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新泰市第一實驗小學 山東 新泰 271200
體育精神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符合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要求,會對小學生將來人生的發展產生積極且深遠的影響。因而針對培養學生體育精神的方法,進行探究分析,有著極大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就目前形勢而言,小學階段的體育教材內容相對單一,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另外,小學體育教材當中的部分專業術語,小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會感到抽象難懂,進而生出畏難心理與抵觸情緒,從而影響學生學習,挫傷其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此,體育教師應當科學調整教學內容,將培養學生的愛好與興趣作為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喜愛上體育運動。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學會換位思考,通過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第一,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合作。根據調查研究結果現實,有不少學生不愛跑步,甚至會在心中抵觸并抗拒跑步,也有不少學生在跑步中途就退出跑道。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采取4×100米的接力跑步方式,使學生可以自己組隊,使學生的個人榮譽和團隊榮譽綁定在一起,學生就會產生團隊責任感與團隊榮譽感,提升跑步的積極性,還能鍛煉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
第二,教師要啟發學生正確認識合作與互助精神。例如,在指導學生練習跳繩時,教師可以使學生自由組建隊伍,或者實施男女隨機分組。在選派一名學生實施統計,記錄所有小組的跳繩總數,看看哪組數量最多,針對最后的冠軍,教師應當給予其表彰獎勵。通過運用該方法來講授跳繩課,能夠強化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能夠依靠親身經歷,感受到團隊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收獲,還能加強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班集體的團結互助。
第三,要使學生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例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拔河比賽,能夠鍛煉學生的協調與平衡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養成團結互助、合作共贏的精神。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齊心協力帶來的喜悅。學生會更愿意投身于更多的體育類活動,使其體育精神得到強化[1]。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身體素質不斷發展的時期,在此期間教師應當強化對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力度。在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當依靠艱苦的訓練,嚴格要求學生,以此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體育教師應當學會因材施教,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切勿悖離小學生的實際能力,應當認真分析小學生的實際狀況。
另一方面,要在體育教學當中,科學地組織相關體育活動,諸如跳遠、跳高等活動,以此鍛煉其意志品質。通常情況下,部分小學生會產生畏縮、消極以及恐懼等心理,教師需要掌握這些情緒出現的原因,據此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案,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
例如,在講授跳高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比賽的方法,引導學生開展練習。比賽可以這樣設置:每名學生可以嘗試練習三次,取其中的最好成績。最后分數最高的學生便是優勝者。受好奇心的驅動,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在立定跳高中,在動作方面的缺點,反思怎樣才能跳得更高。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優秀學生的動作,掌握其跳高的技巧與方法。通過組織這類比賽,可以使學生具備較高的參與熱情,使其在每一次比賽中獲得收獲。針對膽小畏懼跳高的學生,教師需要適當地降低跳高器械的高度,加大跳高架的寬度,也可以將跳高器械中的橫桿更換為橡皮筋等設施,逐步消除學生心中的畏懼,鼓勵其勇敢參賽。
通過開展這類趣味性較強、挑戰性較大的跳高類比賽運動,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還能引導學生快速有效掌握跳高的動作技巧;另一方面,還可以鍛煉學生形成果斷勇敢、自信堅強等優良的意志品質,使學生能夠樹立自信心,鍛煉了身體素質,從中獲得極大的收獲。
小學階段的體育運動,應當著重體現出趣味性特點。在體育運動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引導學生學會尊重體育精神,遵守體育規則。古語有言:“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不斷完善體育制度與規則,才可以有效確保體育運動能夠正常進行下去,才可以對學生的各種行為實施統一規范與管理。現階段,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行動執行力較為散漫,教學難度較大。為此,教師需要適當加大規范力度,對其進行約束管理。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四人三足類游戲活動,在此期間,組織學生齊喊“左右左”口號,隨后邁動“左右左”腳步,使學生牢記口號,按照先后順序邁動腳步,倘若有學生違背了規則要求,就會破壞整體協調性,影響團隊發揮。通過組織這類游戲活動,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投身于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強化小學生在團隊當中的配合觀念,加強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作用,鍛煉其遵守紀律、學會自制等意志品質。
除此之外,教師組織的體育類游戲活動,應當滿足不同年齡小學生的需求。諸如踢毽子、跳繩與跑步等活動,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然而在進行游戲前,教師應當講明游戲規則。另外,還應當制定相關獎勵與懲罰措施,使學生能夠有效認識游戲規則,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體育精神[2]。
綜上所述,在培養小學生體育精神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體育教學的內容與特點,科學合理地實施培養方法,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小學生體育精神有效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