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卿 許志連 洪順福 何飛燕 鄭穎



[摘要] 目的 分析國家“4+7”帶量采購政策在杭州某醫院的實施效果及對該院相關品類口服降糖藥物使用的影響,并探討由此帶來的經驗和啟示。 方法 采用藥物經濟學方法對“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后6個月與2019年同期6個月門診口服降糖藥的單價、使用數量、使用金額及日均費用(DDC)進行分析。 結果 實施“4+7”帶量采購政策后,相關藥品各大廠家聯動降價,阿卡波糖單價最高降幅64.47%,格列美脲單價降幅達18.65%。阿卡波糖在品類中使用量比例較為穩定,但使用金額比例顯著下降,由90.54%大幅下降至52.17%,DDC值由8.70元/d降至2.42元/d,較前下降6.28元/d;格列美脲使用量比例由24.91%下降至11.46%,使用金額比例由原來的38.29%降至0.53%,DDC值下降4.20元/d。結論 本次“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對相關品類口服降糖藥的使用呈現不同影響,但相關藥物使用的日均費用均大幅下降,切實減輕了患者的用藥負擔,可為構建我國特色的藥物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4+7”帶量采購;口服降糖藥;阿卡波糖;格列美脲;日均費用;藥品價格
[中圖分類號] R952? ? ? ? ? [文獻標識碼] C?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1)33-015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national “4+7” volume-based procurement policy in a hospital in Hangzhou and its effect on the use of related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and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Methods Pharmacoeconomic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unit price, quantity used, amount used and defined daily cost (DDC)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outpatients 6 month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4+7” volume-based procurement policy and 6 months in the same period in 2019.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4+7” volume-based procurement policy, the major manufacturers of related drugs jointly reduced the price. The unit price of acarbose decreased maximumly by 64.47%, and the unit price of glimepiride decreased by 18.65%. The proportion of acarbose used in the category was relatively stable, but the proportion of the amount use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90.54% to 52.17%, and the value of DDC decreased from 8.70 yuan/d to 2.42 yuan/d, which decreased by 6.28 yuan/d. The proportion of glimepiride used decreased from 24.91% to 11.46%, the proportion of amount used decreased from 38.29% to 0.53%, and the value of DDC decreased by 4.20 yuan/d.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4+7” volume-based procurement policy exert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use of related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but the DDC of related drugs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has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drug burden of patients and 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drug pri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4+7” volume-based procurement;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Acarbose; Glimepiride; Defined daily cost; Drug price
2018年11月,國家醫保局《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文件》正式發布。2019年12月,浙江省醫保局對“4+7”帶量采購進行擴圍工作部署落實[1],自2020年1月,醫院分批次啟用“4+7”帶量采購政策中標品種。4月1日起,第二批次“4+7”帶量采購政策中標藥品開始啟用,此次“4+7”帶量采購政策啟用中標品種涉及口服降糖藥2個,分別為阿卡波糖膠囊(商品名:貝希)和格列美脲片(商品名:佑蘇)。
