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明 韓 琦
“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思政建設要主動融入電視媒體的變革,適應新型的傳播手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強大作用。通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自主行為,聯系日常生活實際理解領會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培養學生勝任電視專業播音員、主持人崗位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努力成為新時代具有中國形象、中國情懷、中國聲音的電視播音主持人才,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效統一。
“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是教授學生新聞播報、現場報道、紀錄片解說等多種形式電視播音主持技巧的專業課程。因此,從學情出發,課堂教學不能照本宣科,需要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思政要貼近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具體問題,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設計,深入挖掘課程內容與思政要點的緊密聯系。比如在給學生講授新聞播報時,選擇的教學案例以《新聞聯播》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內容為主,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講授現場報道時,多引導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講授紀錄片解說時,多選擇體現國家發展成就和社會變化的對比案例,或典型生動、具有模范引領作用的人物故事,從中看到中國的發展壯大和中國人的嶄新形象,進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播講愿望,更加注重播講的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打破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格局,利用“互聯網+”的教學模式助力教師發揮教學資源增值,運用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情景式等教學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新格局。積極推廣小班化教學、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通過MOOC、雨課堂等新手段,致力于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促進課堂教學內容的視頻化呈現,加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改善課堂教學的效果,使專業教學和思政要點緊密結合、融會貫通,讓學生“聽得懂”并“樂意聽”,打造思政色彩濃厚的特色專業課程。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課程建設十分重視實踐環節。專業實踐與主題教育結合開展,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增進專業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實現課程思政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在這次百年黨史學習主題教育活動中,廣大學生學史明理,深刻理解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真理。學史增信,厘清歷史脈絡、認清歷史真實、聽清時代脈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學史崇德,牢記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傳承百年黨史中那些優秀共產黨人高貴的人格品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學史力行,進一步堅定跟黨走的決心信心,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圍繞黨史學習主題教育,“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思政應乘勢而上,以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為基礎,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為抓手,組織本專業學生采用專題文藝演出、歌詠比賽、云朗誦等方式,創新校園文化藝術宣傳方式,營造積極向上、青春昂揚的文化氛圍。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與紅色作品創作緊密結合,發揮專業特長,提升專業能力,豐富舞臺經驗。更重要的是,把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同齡人的視角、身邊人的講述,產生更加強烈的共感共情,在專業實踐中領悟、思考和成長,推動黨史學習主題教育取得更好更大的實際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這為“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指明了方向:依托全國各地豐富多樣的紅色資源,比如紅色紀念館博物館、烈士陵園、革命遺址遺跡、名人故居等,利用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要節慶和寒暑假等時間節點,組織學生在學校所在地或家鄉開展主題特色鮮明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調查研究等活動,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識理解,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文化自信,增強弘揚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組織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通過文獻調查法、實地調查法、訪問調查法在家鄉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們聚焦紅色文化傳承、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主題,運用“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獨立策劃、撰稿、主持、拍攝、配音、制作短視頻,選擇年輕人的視角對紅色資源進行故事化講述,并用短視頻的方式呈現其承載的紅色傳統和紅色基因,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性表達與創造性發展,推動紅色文化更廣泛地傳播。這些學生講述紅色故事的短視頻,作為拓展紅色文化傳承路徑的社會實踐成果,從散落各地的紀念場館遺址“走出來”,匯聚到微信公眾號等網絡移動新媒體傳播平臺,集結成連續推送的《紅色足跡》專題,使“老師講、學生聽”轉化為“學生講、學生聽”,讓革命歷史、英雄事跡穿越時空,煥發充滿時代感和青春感的勃勃生機。這實現了紅色文化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極大地發揮了紅色文化在課程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其成為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材。
課程思政建設要落實處、見成效,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育人目標和內容要點,將思政要點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專業課的內容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效果,讓學生在思想道德修養、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訓練等方面都獲得看得見的教學改革成效。
在思想道德方面,通過課堂教學以及社會實踐,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修養,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法制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學生在“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的學習實踐中,提升媒介素養,厚植人文情懷,解決人生道路上出現的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問題,增強自身的道德意識和法律觀念,使學生能以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感以及良好的精神風貌,發揮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用,肩負維護正確社會輿論的使命,以相對成熟的政治素養和職業素質擔起電視播音主持的工作。
在專業知識方面,“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要順利達到知識傳授的目的,學生能較好地掌握課程理論知識和相關專業背景知識,認識掌握不同內容、不同類型、不同形態電視節目的播音主持工作,使學生經過系統專業的學習,能以扎實的基本功、相應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作技巧,獨立完成不同類型的電視播音主持任務。
在專業技能方面,“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通過多方面的能力訓練及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提高學生播音主持的綜合能力,把握電視新聞播音的基本要求,掌握電視出鏡播音與電視新聞片配音的技巧,具備現場報道、訪談、評論以及撰寫修改主持人節目臺本的技能,初步具有駕馭不同電視節目的播音主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