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琴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學院
為適應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滿足學生對更高層次與更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浙江省普通高校從2001年開始試點“專升本”選拔考試,選拔優秀專科畢業生進入本科學習以提升學歷層次。浙江省專升本考試2011年之前文理科考生除了分別考大學語文、英語和高等數學、英語之外,各院校還加試專業課考試。2012年考試改革之后,文、理科考生只需分別參加大學語文、英語和高等數學、英語考試,命題工作也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從考試科目來看,無論是文、理科考生英語科目都占據半邊江山,至關重要。
縱觀浙江省專升本考試錄取人數,從2001年開始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2016年這一數字直線上升,比2015年提高近56%,達到10000人,2019年達到14622人,今年2020年的預招錄學生數再一次翻一翻,提升到了2.8萬。這充分說明許多高職生有著強烈的繼續升學愿望,也說明本科院校也迫切希望有優秀專科畢業生充實他們的后備力量。
本文試圖從分析浙江省專升本英語考試的特點出發,分析和探索能夠顯著提高高職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方法,以期對今后高職英語教學,高職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升和升本比率的提高提供點滴借鑒。
浙江省自2012年專升本考試改革之后,英語科目為所有類別考生的必考科目,占總分的50%。英語考試的題型主要由閱讀理解、綜合測試、翻譯和寫作四大部分構成。分別考查考生通過閱讀獲取英語書面信息及對篇章語境中的詞匯理解和英語言運用能力和英語的翻譯及書面表達能力。重在考查考生英語讀、寫、譯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在具體分數比例方面,閱讀理解占總分的40%,綜合測試、翻譯及寫作分別占20%。縱觀改革后的歷年考試難度,大概在大學英語三級到四級難度之間。
參加專升本考試的考生必須為全日制高職院校在校生,沒有考試不合格和品行問題。基于高職院校生源多元化特點,不管是職高、技校、普高或五年一貫制等不同類型學生,都同樣有資格參加該考試。從歷年參加該考試的考生來看,各種生源類型考生都有。但生源不同導致他們在英語水平方面往往存在較大差異。總體上,普高生源的英語水平普遍高于職高和五年一貫制等生源學生。很多考生因為英語成績的不理想痛失了繼續深造求學的機會。因此,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如何幫助有繼續深造愿望的學生圓升學之夢也是值得探索的教學重點之一。
筆者曾根據高職生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做過一份問卷調查,發現高職生主要可以分為就業型、技師型、升本型、國際化型和創業型五大類別。具有不同訴求目標的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需求也很不一樣。就業型學生希望能夠學習職業、崗位英語課程以方便他們今后在涉外崗位上應用;技師型學生希望能夠學習某一高級技師所需英語技能;升本型學生希望提升英語綜合能力以便于順利進入理想本科院校深造;國際化型學生希望能學習雅思或托福等相關課程,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創業型學生則希望廣泛涉獵與他們興趣愛好和未來追求行業相關的英語。因此,針對不同學生的發展類別,英語課程的開設應盡可能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至少,在開設共性的課程之余,能夠開設多樣化的英語選修課程以最大程度滿足不同類別學生的需要。基于此,針對專升本類型學生應該開設專門的專升本英語課程,以滿足有升本愿望的學生的迫切需要。這樣分類之下的課程完全契合學生自身的發展需要,也將因此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基于高職學生生源的多樣化特征,導致來自不同學校背景的學生在英語能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早在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就明確規定,“鑒于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分為A、B兩級,實行分級指導......”。事實上,在一份基于浙江省內部分高職院校的調查發現93%以上的高職院校曾經或正在實施某種形式的分級教學形式。根據學生入學時的英語分級教學契合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也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相對較一致的英語水平合理安排教學,被證明是優勢明顯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針對專升本類型學生,實行同一類別內的分級教學,將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在現有英語基礎之上循序漸進提高英語能力,不致于因教師授課內容的過難而產生畏難情緒或過于簡單感覺在浪費時間。實施分級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針對升本型學生,在開設對應的專升本英語課程和實施科學分級教學形式下,應根據各級別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目標。這一目標既結合學生現有的英語實際水平,同時必須結合專升本英語考試的考查重點和難點,以及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在突出培養學生英語讀、寫、譯等綜合能力以幫助他們順利通過考試進入理想的本科院校同時,更應充分考慮到他們今后進入本科院校后必須掌握的英語綜合能力,以確保學生在順利升本之后也能夠緊跟上本科院校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從而達到真正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的目標。
良好的校園學風和教風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培養質量。因此,為了有效幫助不同類別的學生實現各自的理想目標,在校園內創設良好的學風很重要。同時,教師的教風也將直接影響學風,只有在良好的教風影響下才可能引導學生樹立良好學風。事實上,由于高職學生生源背景的特殊性和多樣化,不少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風總體并不太好。為此,從學校教務處到二級學院各機構部門都應制定嚴格、系統的學風創設條例和獎懲機制,管理或激發學生樹立良好學風。針對教師,進一步規范和嚴格師風、教風建設,把教師的教風直接和績效獎勵機制掛鉤,以良好的教風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以良好的學風助推學生實現自己理想的目標。因此,校園良好的學風和教風能夠更好地保障專升本學生潛心于自己的既定目標,并為之努力付諸行動,直至目標的實現。
此外,在教師層面應該建立起相對穩定的教學團隊,相對固定地教授專升本學生類別中的某一級別學生。團隊成員間互相合作,資源共享,總結和分享成功的教學經驗,研討和琢磨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的方式和方法,分享優質的教學資源。從而,以團隊的力量助推整體專升本教學質量的提高。
由于高職學生生源差異和發展的多樣化,導致在實施高職學生的綜合培養目標同時,需要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服務,因此也就有了以上提及的分類課程的設置。但是,考慮到這類課程的非普及性,多數都是以選修課形式開展,相對課時安排較少。基于此,為有效提高教學效果,課程宜采用混合式教學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和手段,除了有限的課堂集中教學時間,為學生在課前和課后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和分享與答疑的平臺,同時也讓老師們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存在的不足,通過資料的及時更新與補充以及及時的答疑解惑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從而幫助學生在各自的原有基礎上快速進步和提高。
專升本考試隨著本科院校面對專科畢業生招生數量的逐年上升和高職生對更高質量教育和更高學歷的追求正日趨熱門。隨之,想要考入理想的一本院校的競爭也日見激烈。除了考生本身必要的努力之外,作為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具備高職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同時,也應為畢業生的多樣化成才提供幫助。根據學生的發展方向為他們提供分類培養課程,開設分級教學形式,制定合理的分類課程目標,輔以穩定的教學團隊、創設良好的校園學風和教風以及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采取混合式教學以彌補課時不足等,都能夠有效幫助有升本愿望學生更好地提升英語綜合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繼續升學與發展提供較好的支撐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