阿卡波糖為α糖苷酶抑制劑,主要作用是延緩腸道葡萄糖的吸收[2],格列美脲屬于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主要作用為促進胰島素的分泌[3]。α糖苷酶抑制劑和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為《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薦的糖尿病治療一線備選用藥,適用人群廣,臨床使用量大[4-5]。本研究選取該院“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后6個月與2019年同期6個月的數據,通過對該三甲醫院門診口服降糖藥使用情況進行分析,闡述“4+7”帶量采購政策對該院α糖苷酶抑制劑和胰島素促泌劑使用的影響,確立“4+7”帶量采購政策的實施成效,說明政策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并論述此次政策實施經驗帶給我們的啟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數據來源于該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選取“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后6個月(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和2019年同期6個月(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門診相關口服降糖藥的用藥數據,包括相關口服降糖藥的單價、使用量(片)及使用金額(元)等。
1.2 方法
數據導出后,對藥品的單價、使用量及使用金額進行分析,計算出使用量比例、使用金額比例以及日均費用(Daily drug cost, DDC)等。用藥分析采用藥物經濟學中的限定日劑量值(Defined daily dose,DDD)分析法,依據《新編藥物學》(第17版)及藥品說明書確定各藥物的DDD值[6](表1),分別計算各相關口服降糖藥物在上述2個時間段的DDC。DDC=(某藥的使用金額/某藥的使用總劑量)×該藥的DDD值。DDC表示應用該藥的平均日費用,用于考察使用某藥品日費用的社會平均水平,單位為元/d,可為醫療保險決策提供參考數據[7-8]。
2 結果
2.1 “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前后相關品類藥品的單價變化
該院啟用“4+7”帶量采購第二批中標品種,涉及的口服降糖藥分別是四川綠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阿卡波糖膠囊(商品名:貝希,國藥準字H20020391)和揚子江藥業集團廣州海瑞藥業有限公司的格列美脲片(商品名:佑蘇,國藥準字H20073592)。此次中標兩個品種為該院新增品種,但其帶動原在院同一通用名不同廠家的藥品聯動降價,原在院使用的兩種阿卡波糖片單價降幅分別是64.47%和52.59%,而原在院使用格列美脲片單價降幅為18.65%。見表2。
2.2 “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對相關品類口服降糖藥使用量與金額的影響
“4+7” 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后,對比實施前的同期數據,在該院現有α糖苷酶抑制劑品種中,阿卡波糖使用量占比由87.60%稍降為81.84%;在該院現有的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品種中,格列美脲使用量占比由24.91%降至11.46%,而同類藥物格列吡嗪控釋片用量占比則由1.99%增長至11.03%。見表3。
金額方面,“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后,對比實施前的同期數據,在該院現有的α糖苷酶抑制劑中,阿卡波糖使用金額占比同比下降38.37%;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中,格列美脲使用金額占比下降37.76%,而同類藥物格列奇特、格列喹酮及格列吡嗪使用金額占比均有所增加。見表3。
2.3 “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對口服降糖藥DDC的影響
“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前,阿卡波糖片是DDC最高的口服降糖藥之一,政策實施后,阿卡波糖的DDC較上一年同期大幅下降6.28元/d(圖1),同時,此次中標啟用的格列美脲DDC也由4.29元/d降至0.09元/d(圖2),而其他不含此次中標品種的相關品類的口服降糖藥,其DDC則無變化。見表4。
3 討論
3.1 糖尿病患病人群基數大,社會經濟負擔重
糖尿病是一種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引起的代謝紊亂,由于該疾病具有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特點,是世界范圍內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9-10]。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世界上所有地區的糖尿病發病率都在持續上升,且糖尿病是目前已知的并發癥最多的一種疾病,其并發癥危及心、腦、腎、神經、眼睛、足等重要器官及身體部位,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醫療需求及經濟負擔的影響都是巨大的[11-12]。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糖尿病患者,據統計中國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大概有11.2%患有糖尿病,患者總數估計為1.298億,且由于糖尿病發病的隱匿性,仍有數量巨大的未診斷的糖尿病患病人群[13-14]。
龐大的糖尿病患病人群和嚴重的并發癥導致了巨大的社會經濟負擔[15]。根據IDF 2019版全球糖尿病地圖顯示,全球衛生支出的10%用于糖尿病,我國與糖尿病相關的醫療支出約為1090億美元,僅次于美國,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數字將會保持快速持續的增長[1-17]。在我國,醫療費用負擔過重與藥品價格虛高,藥品費用比例居高不下有著密切的關系[18-19],藥品價格的控制不僅關系到患者的自身利益,更關系到我國推行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健康發展。如何完善藥品價格調整機制,優化醫保基金用途,提高全民醫療保障水平,成為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3.2 “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后,相關藥品各大廠家聯動降價
此次“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除了中標的藥品價格降低之外,同通用名的不同廠家(包括原研藥)的藥品價格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本次分析的口服降糖藥為例,未中標原研“拜唐蘋”降價幅度為64.47%,而另一廠家藥品“卡博平”降價幅度為52.59%,降價幅度均超50%以上;此次涉及的另一口服降糖藥品種格列美脲,其原研藥品“亞莫利”價格降幅也達到18.65%。帶量采購品種相關的各大廠家藥品聯動降價,說明國家“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切實有效,從長遠看,此政策實施對調控藥品價格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