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瑩
(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 212000)
在高中課程教學中,數學是學生面臨的最主要的困難之一.由于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邏輯性強等特點,所以學生難以理解和運用.而有效的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尤其是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具有色彩鮮明、便于記憶、制作簡單等諸多優點,這些優點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同時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力,也有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與提高.
無論是出于個人成長的原因,還是應試教育的角度,高中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甚至對于一部分人來說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高中階段的教學,尤其是數學學科的教學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但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學生本身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生個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和素養,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等等原因都會對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產生影響.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高中數學的課堂要提高教學的效率需要教師更多的創新,也需要教師從新的角度,利用新的手段和模式來設計和開展教學,從而尋求這些現存問題的解決辦法,使得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效率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習能力可以得到強化.
1.利用思維導圖完成知識導入
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講解之外,課前導入環節的效果也會對整體的教學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設計和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要重點關注課前導入環節的模式方法與內容.而思維導圖是利用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來建立知識網絡,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的一種教學模式,與數學學科的知識特點相輔相成,也與課前導入的目的相通,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模式來引導學生完成課前知識的導入.具體來說,這一環節需要教師在課前完成大部分的了解和設計工作.在確定本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時,教師不僅需要對過去相類似且互通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和總結,將其作為新知識的引入內容,同時也需要適當地了解新知識更深層次的內容作為課堂知識教學的拓展和補充.而為了提高教學的效果,激發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興趣,教師也要關注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好當前的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將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做進一步的完善.
例如,在學習“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對知識做前后的聯系.在制作相關的課件時先要包含空間幾何體、平面向量和方程等學過的知識點,并且用動態圖畫的方式將其與空間向量、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的聯系表現出來,以此來實現用舊知識帶動新內容理解和記憶的目的.在學生建立一定的概念之后,教師還需要根據本章節的知識內容列出簡單的框架,以一個知識點為單位將其相互串聯,形成知識網絡,并且在課件上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將這些知識及其相互關聯以直觀畫面的方式進行展現,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搭配趣味知識搶答,動畫微課視頻等等方式來提高導入環節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以積極主動的態度來面對數學課堂的教學.
2.利用思維導圖實施課堂教學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數學學科往往是影響整體學習成績的關鍵環節,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所在.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存在理解和學習上的困難一方面是由于知識內容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其知識內容已經開始逐步深入,更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和學習能力.但是學生本身在基礎性的數學課程中忽視了自身數學思維的養成,所以在后續的深入學習時遇到困難也就成為了理所當然.另一方面來看則是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所采用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上存在問題.實際上,從當前的高中教學來看,大部分的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的都是以面為單位的教學方式,也就是針對整個課程單元以及班級內學生整體進行的教學,而非更為細節性的根據學生個人的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來開展教學.這既是因為教師本身教學能力存在不足所導致,也是因為缺乏統計和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方法.所以要實現數學課堂的針對性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就要探索迅速掌握學生個人學習情況,尤其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的方法,而思維導圖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之一.
從其具體的過程來說,首先教師需要明確這種方法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一般來說需要在教師完成整體的知識講解教學之后進行.其次,這種利用思維導圖的針對性教學是以學生自主為前提的.教師將整個的單元的知識內容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展示,學生則需要跟著教師的引導對知識內容進行回顧,并且自己完成相應的簡單練習,以檢驗自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在學生完成整個課堂教學的回顧自查之后,可以以思維導圖中的知識點為單位將自己沒有掌握的內容回饋給教師,教師則需要以思維導圖的邏輯框架,結合微課視頻等資源來完成針對性的教學,切實解決學生的問題,從而強化數學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
3.利用思維導圖組織復習總結
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復習和總結往往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復習和總結這一部分的工作大多被放在了課后,讓學生自行完成.這樣雖然是出于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但實際上卻是收效甚微.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學生本身在課下是處于無約束狀態的,所以學習的效率很大可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同時在缺乏教師引導的情況下,學生的知識總結也可能出現過于單方面,只關注到了自己重點學習的內容,不夠全面和客觀,進而影響對這一部分知識內容的進一步學習.而另一方面則是高中階段的學生本身學習計劃很緊張,能夠由自己安排和控制的課余時間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學生會選擇完成作業或者是其他的學習任務而忽略了總結工作.所以,在當前的高中階段,教師需要利用思維導圖在課堂講解結束之后利用課堂上的時間來完成復習和總結的工作.
例如,在完成“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一章節的學習和講解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完成章節知識點的總結.而在總結之前,教師需要用板書或者是課件的方式給出一些關鍵信息和關鍵知識點,幫助學生將整體的知識框架理順.然后學生可以小組或者個人為單位,將整個知識框架,思維導圖來補充完整.同時,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或者是小組來配合完成知識點的案例總結和拓展,在思維導圖的每一個節點上,每一個小組都以講解的方式增加一個案例.這樣一來學生對于這一章節的內容的記憶就不僅僅是平面的理論性知識,而是切入生活,從實際運用出發的一個立體內容,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并且形成長期記憶.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多元化教學模式與方法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已成為當下實施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而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科既是教學的重點和核心,也是教學的主要重、難點.尤其是抽象化的,平面化的知識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更是難以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在了解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利用思維導圖來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