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萍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嶺東山小學 362141)
目前正在對教育體制進行改革,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點與實際相結合,增強學生課堂趣味性同時,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用途,以此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成果.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建合適情景,幫助學生進行思維拓展,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進行獨立思考,并學會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這樣才能解決數學教學實際問題.教學中學生通過不斷探索,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點,由此體會到數學在實際中的作用.
由于小學生自身特點,導致學生認知能力不足,以感性思維作為主導思維,因此,對于數學知識點的復雜情況難以理解和消化,不能很好掌握數學知識點.教師應當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情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創建良好課堂學習氣氛.興趣是學習數學最好的老師,由于小學生行動力較強,教師可以通過引導使學生具備對知識點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習效率.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需要正確轉變教學方式,增強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興趣.數學是比較抽象的科目,如果不能將數學知識點與實際生活很好結合,會導致學生不能深刻理解知識點,導致知識掌握能力不好,不能夠進行靈活運用.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幫助學生對知識點加深理解,并能夠靈活的應用在生活中,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點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對學生學習數學科目有極大幫助.
1.結合生活實際,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由于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生活經驗,并且擁有足夠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需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知識時能夠從實際生活出發,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數學知識點主要是對事物的認知,需要教師進行觀察和整理,對知識點提煉,運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有效進行教學.學生在想象能力充分發揮的情況下,通過回答問題不斷調動課堂氣氛,讓教學活動更加生活化,學生能夠用學到的數學知識點進行實踐.例如在學習“分數”時,教師可以利用實際生活場景對知識點進行引導“以當前土豆市場價格為準,了解到土豆價格是0.2元一個,但是有時候土豆資源緊缺,價格會被抬高到0.4元一個,那么如果一個人買了6個土豆,這個人一共有3元錢,那么現在的土豆價格是多少.”通過這類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能夠利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引出數學知識點,在掌握知識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如何使用數學知識點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創建情境,發散學生思維
小學生處于鍛煉思維能力的主要階段,但是由于數學中包含抽象思維知識點比較多,所以在學生學習時不容易掌握數學知識規律.因此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實際生活,創造與實際生活相符合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有效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并理解數學知識點涵義.這樣,學生通過教師的課堂講解,結合實際情況,能夠對知識點有全新認識,學生融入教學情景的同時,能夠有效掌握所學知識點,在此基礎上進行思維的開拓,培養良好思維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面積”相關知識點時,學生對于抽象性概念不能夠很好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一平方米或者一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可以進行課前預習活動.在教學開始前,可以讓學生丈量黑板面積;或者用尺子在黑板上畫出長寬分別是1厘米、一米的圖形,讓學生能夠進行實際對比,從實物中感受到面積的真正概念.組織一次“找相似”課前預習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按照自己理解,找出身邊物體面積是5平方厘米的物品,學生通過掌握的生活常識,先進行知識點初步理解,之后教師再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自己理解和教材知識點進行結合,能夠準確理解知識點相關概念,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3.理解生活,充分挖掘素材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討論形式,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深刻理解,從而對所學知識點進行鞏固.學生在學習中有了新興趣,就會通過不停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在充分發掘生活素材同時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例如在學習“分數”相關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后提出幾個關鍵詞,讓學生通過關鍵詞調查,發現分數相關知識點.關鍵詞可以是學生男女比例、課外活動參加人數比例、食堂飯菜選擇比例等,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關鍵詞,進行實際調查后作出解答.如編制課外活動參加人數比例試題時,小組學生分開行動,分別調查各項課外活動的參加人數,調查發現參加課外活動同學共100人,美術人數20人、音樂人數30人、書法人數20人、排球人數15人、英語角人數15人.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知道,美術學習人數占比為百分之二十,通過分數知識點解答應該是五分之一,音樂學習人數是百分之三十,最終結果是十分之三.這種類型的調查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對于問題有較大學習興趣,也因此感受到數學知識點的親切,進而提升學習興趣.
4.加強應用,深化學生認知
受到傳統學習習慣影響,數學在教學中經常忽略實踐應用能力,由于多年來應試教育模式,對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不重視,不能進行相關培養.為了實現數學教學效果,一般方法是通過機械性做題等方式,進行數學知識點學習.雖然學生通過大量練習能夠對數學知識有一定認知,但是這樣做缺乏學生對實際生活的感悟,不利于學生培養實際應用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了解到目前教育形式,讓學生將知識點有效進行實踐應用,通過學和用的方式,不斷提升對數學知識點的興趣,以此提升學習成果和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時,不能僅僅讓學生對教材知識點進行消化和理解,也需要將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理解.可利用道具給學生展示圓柱和圓錐各個面的形狀,以及各個面平鋪后的樣子.學習完成后,利用在實際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實物,運用所學知識點對物體進行計算和分析,如教師可以出題“教室里的水桶,是一個圓柱體,高是50厘米,桶的直徑是30厘米,那么這個水桶容積是多少呢?”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出現的物品,對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鞏固理解,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和應用,豐富學生對數學的認知,逐漸形成數學良好學習習慣和態度.
小學數學知識點比較抽象難懂,學生通過結合實際生活,能夠更好的將生活與知識點相聯系,在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時候能夠有效運用.因此在學習時,教師需要通過適當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把二者融合在一起,由此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通過對數學知識點的完美運用,可以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用數學知識點更好服務于實際生活,創建數學知識點和生活的良好橋梁,讓課堂更加具有生活氣息,真正做到知識點來源于生活并回歸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