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職業學院 (湖北省武漢市) 汪麗華
隨著網絡技術以及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更加喜歡在網上購物和消費,而這也推動了電商行業的發展。電商行業和物流行業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而在網上購物中由于很多產品對保存條件比 較嚴格,往往需要用到冷鏈運輸,因此電商新零售模式對冷鏈物流的發展需求十分迫切,這就需要物流行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冷鏈物流的建設,從而確保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保持良好質量,提升人們的購物和物流服務體驗。
對于電商新零售模式來說,主要是企業借助互聯網,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來對商品生產、運輸、流通和銷售等環節實施升級與改造,對業態結構以及生態圈進行重塑,并實現線上服務和線下體驗與現代物流的深入融合的一種零售新模式。在新零售模式中,能夠讓購物者更加便捷地購買東西,足不出戶在網上就能夠下單、購買自己想要的物品,且所購產品還可以被及時、快速地送到他們手中。
對于冷鏈物流來說,它主要指對需要冷藏冷凍的食品在儲藏、生產、運輸和銷售等各環節始終保持低溫的環境條件,確保食品具有良好的質量,降低食品各環節內的損耗,是一種跨部門、跨區域和跨行業的系統性工程,呈現出環節多和供應鏈長的特點[1]。
基于電商新零售模式的冷鏈物流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自建物流,另一種為第三方物流。在早期電商創建時,盡管市場上存在第三方企業提供冷鏈服務,但其服務的能力以及服務質量并不能滿足電商的實際需求。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電商企業就選擇物流體系的自建。雖然冷鏈物流的自建需要很高的投入成本,但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以及運營的流程更加貼合。
在第三方冷鏈物流中,電商企業省去了冷鏈物流自建的高投入,且此冷鏈物流的服務模式具有較低的服務成本以及運營成本。但在此物流服務模式中,電商企業并不能對第三方進行有效掌控,兩者也可能存在不默契的情況,這都對服務的質量造成影響。隨著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在服務能力以及水平方面得到了迅速提升,特別是諸多早期電商企業自建的物流體系,由于存在分擔成本以及獨立壯大的發展需求,都選擇獨立的運營模式,轉型成為了第三方,這使得電商企業存在更多和更好的冷鏈物流服務載體[2]。
按照包裝的方式,冷鏈物流的配送模式主要分為兩種,分別為泡沫箱加冷袋、產地冷庫配送。前者一般稱作包裝冷鏈,它是現階段冷鏈配送市場中的主流配送模式,主要借助包裹本身來營造一個滿足生鮮產品能夠短時間儲存的小環境和小空間,完成包裝的產品能夠在常溫的物流體系下進行配送,總成本并不是很高,但其也具有一定的缺點,此包裝是一次性的消耗品,環保性較差。第二種模式是一種冷鏈物流體系的體現,產品從其產地冷庫直至送達到客戶,物流的全部環節都在冷藏的環境條件下,確保冷鏈的不斷鏈。在此模式中,要對冷鏈的全程實施溫控,通過冷鏈環境實現溫控減少了不必要的包裝過程,環保性比較好,但它對冷鏈物流的體系具有很高的要求,很難通過普通的物流體系實現運作。在現階段市場中,具備完善性冷鏈物流的服務體系十分稀缺且昂貴[3]。
由于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和安全意識的增強,人們對食材的質量要求也在逐漸提升,而這對很多生鮮食品的冷鏈物流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在冷鏈物流過程中,往往缺乏嚴格和完善的物流品質管控標準以及檢驗的手段,這就導致生鮮易腐的低溫產品出現“斷鏈”或者“不冷”的情況,對產品的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為了改善此類情況,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冷鏈標準,但這些標準呈現出不一致性和無約束性,很多標準都是推薦性的,缺乏通用性和強制性的標準,這也就導致行業頻繁出現諸多不規范的現象。如關于冷鏈食品中就有CGCC(中國商業聯合會)所發布的《速凍食品物流規范》,還有《水產品冷鏈物流服務規范》和《蓄禽肉冷鏈運輸管理技術規范》等諸多標準,這些標準并未形成統一的體系,內容的重復和交叉現象比較常見[4]。
在冷鏈物流的發展中,基礎設施是保障物流運輸的基本條件,但在很多冷鏈物流建設中,都存在基礎設施不足的情況,如運輸中尚未配置定位和溫控等設備,倉儲和運輸管理中缺乏信息化的系統,冷鏈物流企業對冷鏈物流的全過程缺乏信息化的監控,以及冷藏設備不足等,這都會影響冷鏈物流的發展。同時,面對冷鏈物流發展現狀,相關政府部門缺乏對他們的扶持,沒有對他們采取補貼或者激勵措施,這就導致行業中出現活力不足,且相關政府部門對他們的建設也沒有給予政策支持,導致他們在建設中出現不規范、盲目性等情況,這也影響了冷鏈物流的穩定和規范發展。
在冷鏈物流的發展中,想要實現行業穩定和持續發展,需要冷鏈物流的配送體系具有良好的完善性,但從目前冷鏈物流的發展情況來看,其配送體系總體還普遍存在集中度低、規模小和粗放型的特點。在冷鏈物流的配送體系中,相關設施較為陳舊,信息化的手段較為落后,這就導致流通中的損耗比較大,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中仍然采用“冰袋和塑料泡沫箱”的手段,通過冷庫主要對貨物進行存儲,其往往不具有分揀、加工和流通等能力,這對冷鏈物流的服務水平提升也產生了嚴重制約[5]。
