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世銀 安徽省龍河口水庫管理處
在事業單位改革發展的進程中,需要結合市場形勢的變化以及政策的調整等,不斷完善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機制,強化內部管控,這樣才能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并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應對。當前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正在逐步探索全面預算與財務績效評價相融合的管理機制,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加強新形勢下全面預算與財務績效評價管理融合對策研究,意義深遠。
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及時對財務管理實施情況進行多維度評價分析,這樣才能及時發現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完善相關的機制,強化過程干預,更好地提高財務管理規范化水平。全面預算是組織經營管理過程中實施的一種管理模式,基于全面管理的視角,對預算進行科學編制,并對過程進行控制的機制。全面預算管理涉及到預算的編制、預算的執行以及預算的評估與反饋等過程。財務績效管理是指圍繞財務管理工作,通過建立相關的績效考核評價指標,并針對性進行考核評價的一種模式。財務績效管理是基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績效管理體系的重要構成要素。
加強事業單位全面預算與財務績效評價管理融合,不斷完善相關的融合機制,可以圍繞事業單位自身的建設和發展目標,從加強科學管理的視角來進行量化管控,進而通過預算的導向作用和績效管理過程控制作用,保證各類資金資源等科學配置利用,實現最大化效用。同時不斷完善全面預算與財務績效評價管理融合機制,可以更好地從全面的視角來對財務管理工作實施情況進行過程控制,這樣可以從源頭上保證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同時也通過預算控制和精細化管理等,確保各類資源及時動態調整和利用,發揮最大的作用或成效。另外強化全面預算與財務績效評價管理融合,可以及時解決兩項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沖突或矛盾,建立統一規范標準化的管控維度,最大限度提升財務基礎管理效能。
當前在財務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圍繞全面預算與財務績效評價管理融合工作,事業單位也在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具體分析依然還存在不少的困境或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實施全面預算與財務績效評價管理融合探究,需要完善相關的控制體系,加強業務協同,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財務績效管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創造更大的成效。通過情況下組織主要是通過預算評價的方法來對自身的未來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進行編制,這樣可以更好地指導組織各項工作按照既定的方向來實施和開展。但是目前在相關控制體系建設方面不夠重視,沒有建立相關的配套實施機制來發揮預算管理和財務績效評價兩者融合合力,很多事業單位在具體預算編制等方面采用的方式方法比較保守,主要是延續傳統的管理方式來進行預算費用指標等分析,也沒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來進行深度分析和研究。這樣制定的預算等有時缺乏科學指導性,影響后續的執行,也不利于提高科學評價成效。在具體控制體系建設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各因素的融合分析,同時還需要從系統化的視角來進行控制機制的建設,進而確保全面預算與財務績效管理深度融合成效。
目前在實施預算管理與財務績效評價工作的過程中,雖然按照相關的要求提前對相關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并對可能產生的績效評價結果影響等情況進行了探索,設置了相關的權重,按要求有序實施評價。但是在預算執行情況分析的過程中,往往對預算執行方面存在的客觀因素或困難予以擴大化,沒有及時預算分析研究并提前量,沒有結合預算目標制定完善的綜合管控機制,從而導致預算費用超出既定目標的情形時有發生,難以提升預算管控效能。
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加強財務績效評價融合探究,需要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方法來進行測評,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實際工作有序開展。但是目前針對組織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情況沒有從多維度分析相關的考核評價機制,在權重的配置以及相關指標的分配等方面也沒有進行精準測算,沒有和事業單位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進行科學探索和實施,從而導致形成的績效考核評價結果指導參考性不強。
為了不斷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成效,更好地發揮財務績效評價的作用和功能,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完善優化:
要從全面協同管理的視角圍繞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深入分析財務績效評價機制融合應用的目的和作用,找準結合點,探究可行性融合路徑。對全面預算管理與財務績效評價管理相關的關聯性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結合組織的發展戰略以及主營業務等,建立完善的控制體系。預算管理人員在進行指標確定的過程中既需要關注目前的組織發展現狀,同時又需要從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來進行多維度分析研究,關注市場因素的變化,注重考核指標的動態分析和調整,建立多元化的控制機制,從而確保績效評價工作全面有序開展。
要根據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實施情況,總結往年的開展情況,并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增加更多的關聯控制指標,圍繞管理、技術以及學習、創新等方面進行多維度考核指標的分析研究,加強量化評估,從而更好地指導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規范實施。另外還需要在開展全面預算質量評估的過程中,對評價指標層層進行分解落實,既需要包含常規的盈利能力、資產管理、經營管理以及償債能力等方面的指標,同時又需要從微觀的層面分解更多的二級三級指標等,合理設定不同指標的權重以及測評方式等,從而便于提高預算績效評價的動態性和有效性。
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評價的過程中,要注重評價方式的不斷創新應用。事業單位可以結合自身的業務實際等,深度研究績效評價相關的理論方法,對每一種評價方法的應用范圍、實施要求以及優劣勢等研究比對,以此為基礎確定可以引入的評價方式。比如可以引入模擬綜合評價方式、專家評價方式以及層次分析方式等等,可以聘請相關的同行專家等進行交流指導,綜合比對分析不同評價方式的可行性,并以此為基礎確定科學的評價機制,為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更科學的指導。
此外還應當加強融合工作相關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和其他部門人員的溝通力度,加強組織信息化建設,借助現代智能化平臺等不斷完善相關的評價體系,注重信息溝通,在績效評價分析深度以及考核結果應用等方面及時總結,形成更多的參考性成果,切實提高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評價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總之,全面預算管理與財務績效評價融合,需要結合組織自身的實際不斷完善相關的機制,加強指標的優化,完善控制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實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