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芳妮
圖片新聞是一種常見的新聞報道形式,是所有借助或采用圖片來報道新聞的手段的統稱。
圖片新聞具有碎片化傳播的特點。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趨于碎片化,碎片化現象的直接表現是受眾群體的逐漸細分。受眾群體十分龐大,個人的喜好并不能明顯地在大的受眾群體中體現出來。對受眾的細分就是將多樣化的成員和數量龐大的群體依據不同的標準進行歸類,將大的群體碎片化,每一個“碎片”都具有類似的特征,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
圖片新聞還有極強的時效性。新聞價值得以實現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其時效性。無論是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還是互聯網等新媒體,其競爭的焦點依然如故——即對新聞時效性的爭奪。網絡不同于傳統媒體,其媒介的廉價和便捷使得所有人都可以輕松點擊訪問,從而獲取信息。而信息上傳通道的低門檻和便利性也大大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
圖片新聞有“聚焦”偏向。圖片新聞的“聚焦”偏向,主要是指對圖片內容的突出和放大,特別是對事件或人物重點部位的“聚焦”。在網絡圖片新聞中,很多圖片都是經過人工處理后的呈現,“聚焦”偏向實際上是傳播者主觀傳播意愿的體現。比如,時尚、娛樂類圖片新聞就傾向于“聚焦”女性(其中以明星居多)的身體,如臉部、胸部、臀部的特寫。
新聞真實性指的是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都必須合乎客觀實際,即新聞報道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和經過都經得起核對。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其實是一種“有限度的真實”。對媒體而言,真實性的呈現應該有一把無形的標尺,暴力血腥等“極端真實”的新聞就不宜出現在頁面上。2017年4月,埃及亞歷山大市一所教堂發生自殺式襲擊11人死亡事件,暴力血腥的圖片出現在新聞頁面上,雖后來被撤下,但是大多數用戶已經瀏覽完畢①。
媒體傾向于采用暴力血腥的新聞,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的誤讀,誤以為新聞的真實性即為受眾提供最真實而不加修飾的新聞;一是在實踐中,其目的更多是為了“博眼球”。這種行為固然會獲取較高的點擊量,但是會引發受眾不安,進而對媒體形象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圖片新聞的低俗化,主要體現在將暴露的人體作為圖片的賣點。人體主要指女性的身體。在這個大環境下,舊時代以真、善、美為尺度的傳統審美標準被解構和重新整合。“白百何泰國出軌小鮮肉”的新聞中,媒體將關注點聚焦在“白百何用手指向男伴隱私部位”這一畫面上,切特寫鏡頭截圖并且大肆渲染炒作,這就是圖片新聞低俗化的體現②。
圖片新聞低俗化是對新聞職責的偏離。媒體將新聞等信息賦予性的含義,將身體展示作為媒體傳播的競爭利器,甚至伴隨著重大新聞事件而出現,將對社會風氣和人們的觀念造成負面影響。
個人隱私權是我國法律規定的基本人格權,其受用主體為所有公民,包括公眾人物和普通人。個人隱私權是不容侵犯的。一些圖片新聞漠視公民的基本權利,在未經本人的允許和授權的情況下,將其感情和家庭生活曝光。對于公眾人物來說,其私人的正常生活都在無形中被介入,他們的感情生活和出游等正常個人隱私也不斷被媒體干涉。
“華潤兩女白領遭入室殺害生活照曝光”的圖片新聞中,“遭入室殺害”的圖片信息展現幾乎沒有,而受害者的生活照成為新聞的主體③。圖片上,編輯對受害者眼部進行了馬賽克處理,但圖片新聞的文字說明卻曝光了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家庭、學校等,這些隱私的泄露對受害者及其家人造成了二次傷害。新聞報道具有廣泛的社會效應,枉顧對受害者最基本的人文關懷,一味以刺激受眾來增加網站的曝光度獲取利益的行為,對社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首先,加強媒體行業自律。新時期以來,信息趨于多元,用戶需求也趨于多樣,媒體應加強自律,傳播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聞。媒體編輯及其他從業者要將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規范作為衡量新聞價值的重要標準,最大限度地規避血腥暴力、低俗色情和涉及個人隱私的圖片。
其次,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圖片新聞傳播倫理缺失,揭示了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這種放羊式管理導致了媒體將能最大限度吸引受眾的倫理缺失新聞傳播出去,以獲取點擊量和利益。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問題新聞的監管力度,在給予媒體一定自由度的情況下控制傳播倫理缺失的新聞,形成一個張弛有度的新聞監管環境,進一步引導媒體對新聞傳播倫理問題進行自查自省。
最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媒體職業操守失德行為的體現之一是圖片新聞的傳播倫理缺失,這直接體現了媒體無視傳播規范和社會道德。所以應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根除媒體傳播倫理失范的現象,讓媒體的傳播行為有法可依,為受眾提供一個健康和正確的認知環境。
“經營”是指對圖片新聞基本內容和發展方向進行運營。從“經營”提升到“精營”,即經營方式和戰略要做到“人有我優”。要做到“精營”,一要讓用戶獲得價值,二要進行差異化競爭。一則圖片新聞的價值說到底取決于用戶,用戶從產品中得到了收獲,對服務滿意,就會主動分享出去,進行多次傳播,這也就給媒體帶來了效益。各大互聯網媒體競爭激烈,競爭者之間存在差異,在互聯網傳播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差異化可以讓用戶的需求得到滿足,使媒體彰顯自己的特色。
圖片新聞的“精營”,需要完成媒體從“把關人”到“咨詢人”的轉變,加強互動性。首先,要讓圖片新聞本身活躍起來,讓民眾產生互動的欲望,充分了解與民眾對話的必要性、重要性,不要讓網絡圖片新聞成為“死新聞”,只顧自說自話。其次,網絡新聞媒體工作人員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把關人”觀念,多參與到用戶的討論中。其實,網絡圖片新聞弱化了攝影記者和受眾之間的隔閡,在互聯網平臺上,誰的作品都可以被展出和選用,成為新聞圖片。圖片編輯走到用戶當中,成為“咨詢人”,具有關鍵意義。
“互聯網+”時代,媒體變革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此前的“讀圖時代”,風生水起的圖片新聞在今天如何發展也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本文通過對網絡圖片新聞現狀的梳理,分析了暴力化、低俗化、侵犯隱私等圖片新聞傳播倫理失范現象,提出了圖片新聞需要從“經營”轉向“精營”的觀點。
注釋:
①埃及教堂警局發生連環爆炸 致多人死傷[EB/OL].網易,2017-09-20.http://news.163.com/photoview/00AO0001/2248517.html#p=CHJOPIF900AO0001.
③任性每日.卓偉12年大料曝光!出軌女主竟是白百何[EB/OL].網易,2017-04-12.https://dy.163.com/article/CHRFGQEQ0517B24L.html.
③華潤兩女白領遭入室殺害生活照曝光[EB/OL].騰訊新聞,2014-04-19.http://news.qq.com/a/20140419/005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