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 雙遼市王奔鎮綜合服務中心
引言:通過結合鄉鎮農機推廣工作實際,本文闡述了做好鄉鎮農機推廣工作的意義,分析了有效的推廣途徑,旨在通過實踐研究,能夠進一步加強鄉鎮農機管理水平,從而為農業經濟發展與建設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可有效促進我國整體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而運行現代化的種植技術和方式是實現現代化發展的基礎,若想推動農機技術在生產活動中的大范圍應用,相關管理工作者便需格外重視其推廣工作。農機推廣能夠大幅提升農民的經濟收益,形成農業的產業化發展體系,從而實現地方農業產業的振興發展。此外我國農村受到生產環境和交通等方面的制約,也可通過改善農機應用能力得到相應的改善,從而提升我國基礎設施的建設效果,更快實現社會發展目標。
當前農機的普及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而農民對農機的性能要求也日益提升。傳統的農機管理機制已經難以滿足農民的需求,各級農機相關管理機構需更為關注該方面的轉變,進一步提升對農機的系統性管理水平,結合地方的具體情況制定更具可行性的管理制度,以此實現管理體系的優化。系統性的管理手段便是指從人才、農機的質量和推廣方面全面實施農機的管理工作,而不是從單一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深化完善農機的服務機制,除了加大政府方面的投入外,還需從下述五個層面優化農機的服務體系:經費保障、站房、培訓、設備及示范基地健全。最后,還需通過項目示范促進農機管理體系的不斷革新,促使技術人員在做好示范項目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農機集成技術的推廣效果。
對于農機的保養和維護是為了有效預防和降低農機在運行過程中產生安全問題的幾率,從而避免對正常的農業生產活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管理者需認真計劃農機的保養方案,定期開展農機的運行狀態檢測,并將相關的數據信息認真記錄,如果發生問題,便可基于數據開展分析和研究,針對問題的源頭開展針對性的檢測,制定出更有實用價值的維護方案。該種方式更為科學、實用,也能夠大幅提升農機維護的實施效率。其次需切實落實農機維護的保養制度,以“三級四檢”為原則開展系統的維護工作。即從車庫、班組和管理人員三個級別開展檢查,及時發現農機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有效排除隱患。同時按照點、日、周及月的時間節點開展檢查,及時發現隱患并進行有效的處理,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最后一線農機維護人員還需深入到種植區域,真實掌握農機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此為依據運用適當的維護和保養措施,以此優化農機的維保效果。
能夠造成農機出現運行故障的原因較多,其中不但有操作者的人為失誤和改裝過程中的非正常操作,此外部分生產商在實施農機的制造時,為了追求效益目標,還會在制造原料方面降低成本,嚴重影響農機的質量,提高事故的發生幾率。因此鄉鎮層級的管理機構需從多個層面著手,形成更為系統化的農機安全管理機制。首先,需從法律層面進一步明確違規操作和制造農機設備所需承擔的責任,并對違法現象進行嚴懲,此外相關機構還需參照法律規定將具體的責任落實到人,從而提升違規制造和操作的懲處力度,從根本上改善農機的安全問題。其次,在具體執法過程中,管理機構還需加強與地方公安機構的溝通與合作,推行“隊站連勤”等管理模式,將更多管理工作者納入到農機道路交通的管理中。農機管理機構還需與公安部門聯合開展不定期的執法排查行動,集中解決農機在使用時出現的超載、違規改造等問題。最后,管理機構還需與公安部門建立長效的溝通和信息共享渠道,通過組織聯席會議等形式集中處理農機安全方面的重點問題,促進農機安全管理工作效能的全面提升。
當前農機技術種類日益增加,技術更新的周期也不斷縮短。若想將先進而具有實用性的技術推廣到農戶層面,便需自身掌握更為扎實的技術,通過視頻、培訓等方式組織農戶接受技術學習,不斷提升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從而優化技術推廣的效果。應積極為鄉鎮工作人員提供再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途徑,實現推廣機具設備與技術輔導和維護策略同步的目標。如果售后服務不到位,則需及時為農戶解決農機使用和維護等方面的問題,提升購買者的信心。針對農戶的問題需及時解答,并保證在一天內完成小范圍的維修,兩天內完成大規模的維修等。此外農機推廣工作者還需更為注重農機知識的外延拓展和綜合運用技能的傳授,不斷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迎合當前技術發展的步伐。最夠還需從農機配件、維修等方面建立相應的體系,深化對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的技術培訓,逐漸具有更高技術水平的推廣隊伍,不斷發揮農機管理機構的功能,促進技術的優化推廣。
結束語:總之,農機推廣工作的有效開展與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有著必然聯系,作為鄉鎮農機管理工作人員,要重視落實鄉鎮農機推廣工作,科學的發揮農機管理作用,以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希望結合以上闡述,能夠進一步提高農機推廣工作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