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發展的新時期,新課程改革已經逐漸深入農村,對農村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通過對英語教學的了解發現,雖然從整體上看,中國的英語教學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從農村地區的教學來看,英語仍然屬于比較薄弱的部分,并且這個現象長期存在。比如,存在教學質量差、教學方式比較落后的問題。因此,文章簡單分析了英語教學改革在鄉村教育中遇到的困難,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英語教學改革;鄉村教育;困境;對策
一、 引言
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英語教學要求,初中學生不僅要掌握更多有用的英語知識,并且能夠運用所學到的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備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在現階段的農村英語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雖然已經被相關學者多次提出,但是由于受到農村地區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對此,英語教師需要以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準,采取針對性、可行性的教學策略,使英語教學能夠走出教學中的困境,為學生英語學習素養的提升提供有利條件。
二、 英語教學改革困境
(一)學校方面
1. 師資力量薄弱
與其他學科相比,英語學科具有自身的特點,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英語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并且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能夠結合學生的情況,采用正確、合理的教學方式。但是通過對農村英語教師的了解發現,英語教學方面缺乏優質的人才。甚至在一些農村學校中,英語教師可能是由其他專業調過來的,并非英語專業的,并且還需要任教其他課程。這種情況比較常見,無法滿足初中英語教學的需要,導致英語教學水平較低。
2. 教學觀念落后
首先,在部分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認為學生即將面臨升學,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成績的提高方面。在教學中,主要是系統性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這種教學方式看似比較簡單、高效,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長此以往,英語教學模式僵硬,英語教學比較容易進入誤區,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比較死板,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差,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其次,部分英語教師認為課堂的時間有限,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知識,通常會將英語知識細化,詳細地為學生講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弱化了與學生的交流環節,學生在接受知識時的態度比較被動。在以后的英語學習中,學生遇到問題時,比較依賴英語教師的講解和答案,無法用英語思維分析問題,缺乏思考問題的能力;最后,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受到自身客觀條件的影響,在教學設施方面相對比較落后,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尚未完全普及。英語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口頭的方式進行講解。英語學科對部分初中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口頭講解的方式過于單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英語教育的發展。
3. 理論研究匱乏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經過了一段時間,但是經過有關學者的研究表明,舊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比如,對部分農村英語教師來說,新課程改革的內涵是什么,與舊的教學模式相比有什么樣的區別,這些問題他們并不理解。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對知識的理解僅限于表面層次,新的教學方法尚未出現。由此可見,提高農村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家庭方面
在農村地區,由于學生家長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他們很難提供專業性的指導。同時,他們對學生的學習關注度也不夠。
(三)社會方面
從社會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對相關教育部門來說,缺乏對英語教師的培訓,或者培訓較少,無法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第二,在城市,在英語教學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投入。比如,學生可以在專門的場所中練習英語口語,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而在部分農村地區,辦學條件有限,學生的英語學習環境較差。
(四)學生方面
在農村小學中,部分學校所設置的英語課程較少,一周只有幾節英語課程。再加上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較低,對一些基礎的英語知識,一些學生甚至不知道學什么。在這種學習背景下,學生不懂的英語知識越積越多。在后續的英語學習中,想要快速趕上來,將會十分困難,會逐漸成為英語學習中的學困生。到初中時,很難銜接上初中部分的英語學習,英語學習將會更加費勁,加大了初中英語教學的難度。
三、 走出困境的相應策略
(一)以興趣為導向展開英語教學
興趣,簡單地說,是指在自然狀態下,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能夠產生明顯的傾向性,或者具有明確的態度,并且能夠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仍然沿用以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英語學習,或者通過大量練習的方式,使學生掌握英語知識點,可能會加重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抵觸心理,會適得其反。對此,英語教師要多了解學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一方面,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是容易被忽視的關鍵環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整體效果。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在導入環節融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趣味性的知識點,以此來吸引學生,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另一方面,不管是在教學中的哪一環節,英語教師都需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可以通過游戲進行互動,或者問題互動的方式,改變以往單一的互動方式,使英語課堂實現雙向互動。