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宇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電影產業經歷著新一輪的分化和發展。“互聯網+微電影”成為電影工業進入互聯網時代的又一產物。高等院校作為為社會輸送人才的主要陣地,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立足于當下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結合微電影的特征,分析傳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短板;立足于人才培養,制定全新的課程教學方案,完善課程改革,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提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效果。
目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理論課程設置存在有待完善之處。具體來說,理論課程教學中新媒體傳播等方面的專業性基礎理論涉及相對較少。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更加關注新媒體的理論知識,對于傳統的電視觀念和電視媒體的內容興趣不足。由于課程體系中缺少新媒體相關內容,學生的新媒體思維受到限制,無法在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變化。因此,在今后推動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緊跟時代發展,融入新媒體相關課程,進一步優化課程理論的結構,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只有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指導自身實踐,這樣的課程改革也更加具有全面性。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理論和實踐,理論課程既有通識類教育課程、公共基礎類課程,也有專業基礎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在專業類課程細分之后,主要包括電影、電視劇、廣播電視概論等基礎課程,又進一步細分為專題片、紀錄片創作、影視劇腳本寫作、廣播電視欄目策劃等各個方面。然而,在課程教學中更多地將教學內容體現為廣播電視,導致學生在基礎理論學習的過程中難以構建更為系統的知識體系。加之廣播電視專業之間的課程區分度相對較小,導致廣播電視編導課程難以凸顯出與其他課程的差異,無法滿足“互聯網+微電影”時代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提出的要求。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旨在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以滿足當前時代的發展需要。但現階段教學過程中過于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忽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之學生對于專業知識掌握得較為片面,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同時,在校學習期間,學生將主要的學習精力放在學習基礎知識上,學校未能結合專業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踐環境,這導致學生在客觀上缺乏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學習環境。
在“互聯網+微電影”時代,行業內對人才的需求更高,需要具備較強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更加重視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加強實踐,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互聯網+微電影”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新發展。但由于教學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導致學生缺少實踐陣地,進一步影響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微電影作為一種全新的影視藝術傳播形式,大致可以分為娛樂、商業和公益三大類型。但無論哪一種類型都包含了電影的基本元素,但也突破了傳統影視作品的條條框框。微電影由于時長的限制,更需要具備戲劇張力和感染力,同時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引發觀眾的共鳴,才能給予觀眾啟發和感悟。基于這樣的特點,微電影創作者必須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具體而言,要具備突破束縛、大膽解構傳統影像作品的敘事能力,能夠安排好人物設定和情節走向,展現出微電影的藝術價值,彰顯出微電影與傳統電影的不同之處。微電影具有的另一特點是話題性,這要求微電影創作者要學會引導熱點話題,對社會熱點進行把控,更好地將熱點元素融入微電影的創作中。
微電影有時長限制,并且微電影播出的平臺主要在移動互聯網上,這樣的特點決定了微電影的觀看情境往往是集中化觀看。微電影表達的主題更具有戲劇性,同時其內容還要短小精悍,在鏡頭語言的運用等方面都需要具備精煉的特征,這樣才能更好地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榮獲法國凱撒獎最佳短片的微電影《調音師》為例,它的時長只有13分37秒,但完整地交代了整件事情的發生、發展,并且色調、音響等視聽語言的運用具有較強的張力,令觀者震撼不已。在微電影創作的過程中,鏡頭語言不僅要表達出明確的主題,還要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微電影創作者必須具備較強的視聽語言表達能力。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形式的新媒體平臺越來越多,信息傳播的載體也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微電影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上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這種改變傳統傳播格局的信息傳播方式也要求廣播電視編導人才需要具備應用新媒體的能力,掌握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的使用方法,摸清它們的信息傳播邏輯,借助新媒體平臺傳播自己的微電影作品,更好地滿足不同受眾的觀看需求,力爭取得更加廣泛的傳播效果。
1.優化理論課程。一般情況下,一部微電影的創作流程主要分為前期的創意策劃、中期的攝影攝像和后期的剪輯制作三大階段。根據微電影的制作流程,首先,在大一上學期可以設置經典短片拉片分析等專業課程。此類課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建立起專業的電影審美素養,使自己在今后實踐的過程中對所創作的微電影內容形成一定的評判標準。其次,在大一下學期開始,可以針對微電影拍攝的三個階段所要求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設置相應的課程,如影視策劃、劇本寫作、攝影攝像、非線性編輯以及影視特效等。還可以結合學校的專業特色,適當增加一些具有特色的課程,促進學生掌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
