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浙江農林大學
1.如今在世界范圍內,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社區公園運營管理方面已經形成了較成熟的經驗,在智能化、共享性及公益性方面均有成功的案例。如美國NTTDOCOMO公司,于1999年首次將信息技術應用到了公共服務當中,以此開發設計出了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i-mode信息查詢系統用于之后的公園運營管理中;澳大利亞珀斯市國王公園成功引導社會市民參與公園發展事業,先后成立了國王公園之友等多個社會自發組織為公園事務服務;日本知名公益財團法人——東京都公園管理協會受建設局委托,管理著61個公園的公益性活動的組織,社會公益組織與社會公眾的實際利益緊密聯系,深入交流。從以上城市公園管理經驗和做法來看,雖然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其公園管理模式存在著差異,但基本都是基于對公共環境管理智能化的分析,同時從人性化角度出發,開展多項公益性的活動使得公共交往空間更富有人情味。由此可見,國外城市社區公園管理模式的發展越來越趨向于信息技術智能化,趨于市民公眾參與共享形式,同時在運營中注重公益性質活動的開展,增加社區的信任,建立政府與居民溝通的橋梁。
2.與國外的公園管理實踐相比,國內對城市公園的創新管理模式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發展階段的管理形式是引入智能技術的理念與方法,提高運營管理的效率,比如北京的奧林匹克公園在智慧系統方面就有很多應用,包括智能灌溉系統、音頻求助系統、智慧監控、水質監控與聲光報警系統等。但以上公園管理形式主要運用于城市綜合性公園的運營管理,對于以社區公園為研究對象的智能化案例成果并不多見。另外我國民眾長期受計劃經濟影響,使得公眾的社會公共事務參與意識淡薄,積極性不高。不同人群對于公園的需求不同,如政府主導決策建設方向與公眾需求的沖突、不同年齡層使用者對公園功能需求的沖突、以及本地居民與外來游客之間權益沖突等問題,也加大了社區公園運營管理的難度。因此,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創新型公園管理模式,特別是針對社區公園的新型管理模式,是中國新時代下社會發展面臨的新課題,也是社區公園未來發展應該關注的重點。
在我國現行體制下,社區公園的運營管理大多數由政府委派社區全權負責,由于社區進行公園管理缺乏專業性及系統性,由此產生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園容不整、設施維護不到位、文化氛圍較弱、公眾組織參與性差、公園發展停滯不前等方面。而且現有社區公園大多活動項目有限、活動空間劃分缺乏聯系性、商業開發過度,影響著人們對公園的使用,同時公園的管理體制、經費來源、后期維護都存在較大漏洞,這就促使我國社區公園必須快速進行更新換代,探索新的社區公園運營管理模式。
上述問題的出現本質上都可以歸咎于公園管理機制中系統管理方法的陳舊、缺失和實施不到位。鑒于上述典型問題,本項目由此提出了社區公園管理的“ICC”模式,即在政府及社區組織監督的管理體系下,構建一套具有智能化(Intelligentialize)、共享性(Communion)、公益性(Commonweat)的社區公園運營管理模式,如何建立智能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公眾共享參與管理,實現公益性社會效應是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向。其實,早在2013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園建設管理的意見的通知》中就指出,“公園城市建設需要圍繞社會需求變化,不斷創新公園管理模式,提出新思路新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智能化高科技的先進手段,建設人、財、物以及游園、服務等數字化平臺管理,建設真正為市民服務的管理體制”。隨著社會經濟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國內科技智能化水平的高速發展,市民群眾對于公園的品質、內涵、功能、開放時間與服務質量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斷的提高。特別是對于老人和孩子而言,公園已經變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要素,公園如同互聯網+、軌道交通網、手機終端操作等一樣在改變著社會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成為居民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
21世紀以來,城市公園的發展同多項新科學、新技術的出現緊密相連,信息科學、計算機的發展等都為公園的建設和規劃帶來了新的理論、方法和視角。智能化技術是將信息網絡、計算機、AI等多項技術集成為一體的綜合智慧技術。伴隨著各種先進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智慧化”引入城市社區公園的運營管理中既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社區公園自身建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