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逆向教學設計有助于教學中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教學調整,文章分析逆向教學設計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具體案例,體現逆向教學設計以學定教、以評促教的特點。
關鍵詞:逆向教學;教學目標;評價
逆向教學設計提倡基于評價開展教學,即關注學生學習了哪些內容,是否達到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習的任務,而不是教師教了哪些東西,哪些東西還沒教,其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注意力表現為是否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的任務,是否按照既定設計完成學習工作并進行評價,以此體現以學生為主的價值。文章以《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例,分析逆向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逆向教學設計理念
“逆向教學設計”著重從課程目標出發,建立達到課程目標的證據或主要表現(學習評價),最后設計課堂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最終達成課程目標。整個過程認為,評價設計方案優于課堂教學,以課堂教學評價來促進和優化課堂教學。課程標準中的大部分學習都可采用“逆向教案設計”進行教案編制。實施措施的全過程包括三個環節:
①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習條件,設定合適的課程目標。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清楚地了解學生期望獲得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理清這些課程目標的優先順序。
②設計一定的課堂教學評價,作為學生預測學習和訓練效果的直接證據。這種直接證據不僅是單項測試或實際日常任務,還可以用于思考接下來的課堂教學。
③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確立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將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放在教學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因為明確的目標有利于專注課堂教學,只有采取有效的活動才能評價課堂教學,達成課程目標。逆向教學設計理念應符合中學生的學習規律。在教學設計環節過程中對學生的需求進行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最終達到合理化的教學目標。
二、 逆向教學設計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預期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是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轉變目標設定的思想,從“教學以后學生應掌握哪些內容”轉為“課程結束以后學生達到了什么樣的水平”,從目標樹立的角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真正發展學生的各項關鍵能力。
傳統的教學目標設計是從教師出發,以教學內容知識體系為基礎構建的教學目標,缺少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核和知識掌握情況的預估,因此在設計目標時應以預期目標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例,本章節的目標在設計時可以變更為:①學生學習本課后可以熟練掌握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特征和內容,并可以獨立分析與判斷四種組織在顯微鏡下的不同;②掌握人體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等并獨立進行描述(不需要教師輔助);③基于自身認知基礎上形成統一整體的生物學觀念。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突出以學生為主的理念,不是強調教師教了什么,而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讓學生學習了哪些知識與內容,是否按照既定的內容完成學習任務等,通過教與學轉化的方式重新構建起教學的目標體系,體現“學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夠做什么?”的目標體系。總之,通過預期目標的設定,可以有效實現逆向設計的目標,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知識,明確自身學習的目標。逆向的教學設計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求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對培養學生初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預期學習目標的評價
教學學習目標的評價體系必須要貼合教材內容實際,圍繞學生本課完成以后應掌握的知識和達到的目標進行設定,積極構建起評價評估題型,以構建學生思維導圖為基本點進行評價體系的建設,真正體現逆向教學設計的優勢。學習目標的評價需要結合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和設計進行合理應用,集中了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掌握程度。
結合教材中《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內容,教學評價目標應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設置:①細胞分化和組織形成的過程是否有效熟悉和記憶;②四種人體組織的結構特點是否掌握;③心臟的功能和組織的構成是否掌握并提煉出器官的概念同時判斷皮膚是組織還是器官;④掌握系統的概念,能自己歸納總結出動物體的結構層次。以上述四點是否掌握、是否自主學習與探索為出發點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此外基于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知識思維導圖的構建,建立細胞、組織、器官到系統的思維導圖,按照概念與基本內容的分類進行導圖設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通過學習目標評價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學生知識的掌握力度,為后續的課程教學提供必要的思路和準備工作,體現了逆向設計教學的學生學習輔導優勢,同時在逆向思維設計中也可以對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找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并有意識地進行引導,推動學生生物學習能力提升的同時,讓學生掌握生物學習的方法。
(三)評價后調整教學活動
1. 設計實驗活動引發態度轉變
實驗活動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征,其目的是通過實驗幫助學生強化對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實驗的活動與內容通常是以提供答案為主,很少會讓學生參與活動,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逆向教學設計目標評價指導下,生物教學應充分設計貼合學生的需求活動。
