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玲玲
摘要:高職管理學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入互聯網技術,探索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僅有助于學生管理學課程技能與知識的深度掌握,提升其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還能激發與鍛煉他們的思維,優化他們的進取意識與知識獲取路徑。本文就信息化在高職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助力當代職業教育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管理學
新時代下,針對高職學生的學情現狀:對有深度的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足,喜歡動手操作的特點,傳統的理論講授和教師主導的教授形式很顯然調動不了“00后”大學生的學習熱情。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技術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類線上、線下、金課、微課教學等全新教學模式開始被運用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實現課堂革命。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新教學模式快捷高效,且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具實踐操作性。
一、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智慧課堂
“混合式”教學模式于20世紀80年代產生,核心要義是傳統教學方式與信息化教學手段結合。該模式是當代高校進行科學培養以及教師科學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學生科學掌握新技能與知識獲取手段,增強其知識獲取路徑以及效率,發展學生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有數據表明,在當前高等教育階段,高等教育實施課上課下網絡輔助教學的比例高達72%,通過網絡自主獲得技能以及知識的學生更是達到87%,甚至在一些發達地區,幾乎95%的學生都曾在自我知識需求下,主動通過網絡教育平臺來自主獲得對應的技能與知識。因此,在高職管理學教學中,各大學校和教師應積極引入網上網下混合式課堂教學等先進思想和手段,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培養效果。
例如:以管理學第六章領導章節為例,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前導入階段:教師首先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比如:學習通)向學生推送一些有關領導知識的視頻、授課課件、講義、圖片、教學標準或者經典案例,積極尋找教學資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內化階段:學生通過前期導入階段預習,對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通過線下教學方式,將學生分為幾個探究小組,讓學生在組內就領導的方式與理論、領導的藝術等問題進行深度挖掘和有效性探討,提升他們的探究意識,激發探究思想,讓他們逐步構建出新的學習模式以及自身知識獲取策略,增強其學習綜合素養。該環節中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線下小組討論的重點應是針對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疑點進行討論,教師應全過程引導學生。在此環節,還可結合線上APP中的測樣、搶答、加分等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學生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課后總結階段:通過前期導入和中期知識內化后,教師根據課堂中學生表現情況,通過學習平臺適當布置課后作業。學生通過平臺提交作業,發表學習體會。
二、構建大數據平臺全過程監測模式
云平臺教育是當代互聯網時代比較先進的一種教育模式,其主要運作模式來自大數據的分析和解讀。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對各所高校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數據為基礎的定量分析,逐漸取代以往的報告、專家等定性分析。依托大數據平臺,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計劃、學生的學情分析、學習進度、測評結果等都可以轉化為數據。通過大數據平臺監測到的數據,授課教師作準確的定量分析,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效率、和測試分數等重要信息,通過全過程監測,真正做到學懂、弄通。云平臺模式是當代互聯網輔助教學的一種全新方式,其不僅打破了原有的教育生態模式,還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綜合素養,促進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總而言之,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突破了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使當代教育走向了全新的發展方向,當代高職階段的教育工作者也應不斷學習、有效研究,從而在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基礎上,科學引入各種數字化技術支持下的各種教學方法,從而有效保證學生技能與知識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真真.“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管理學教學改革探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9):137-138.
[2]姜偉紅,蔣紅,高繼梅,劉華,趙紅.“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管理學教學改革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3):433.
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項目:信息化教學技術在高職院校管理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2020jyxm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