2.細化專業課程。進入大三后,學生經過前兩年的學習,已掌握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細化課程,讓學生將技術轉化為藝術。基于這樣的人才培養需求,為學生安排專業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興趣特長,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訴求以及新媒體的發展,組織學生學習新媒體相關技能,使學生具備熟練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進行微電影的創作。
1.建立以賽促學的課程體系。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基于這樣的課程教學特點以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對人才的需求,在進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可按照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科性質,建立起以賽促學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參加專業競賽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具體來說,學生剛進入大一階段時主要學習基礎理論課程,在這一時期的教學中,應讓學生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認識視聽語言表達手段。在學生進入大二后,可以根據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建立競賽體系,讓學生在參加各類競賽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能力。以賽促學的課程體系,不僅能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更能保證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質量。
2.優化參賽過程。在參賽作品的初選階段,依托校園內的社團活動或者校內旋轉的方式選出優秀作品,參加更高層次的競賽。這樣的培養體系使學生在不斷參賽的過程中掌握微電影創作所需的專業能力,不斷提升綜合素養。同時,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也能將自己的作品與其他優秀作品進行比較,看到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參賽過程,能取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微電影創作能力。
1.在實際教學中引入學生作品。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作品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夠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對學生的課程實踐學習進行評估。一直以來,廣播電視編導的課程資源都是挑選優秀的影視作品,針對這些影視作品進行分析和學習。由于這些作品都出自大師之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即便感受到這些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精妙之處,也難以創作出同等水平的作品。因此,在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在選擇大師的經典作品之外,還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課程資源,比如引入國內微電影大賽中的高校學生獲獎作品,讓學生對優秀的微電影作品產生初步的理解和認知。
2.利用慕課平臺展示學生作品。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搭建慕課平臺。在慕課平臺中引入大師作品和經典案例的同時,開辟學生作品專區,上傳優秀的學生作品,讓學生通過在線學習的方式,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在這樣的課程資源庫中,學生既可以看到大師級的作品,也可以看到身邊同學的作品。如此一來,不僅能使學生在接觸大師級作品的過程中激發創作靈感,也能使學生在觀看自己身邊同學作品的過程中有所參考、得到啟迪。此外,教師可以借助慕課平臺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估與評價,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效果。
只有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考核,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查缺補漏,使學生明確自己在專業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了進一步優化作品考核機制,可加強校內與校外的聯動,形成雙重考核機制。在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首先要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當前,大多數學生在大三或者大四階段會走向社會進行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對課堂所學內容進行靈活運用。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學生對自己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的關鍵時期,通過對考核形式的優化,能夠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在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考核時,要結合校內課程學習情況,也要參考校外的實習情況,在校內與校外的聯動中,考察學生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
在考核中,也可以把比賽成果作為學生的考評參照。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各類比賽成果,劃定相應的學分績點。這種方式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國內外的微電影大賽,拓展眼界,也能使學生在參賽過程中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打磨作品,逐漸形成創作高水平作品的能力。例如,可以在學生的成績考核中劃定4學分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對應的學分,學生參加校園比賽可以獲得1個學分,參與市級比賽可以獲得2個學分,參與省級或省級以上的比賽可以獲得3個學分,剩下1個學分體現在學生平時的課堂作業上。這種校內外聯動的考核機制,有利于避免傳統考核模式一刀切的弊端。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新興的信息傳播媒介融入人們的生活。近年來,在媒介技術的迭代中,微電影得到了飛速發展,使電影工業呈現出新的格局。不論是傳媒產業的發展,還是微電影創作的繁榮,都對廣播電視編導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傳統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課堂教學中,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還存在些許不足,亟待完善。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應緊跟新媒體的發展步伐,觀照微電影的行業動態,創新課程體系建設,強化以賽促學,完善學生作品的考評機制,增進校內校外的聯動,使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更適應時代的發展,更匹配微電影行業的要求,從而為社會輸送優秀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