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聯
(福建省建甌第四中學 353100)
數學作為初中階段主要課程之一,其教學效率及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總體學習成績.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實施,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已開始圍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開展改革,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課堂導入,能夠幫助教師更有效地完成教學模式及思路的創新,對于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及思維能力也起到促進作用.
1.存在的問題
一是未能設置明確合理的導入時間.課堂導入的最終目的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中,因此課堂導入應在課堂教學之初開展且時間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但一些教師未明確課堂導入的最佳時間,時間過短無法讓課堂導入發揮作用,時間過長則容易使每節課的教學任務無法在課時內完成.
二是導入內容與教學內容存在偏差.有些教師將動畫、影視、短視頻、游戲等內容引入到課堂導入環節中,以此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上,但卻忽略了課堂導入的關聯性,所引視頻、游戲等內容與教學內容存在偏差,有的甚至毫無聯系,使課堂導入與課堂教學成為了風馬牛不相及的存在.
三是導入方法適用性差且過于單一.課堂導入方法多種多樣,使得教師在方法選擇上容易存在誤區,認為運用率最高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未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及理解能力,也未與教學計劃及方案進行融合測試,而是如同“跟風式”的盲目選擇導入方法,在教學中進行硬性導入,導致課堂導入方法無法發揮其應有作用.
2.問題的成因
一是重視不夠.課堂導入作為教學最初階段的準備環節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許多教師都將教學重心放在知識傳授上,而將課堂導入視為非必要項目,有的甚至認為開展課堂導入是在浪費時間,而學生在這種“直奔主題”的教學模式下學習知識時(尤其是學習新課程章節時)難免會有“力不從心”之感.
二是經驗不足.課堂導入被推廣及實施的時間并不長,這使得無論是年輕教師還是老教師都會存在經驗不足的情況,由此將容易出現導入時間設定不合理、導入方法運用錯誤等問題,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
三是了解不深.從小學進入中學的初中生們在此階段其身心均經歷著成長與改變,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教師在制定課堂導入方法時往往未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使得所選導入方法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課堂導入非但未能發揮作用,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1.設置懸念,引導學生探索未知
人們對于未知事物的關注程度雖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卻并不會消失,數學相較于其他學科趣味性略顯薄弱,其中的一些概念、公式等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心里對數學的抵觸感是教學之初的首要工作.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可以針對某一數學定義預留懸念,激發學生對此知識點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之后的學習.
以《正數和負數》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列舉天氣溫度或賬戶收支金額等正負數同時存在的生活中常見例子,或是列出小數減大數的算式,并提出問題:-3°、-20萬元等數字前面的“-”代表什么意思?8-10=、16-35=等算式是否成立?讓學生帶著此類疑問開展正數與負數相關內容的教學,引出負數的定義及表示方法.
2.實驗觀察,培養學生推理想象
不同于物理、化學等含有眾多實驗原理的學科,概念定義、計算公式是數學的主要構成內容,但卻不能據此認定數學無實驗,各個數學定義及概念從產生到被認可也是需要經過漫長的驗證推理,因此教師在開展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時應適當引入一些數學實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過程了解數學定義及公式是如何產生的,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此提升學生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例如《圓的有關性質——圓周角和直徑的關系》,教師以“數學小實驗——三角板找直徑”做課堂導入.首先讓學生思考沒有標注圓心的圓形上怎樣畫出直徑與圓心,教師拿出輔助工具“三角板”,將三角板直角點與圓周上任一點對齊,標出三角板兩條直角邊與圓周相交的點并連接兩個交點,這條連接線便是直徑;之后變換三角板直角頂點與圓周交點的位置畫出另一條直徑,兩條直徑的交點即為圓心.由此引出圓的性質之一: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
3.相較對比,推動數學變式教學
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發揮著重要的教學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實現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初中數學課堂導入加入數學比較方法,利用數學知識點之間的相似點和不同點推動數學變式教學.
以《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例.教師以問題形式進行課堂導入:水果店中蘋果8元一斤,梨6元一斤,買5斤水果共花費34元,問蘋果和梨各買了多少斤?教師先讓學生用已學的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問題,設買蘋果x斤,則梨買了5-x斤,列方程8x+(5-x)×6=34,得x=2,最后得到共買蘋果2斤、梨3斤.之后將設置未知變為蘋果x斤、梨y斤,列方程式8x+6y=34,因已知總斤數為5,由此得方程式x+y=5,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組.
4.歸納總結,增強學生數學能力
數學教學的歸納與總結對于壓縮數學知識、提煉數學重點、鞏固學生記憶具有重要作用,以歸納總結的方法開展初中數學課堂導入,幫助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數學知識重點、難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促進課堂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實數》時,結合學生已學有理數的相關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式課堂導入:有理數既可以分為整數和分數,也可分為正有理數、0、負有理數,以此引出除有理數以外的數,即無理數,為之后的實數分類總結做好鋪墊工作.
5.錯題例舉,針對難點定向指導
學生學習成果的好壞會以習題訓練、測試的方式體現出來,學生通過做題練習能夠快速找到學習過程中的不足與錯誤,因此解析例題是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教師在開展課堂導入時可以與例題解析進行有效結合,教師通過搜集和整理將各類易產生錯解的數學題,在教學開始之前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對此題形成總體印象,在之后的教學講解過程中,學生會隨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回憶起此前的習題,逐漸發現錯誤原因并尋找到正確的解法.
例如:點a在數軸上距原點5個單位長度,將點a向右移動3個單位長度,再向左移動8個單位長度,則此時點a所表示的數是().教師最初在讓學生解答此題時往往會得到“此時a點表示的數是0”的答案,但隨著負數相關知識的講解,學生便會發現之前的解答并不全面,還應考慮數軸負半軸的情況,由此得出“此時a點表示的數是0或-10”.
6.應用實踐,提升數學應用能力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運用于實際,教師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開展課堂導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有效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例如《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統計調查》,想要了解全班學生對影視劇、動畫、體育運動、游戲、音樂等內容的喜愛情況,應如何調查,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章節的學習上.
課堂導入運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是實現教育改革、推廣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對于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強化學習能力水平也起到積極的作用.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現有效課堂導入是教師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學習實際,選擇適用性、融合性較強的導入方法,以此讓課堂導入真正成為高效課堂的有利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