如《動物體的結構層次》中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實驗時,教師應轉變提供對應基本組織玻片標本的方式,將原有的四種組織玻片進行打亂,在活動設計時要求學生自主觀察基本組織玻片標本,結合各種組織的顯微照片,準確在顯微鏡視野中分辨出各種組織,認識各種組織的特點。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先為學生提供神經組織的玻片標本,但故意將玻片命名為肌肉組織,學生在觀察時通常會意識到有問題,但只有極個別學生提出不同意見,認為觀察到的是肌肉組織而不是教師說的神經組織。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依據,學生在說明時會自覺對照組織的圖片和特征,指出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在顯微鏡下的不同。這一方式可以強化學生對人體組織在顯微鏡下形態的認識。隨后教師再將沒有寫組織名稱的玻片標本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判斷所觀察到的是什么組織,以達到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觀察動物的組織實驗是在已知組織名稱的前提下進行觀察,學生只是刻板地記憶各組織的特點,這種學習方式不利于理解和記憶,隨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采用逆向教學設計的實驗活動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特征,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分辨和自主學習、對比、分析,不僅提升了學生生物知識的學習能力,還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當中,更好地掌握四種組織的特點,并區分人體四大基本組織,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2. 觀察實物強化自主探究
在學習器官這個概念時,由于概念較抽象,教師可以準備新鮮的豬心,讓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豬心,自主探究,找出豬心有哪些組織。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找到能跳動的組織(肌肉組織)、外表皮和內表面(上皮組織)、瓣膜(結締組織)、受腦的調控(神經組織)。接著教師再通過組織歸納與構建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回答,強化學生對心臟組織的記憶和學習,進一步評價學生是否熟練掌握人體四大基本組織的特征,還可以更加形象地引出器官的概念,理解心臟是個器官,是由四大基本組織構成。教師再提問人的皮膚受傷了會流血,會感到疼,皮膚中有哪些組織?皮膚是器官嗎?對學生是否已經掌握器官的概念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觀察,自主探究,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經驗,使抽象的概念容易理解,使學生學會知識,真正體現逆向教學設計的價值和教學優勢,提升初中生生物學習能力。
3. 設置問題串深化概念理解
如學習“系統”的概念時,課本是以消化系統為例,根據插圖來讓學生了解食物進入人體被消化,消化后的營養物質被吸收,不能吸收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這一過程主要經由口腔、咽、食道等多個部位。教師在設計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食物消化器官的學習,積極進行引導,按照食物進入人體首先進入哪里(口腔和咽喉)、通過什么渠道進入身體內(食道、胃、小腸、大腸)、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由哪排出(肛門)、食物消化過程中有哪些參與了活動(唾液腺、胰臟和肝臟)等。通過設置這些問題串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對食物消化過程進行自主設計與知識體系構建,明白消化系統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以及唾液腺等許多器官組成,并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系統的概念。
設計意圖:傳統的教學方案一般都是教師直接將相關的器官提供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記憶和背誦,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食物消化過程還會提供視頻資料和圖片強化記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記憶效果逐漸不理想。基于逆向思維的教學設計,教師通過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有利于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并幫助學生完成內容結構的梳理,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對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實現深度學習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4. 利用思維導圖引導總結歸納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思維導圖的應用,利用思維導圖實現教學的逆向,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認識,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最終實現有效結合的教學目標。思維導圖的學習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干預,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根據不同教學的層次、教學的內容進行導圖分析和指導,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的同時不斷拓展學生生物的學習能力,實現思維的邏輯培養。
在《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中,基礎的思維導圖就是讓學生了解教學的內容,其教學的基本邏輯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植物。在繼續指導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做好思維導圖的設計,通過快速整理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有效的串聯,提升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能力。此外在正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讓學生建立起思維導圖的模式并將思維導圖與內容聯系在一起,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設計意圖:逆向設計背景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歸納與總結,將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與實踐,通過明確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的方式完成課堂學習并將課程內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思維導圖在生物學科教學的應用符合逆向教學設計的要求,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生物學習能力。
三、 逆向教學設計的啟示
逆向思維強調教師設計任務,通過任務來完成內容的學習和對學生學情的評估,注重評價,以評定教。逆向思維的設計對學生探索意識的培養、自主學習興趣的調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生物教學中逆向教學設計對教師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設計過程中體現出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特點,引導學生快速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并通過合理的目標評價做好學生的實際效果評估。
參考文獻:
[1]吳婷.逆向設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以“人體的神經調節”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9,35(1):32-33+54.
[2]李妮.初中生物學理科前置知識的梳理及在教學中的應用: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為例[D].延安:延安大學,2020.
[3]孫亞珠.基于福建省中考試題提升初中生物建模教學效率的途徑分析[J].考試周刊,2021(64):
136-138.
作者簡介:林桂英,福建省福州市,福州三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