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華
(江蘇省啟東市東安中學 226200)
對于初中數學的講授,其中新課的導入困難系數較大,因為初中數學對學生的邏輯性、抽象性等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所學的知識也更加深入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變大,對數學教師也有更高的挑戰.但是新課導入的優良和學生新課學習的好壞又有著密切關系,所以新課程的導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數學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其基礎建立在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以及生活中,所謂其實際內容便包括良好的數學基礎以及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基于實際內容導入數學課堂就是強調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讓新的數學知識在認知發展水平上建立,從而能夠高效地學習初中數學知識,讓初中與小學數學知識銜接更為密切、合適,初中數學教師更要從實際出發,導入數學內容,讓學生易于接受.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這一章節時,初中階段的學習不再僅僅是觀察三角形特點等淺層面的知識,而是要深入探究三角形內部、外部與其他三角形的關系,探尋三角形的各個性質,可以由此導入課程,讓學生明確差別,如:“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三角形,大家以前都學習過三角形,有三個內角、三個邊,那么這次我們要探討的問題就是,當兩個三角形內角和邊有什么關系時,這兩個三角形才全等呢?全等的意思就是這兩個三角形邊長、角度都是相同的,大家來想一想.”,這樣將知識合理的銜接,讓學生既有對知識新的理解,又有將知識發展的空間,此時教師再將其引入新數學知識,學生也能夠建立學習初中數學新課的信心,不會產生畏難心理.或者教師將課堂導入生活化,把數學知識引入生活中的內容,如在學習‘概率初步’這一章節時,可以從生活中出發,提問一些貼合實際的問題:“同學們,一個隨機的事件都有其發生的概率,比如一個硬幣,向上拋有正面和反面兩種情況,甚至會出現立著的情況,當然這種情況概率非常低,正反面概率在做過多次試驗后基本接近,或者在我們班,我們能夠在一個班,相遇并成為同窗,都是有一定概率的,所以說概率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存在,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這樣生活化的導入課程,學生會更加輕松,帶著愉悅的心情來學習數學內容,從而使整體課堂氣氛活躍,效率提升.
利用故事導入數學內容,是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關注度的一種導入方式,非常有利于提升課堂效率,節省教學時間.但很多數學教師認為,故事性導入法僅適用于文科類科目,對于邏輯思維性較強的數學無法用故事導入課堂內容,其實數學也可以利用故事導入法,將數學原理表達,讓學生更輕松地理解、接受,也更容易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不再枯燥乏味,讓課堂趣味橫生.
例如,在學習圓的時候,有一個關鍵性的內容“π”,代表的圓周率,學生首次接觸,較為不熟,教師就可以從解釋圓周率“π”為導入,講述有關“π”的由來和故事,打開新知識的大門,如:“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圓周率就是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常數,但你們知道嗎,圓周率早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就有人進行計算了,無數數學家進行攻克研究,只不過礙于當時技術條件影響,進度較為緩慢,在祖沖之的時候,他結合前人經驗,終于算到了小數點后六位,逐漸演變至今,運用當今的大型計算機可以將圓周率算得更加精確,那到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計算所用到的π,一般將其暫定為‘3.14’來計算,方便得出大致結果,而人類對于圓周率的計算也還在繼續,什么時候計算完呢?我們大概也猜不到了.”這樣,通過故事性導入數學知識,既能讓學生集中精力聽取故事內容、放松心情,還能通過故事內容得出有關圓周率的性質,對其數學性質了解更多,記得更牢,再進行專業性的數學知識,教授有關“π”的公式,學生便會學以致用,達到學習目的.
對于傳統的書面、口語的課堂導入,長期下來使得學生已適應其模式,且毫無新意,學生不僅對傳統課堂導入產生無趣感,甚至產生厭惡感,使整體課堂效率下滑,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對此,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導入的軟件設施,還要注意導入的硬件方式,了解學生喜好,結合多媒體等新鮮信息技術的教學資源導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教學資源合理利用,讓學生直觀看待知識,了解所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這一章節時,單憑書面上以及教師的口述表達,難以讓學生真正的了解軸對稱這一知識點,而且教師講題時需要在黑板上畫出復雜費時的軸線,極為不方便.學生對圖片的興趣和注意力遠遠多于對單純文字的興趣,且文字太多的知識會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會讓學生產生厭倦,而圖片會增加學生的積極性.此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用圖片以及電子技術展示一些軸對稱的物體,如“中國古代建筑”、“圓”、“正方形”等,再配合展示各類軸對稱圖形講解知識點:“同學們,看了這么多軸對稱的例子,你們能說一說這幾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各自是什么嗎?又有幾條對稱軸呢?像中國古代的建筑就是最中間的一條線就一條;而圓呢就是其任意一條直徑,都可以作為其對稱軸,所以圓是無數條對稱軸;那么正方形是其一邊的中點連線可作為一條,對角之間的連線也可以作為一條,所以正方形有兩類對稱軸.”這樣用多媒體配合引出數學知識,使得教學效率也提升很多.或者在學習圖形的旋轉這一章節時,僅憑書面繪畫根本不能將旋轉合理表達出來,就需要用多媒體技術,將書面知識動態表達出來,讓學生學習時更為直觀地理解旋轉知識,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初中階段有著很多內容相似的知識點,通過深入研究,也能夠發現這些新舊知識點存在著較大的聯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逐步引導學生找出這些知識點的內在聯系,隨后引導學生做好針對學習.幫助學生基于所學知識點的認知,將關聯內容總結在一起,隨后做好知識內容的整體總結.通過類比思想應用,數學知識教學結構會顯得較為清晰.教師要善于總結出各類教學理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快速領悟所學知識.由類比思想導入數學課堂,區分新舊知識聯系.突破課程教學認知方面的局限,讓學生敢于進行類比,尋找不同知識結構關系.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內角和》這一課程時,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過多邊形內角和知識.由此,他們對于該節課程大多有了一個知識鋪墊.教師可以借助學生之前對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了解,在課堂上做好類比,讓學生形成屬于自我的知識結構.教師在剛開始進行教學時為學生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三角形外角和是多少?長方形內角和是多少?正方形內角和是多少?這幾個問題對于學生而言都不是十分困難,他們很快的就總結出了這一知識的學習奧妙.對于三角形而言,其內角和為180度,長方形、正方形內角和為360度.教師之后可以繼續引入新課,讓學生探討一下所有四邊形內角和都有著怎樣的區別與聯系?學生通過分析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發現,不管是什么四邊形,它的內角和肯定是360度.在類比思想滲透模式下,教師可以將這些基本圖形的邊數進行增加,使其增加為五邊形、六邊形,讓學生依次應用分割三角形的方法量出這些三角形的內角和.最后引入多邊形內角和計算公式(n-2)×180°(n≥3),讓學生應用該公式對多邊形內角和作出求解.通過使用類比思想導入新課,某些晦澀的數學知識會變得更加簡單.它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進而完成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提高.
綜上所述,課堂導入對于初中數學的學習有極大的影響,良好的課堂導入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師在設計教學導入時不能僅僅站在自身立場上思考,應轉換角度,全方位思考,尋找適合學生的導入方法,結合實際情況,發揮課堂導入的作用,建立完整嚴謹的導入方案讓初中數學課堂更加高效,讓學生以更高昂的情緒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