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使英語課堂走出封閉,向開放性發展,能夠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消化,提高英語的整體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初中英語“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時,這一板塊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比較貼合,主要是讓學生掌握這部分的英語單詞,并且會用英語對作息時間進行簡單的對話。在上課開始時,英語教師發現一些學生目光散漫,遲遲不能進入學習狀態。還有一些學生在和同桌小聲說話,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其他學生。英語教師可以拿出一個鐘表,對表盤上的時針或者分針進行轉動,一邊轉動,一邊對學生進行提問:What time is it?讓學生用It is...的句型進行回答。這種導入方式比較自然,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能夠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然后,英語教師可以進一步加大問題難度,對學生進行提問:What time do you get up?學生可以用I get up at...的句型來回答問題。在這種導入模式下,能夠使學生快速掌握固定句型。英語教師可以對回答問題積極、內容合理的學生進行小小的表揚,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快速達到英語教學的目標。
(二)利用信息技術展開英語教學
對農村學生來說,他們受到教學資源、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上課結束時,幾乎很難有時間再去進行英語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好課堂上的時間,使學生能夠較大限度地掌握英語知識。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部分農村已經配置了多媒體教學設施。多媒體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方式,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且在形式上比較豐富,能夠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感受,使學生處于一個比較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對一些比較復雜的英語知識,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英語知識細化,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多媒體的畫面感較強,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能夠給學生帶來感官上的觸動,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有關學者的研究表明,這種教學方式更容易被初中學生所接受,具有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英語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時,要避免一味地重視塑造課堂氛圍,導致偏離了教學的重心,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設計科學、合理的多媒體教學程序,從而使英語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時,在上課開始的幾分鐘,英語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相關的英文歌曲,將學生的思緒拉回到英語課堂中。在英語學習中,部分學生在記憶單詞時,很容易遺忘或者混淆英語單詞,記憶難度較大。英語教師可以將單詞挑選出來,通過多媒體音頻文件,讓學生學習單詞的正確發音。與此同時,還可以將每個英語單詞細化講解,出示相應的例子,使學生知道英語單詞的具體用法。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多媒體上的例子,嘗試用英語單詞造句。在多媒體的教學模式下,能夠使學生的記憶更加牢固,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英語知識框架,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提高農村地區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教學手段。
(三)通過整合教育資源提高教師素質
初中英語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并且能夠根據教學活動,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首先,英語教師要肩負起自己的教育重任,提高對自身工作的認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利用閑暇時間為自己充電,尤其是在備課環節,可以與其他教師一起進行。對教學中的問題,可以互相探討,交流教學經驗,從而使教師的教學能力能夠得到共同提升。這種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比較適用于年輕教師;其次,對教育相關部門來說,應該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可以讓教師到其他學校,或者城市的學校學習教學經驗,更新教學方法。也可以讓城市
的教師到農村地區學習,促進其教學理念的融合;再次,由于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基礎具有差異性的特點,且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英語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由專業人才所精挑細選出來的,內容十分豐富。英語教師要摒棄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要;最后,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英語教師要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應用到教學中,提升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不斷改革的新形勢下,解決英語教學改革在鄉村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十分重要。農村地區的英語教師,要積極尋求多種教學手段,保證每個農村學生通過學習,都能夠有所進步、有所收獲、有所提升,在走出初中英語教學誤區的同時,為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農村英語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紅,李敏瑜.新課改理念下農村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路徑[J].學周刊,2021(21):99-100.
[2]孟媛麗.基于新課改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3):191-192.
[3]鄧潤妹.高考英語改革背景下,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進初探:以奉新縣一次初中英語“送教下鄉”教研活動為例[J].校園英語,2020(33):155-156.
[4]李大艷,史明昌,劉曉寧,等.農村中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實踐路徑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21):109-111.
[5]余忠燕,楊家勤.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和對策:以安徽省部分學校為例[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9,21(5):72-74.
作者簡介:張金花,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康樂縣附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