。在審計工作中,依舊是審計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審計師無法進行后續審計,所以不但要求審計師具有豐碩的會計,財務,審計專業能力和技術,有很強的財務法規知識和其他審計基礎,并且還必須具有專業的現代信息處理方法和管理能力技術。從長遠來看,審計師還應該建立自己的計算機審計系統。
(一)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復合型審計人員。國內計算機審計的一部分問題,其關鍵因素是在于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員,這一重大因素會限制其發展。因此,引進具有豐富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以及會計和審計知識,并組織他們參加計算機后續教育,是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機構應盡快加強的方面,以最大限度的指導審計人員充分了解公司內部控制的特點。最大限度的了解信息系統的特點,最大程度的使用審計軟件,并在使用過程中做好軟件的維護,最大程度的利用計算機系統和技術更高效地完成審計任務。
(二)建立、完善電算化審計的軟件環境。目前,人工審計在國內審計工作中占絕大多數比例。計算機審計仍處于“使用計算機審計”階段。沒有與計算機會計軟件兼容的良好審計軟件。目前市面上上市的會計計算機化軟件沒有可供接入的數據接口或沒有兼容數據結構。審計軟件在開發過程中對審計數據接口的保留,并根據業務要求開發兼容版本以方便數據和數據,數據和數據庫之間的對接和轉換,可以通過系統的數據界面直接、快速的進入審核系統,更高效的解決了計算機化審核系統中數據輸入的問題,對審核員追蹤審計線索也有更高效的保障。
(三)加強對內部控制的審計。為了有效地評估和考核各個部門的績效,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非常重要,確保包括會計數據在內的所有經濟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有效維護資產和資源的安全性,以促進經濟效益。對于已經實現會計計算機化的企事業單位,找出審計和內部管控制度是否有效運行,并進一步審查內部管理控制的可靠性,是以調查信息系統的內部管理控制并進行基礎測試為必須步驟進行審查、評估。審計員在調查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時,應審查會計信息系統中會計事項的流程,特定會計處理區域中電子數據處理的使用以及會計控制的基本結構。
(四)加強審計理論研究、完善電算化審計標準與準則。計算機化審計的需求,有著很強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所以導致原有的審計系統和審計技術無法滿足現代化審計的要求。就這一問題我們迫切需要制定適用于計算機化審計的新的標準和準則。對審計對象,審計方法,審計跟蹤和審計技術的研究要不斷的進行總結,總結現有的計算機審計經驗,特別是要使計算機審計工作規范化,就要建立和完善與計算機審計信息系統兼容的審計標準和準則。
現代化環境下的審計不能按照傳統審計標準與準則進行解決,需要利用新型審計方式進行審計,利用新的準則和規范進行管控。所以,現代化環境對企業在財務審計過程中審計計算機化的應用有很高的要求,對企業的發展和內部人員素質的提高造成了很好的影響。使得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方式實現了轉變,是企業發展更加現代化,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審計電算化是隨著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和要求不斷提高和改進的,這將是一種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