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張濤
摘要:隨著國家與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當代中職教育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在實事求是以及不斷創新的思想下,結合國家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科學改革自身課程體系,實施多元化教學方法,從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構建全新時期的職業教育新形象、新模態。
關鍵詞:中職教學;方式方法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以職業素養培養為核心,這是當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當代中職教育應緊緊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在科學調研與創新的基礎上,有效完成人才培養方向性調整與改革,進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現代化、規范化的腳步,適應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
一、科學實施調研分析,確定可行性專業培養方案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確立學生培養方向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確立學生培養方向。中職校應在明確專業對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專業內涵以及專業方向。具體來講就是實地了解各類專業崗位需求和用人的需求,進而對培養人才進行科學定位,以職業標準和等級構建學生培養新思路與新體系,提出科學的課程開發建議,有效、全面地對各類專業人才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中職校應由專業教師組建科調查小組,通過對現在企業、行業以及市場發展情況的細致調查,從而以專業的目光來預測各類專業人才培養實際需求,分析其職業發展前景,從而在不斷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適應市場未來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科學定位學生培養目標,有效促進人才發展
中職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要以典型職業活動分析為基礎,涵蓋職業標準的技能和知識的要求,與職業資格證書接軌,體現專業崗位群的需求,實現學生的崗位就業能力,體現新的教學理念,服務地域經濟需求,準確定位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體現畢業生的知識、能力、職業道德價值觀等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二、注重實踐能力培養,構建實操導向課程培養體系
(一)強化專業職業能力素養培養
在教學課程體系建設中,學校應以各類職業工作具體過程導向為實際操作案例,對其定位目標、評價體系以及內容要求等都應落實在其職業能力培養上。在科學制定教學培養方案以及具體教學過程中,學校還應把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作為其重要核心內容。在具體培養過程中,學校還要不斷強調工作過程導向下的職業能力培養,進而讓學生通過計劃實施、科學發展以及核心檢驗等三個階段來科學掌握其具體工作過程,有效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水平。
(二)貫穿技能知識全面培養思想
中職各類專業課程建設與開發,不是以單純傳授各類職業技能與知識學習為最終的目的,而是應該以向學生傳授對應的科研觀念和學習方法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以及教學都應以具體工作過程為導向,通過不同的工作情境以及工作需求情境設計,讓學生在實操過程中,不斷理解與強化自身所學到的、掌握到的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行動導向并不是一種具體的可教授的教學方法,而是以某個需求和動作為基礎核心或者達成目標的一種指導思想或者策略,其可以以一種或者幾種不同的教學思想或者教學方法來具體體現。如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以及情境教學法等等。在以具體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中,對應的教學者則將不再是一種技能與知識的傳授者,而更應該是一個接受詢問者,一個學習組織者,一個提供指導的旁觀者。通過這樣的模式或者方式,學生的學變成了探討,學生的實操變成了實際創作,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技能與知識就會在實踐中,變得更加穩固,更加容易形成知識遷移。
三、搭建產學研創業平臺
實訓基地建設是關系到學生專業能力發展培養的重要教學保障,校企或者相關機構共同組建完成中職對應職業的產學研實訓基地,有效的制定實訓實習基地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以及意義上提升學生的實際職業操作能力,擴大企業的影響范圍,還能集中優化各類資源,有效發展各種全新思想,有力推動整個校企合作視域下的職業化教育的科學化發展。校企合作是當代職業教育視域下產學研發展平臺的便利途徑。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利用中職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學術優勢,提高學生技術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創業的技術資本;另一方面,其還能在校企合作中,利用校企雙方的品牌影響力以及資本優勢,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素養提升以及加強對職業未來發展的研究,進而將創業理念付諸實踐,有效推動我國各個行業的科學化發展。
總而言之,當代中職學校應積極探索和實施各種全新的人才科學發展以及培養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有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從而實現人才共培養、市場共融合、技術共分享的良好發展氛圍,進而有效推動中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漢雄.職業能力培養導向下《純電動汽車結構與檢修》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時代汽車,2021,No.372(2):87-88.
[2]黃立晴,丁瑋瑋,黃曉輝.校企合作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中的應用與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No.274(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