在冷鏈物流的發展中,為了確保其行業能夠實現規范和標準化的發展效果,需要完善冷鏈物流標準以及服務規范體系。面對冷鏈物流各個環節,要對物流品質管控標準進行完善,對檢驗的手段和冷鏈物流的技術進行創新,從而實現對冷鏈物流食品質量的全面控制。面對冷鏈物流相關標準的不合理和不完善情況,相關部門要做好對相關標準的分析與完善,對其內容和要求要嚴格明確,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且還可以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認證技術、操作規范、倉儲管理的系統和虛擬倉儲的技術等,來實現物流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在冷鏈物流發展中,基礎設施的建設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冷鏈物流的運行情況,面對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和冷庫建設的水平較低等情況,為了確保電商行業和物流行業能夠穩定發展,就需要行業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來積極進行監控設施、溫控設施的使用,做好對冷鏈物流過程的實時和有效監管,確保物流產品的質量。因為冷鏈物流的運輸車輛具有很高的運營成本,在對冷庫以及共同配送的中心基礎設施完善的基礎上,相關政府部門還要對其建設提供一定補貼,針對冷鏈物流的運輸車輛鼓勵企業和電商平臺進行冷藏車購買,鼓勵末端的零售商購買冷藏設備,促進生鮮產品的冷鏈運輸比例提升,降低對產品中間環節損耗的程度[6]。
在對冷鏈物流的配送體系改進中,可以充分發揮第三方冷鏈物流相關企業的作用,讓第三方的物流模式從生產、運輸、加工和銷售等環節負責自身產品的冷鏈運輸,電商企業能夠投入更多精力來做好自身的業務。同時,在第三方的冷鏈物流配送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業想要獲取電商企業的信任和認可,就要做好自身冷鏈物流的配送體系改進工作,要求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根據冷鏈物流的產業和企業需要進行專業的物流配送模式建立,為電商企業提供高效、全程、專業性的冷鏈物流服務和解決方案。如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中第三方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冰袋和塑料泡沫箱”或者采取冷庫直送等手段,來確保冷鏈運輸的產品具有良好質量。如果電商企業具有一定的實力,能夠自建冷鏈物流體系,可以根據自身產品特點建立專業化和規范化的冷鏈物流體系,確保冷鏈物流的配送質量。
在電商新零售的模式中,生鮮的冷鏈運輸是重要的環節,因為生鮮產品往往對冷鏈的運輸具有很高的要求,從而增加了產品的物流運輸成本,增加了產品售價。且因為冷庫的設備、冷藏車和溫控終端等需要進行較高成本的投入,單個電商自主進行建設是不現實的,且成本也很高,因此就可以采取電商間合作或和第三方進行合作的經營模式。在互聯網的金融領域中,新興的眾籌模式,對電商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電商能夠在眾籌的平臺上推出冷鏈配送的項目,實現對資金的吸引并聯手實施生鮮冷鏈的打造。在冷鏈的眾籌項目中,存在兩種推進的方式,一種是在眾籌的平臺上推出冷鏈眾籌的項目,公開實現資金募集和項目的啟動;另一種是對冷鏈物流的項目股權進行快放,對天使投資進行吸引。
在眾包式的運作中,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對配送區域內的社區便利店和連鎖便利店等相關資源進行聯絡,和他們合作來共同實現冷鏈物流的配送,且雙方可依據每單抽成法進行利潤的分配,還可按照配送額以分級實現返利;另一種方法是在配送的區域內,每個社區尋找一位合伙人,要求此合伙人配備良好的冷藏設備,能夠進行產品配送活動的開展,依據配送額實施抽成或者返利[7]。
為了對冷鏈物流的環節實現更好的控制,電商可對內部的員工實施相關項目股權的開放,讓員工擁有投資、自主運作等權利,此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內部的創業,還能夠實現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提升,且有利于構建電商企業的“生態圈”,實現冷鏈配送的環節牢牢把控。在此方式的開展中,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冷鏈物流的項目向內部的員工進行股權開放,鼓勵員工通過股東身份實施投資,來推進項目能夠順利地開展;另一種是讓有能力的員工憑借自身技術和管理入股,和公司合作實現冷鏈物流的共建。
對生鮮電商來說,其銷售終端一般在一線的城市內,此類區域面積較大,因此冷鏈的配送范圍十分廣闊,造成成本的增加。為了實現對配送成本的控制且滿足對相關產品冷鏈配送的要求,就要對配送點進行合理布點、布線,對核心配送社區和核心配送的路線進行配送點的設立,實施冷鏈物流的配送干線建立,而支線的冷鏈物流再尋求和社區的便利店合作。在此建設過程中,要對配送區域進行整合處理,根據核心配送社區和配送路線實施配送點設置和干線倉庫的建立,對冷鏈物流提供更多便利;同時要對冷鏈的物流配送路線不斷實施優化處理,促進配送效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電商新零售模式對冷鏈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滿足電商需求,冷鏈物流也在不斷地建設和發展,在現階段冷鏈物流發展中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這對電商行業以及物流行業發展都產生了影響。因此電商新零售模式就需要根據冷鏈物流發展現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建設與發展,這也是物流業發展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