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娜
(韶關學院 政法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黨的十九大報告為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特色小鎮是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載體,建設特色小鎮是縮小城鄉差距的舉措之一。在過去,我們更加關注城市的發展而忽視了鄉村的發展,致使城鄉的差距日益加大,國家發展的短板越發凸顯。為了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旨在縮小農村與城市的發展差距。在此背景下,韶關市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努力發展特色小鎮,逐步完善城鄉體制機制建設。
韶關是珠三角的后花園,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發展潛力。韶關結合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地理特點,因地制宜,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小鎮,為當地村民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目前韶關建設的特色小鎮主要有生態農業型、生態旅游型、生態農旅型和歷史文化型。
蘭花小鎮屬于廣東省創建的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位于韶關市翁源縣北部的江尾鎮,距離縣城12公里,有著優越的交通區位和較好的氣候條件,是中國九仙桃之鄉、廣東省蘭花專業鎮。蘭花小鎮現有蘭花小盆栽種植園、藥用石斛種植園等現代化溫控大棚80萬平方米,起始于小鎮南部的蘭花長廊綿延16公里有余,蘭花種植面積11 000多畝,是一個具有自然地理優勢和豐富物產的小鎮[1]。
江尾蘭花小鎮種植蘭花已有十幾年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基礎,建設成為了全國知名的蘭花培育基地。小鎮大力發展蘭花特色產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產格局;小鎮在2015年成功申報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打造的蘭鄉古韻廊線在2019年獲得了首屆廣東省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蘭花小鎮旅游資源豐富,擁有萬畝油菜花基地、葡萄采摘園、玫瑰觀賞園、湖心壩客家群樓、葸嶺八卦圍、九仙桃生態示范基地、仙北陳屋現代名村[2],可以結合小鎮生態資源發展旅游業,打造出兼具農業、旅游觀光的國際知名特色小鎮。
經律論小鎮位于小坑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韶關市曲江區,歷史悠久,是“中國溫泉之鄉”。這為小鎮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生態和歷史文化基礎。小鎮以“禪文化”為主題,占地面積約17公頃。小鎮的特色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融合。
經律論小鎮共有七大單體建筑,仿照東南亞地區的建筑風格。每個建筑都有各自的功能,例如自在樓主要是針對成功人士設計的,旨在為會員搭建一個能尋找內心寧靜、領悟禪理、擴大精英社交圈的高端平臺;森林溫泉區依山而建,在這里能感受到人與自然、人與佛法的完美融合[3]。因此,每年冬天經律論小鎮都會吸引很多游客前來,也給當地的居民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收入。
乳源小鎮位于乳源京珠高速出入口右側,交通非常便利,計劃用500畝地分三期進行開發建設,預算18億元。小鎮把嶺南元素充分融入到建筑風格中,再加入當地的瑤族文化,整合了粵北農產品及旅游資源,擬建設合農旅風情街、旅游集散中心與粵北非遺文化中心、特色餐飲美食區、特色居住區和市民休閑中心為一體的一站式農旅小鎮,實現“農、旅、購、娛、居”五大功能[4]。小鎮以農產品為對象,以旅游為手段,通過借助投資商提供的平臺以及電商平臺,實現農產品的增值和利潤最大化。
歷史文化型小鎮以歷史文化事件為依托,打造懷舊路線,傳承紅色精神,繼承文化遺產。讓新時代的人們立足腳下,感受當前生活的美好,更加愛惜革命烈士為我們打下的“江山”。現在許多地方,都在打造紅色小鎮。
仁化位于粵湘贛三省交界處,是一個充滿紅色記憶、具有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的小縣[5]。許多著名的革命家曾在此工作過、戰斗過,給仁化留下了寶貴的紅色文化遺產。
紅色小鎮把獨有的紅色資源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是特色小鎮常見的發展形式。近年來,仁化以紅色精神為主旋律,充分挖掘鄉村歷史人文潛力,打造紅色文化小鎮。2019年下半年,“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落成開館,吸引了各地黨員前來參觀學習,紅色小鎮的未來大有可為。
紅色小鎮的建設讓紅色旅游蓬勃發展,讓紅色基因得到傳承弘揚。同時,紅色小鎮結合當地5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的旅游資源,形成精品旅游線路,讓游人不僅可以受到歷史文化的熏陶,還可以飽覽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
韶關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發展特色小鎮有著獨特的優勢。韶關以發展產業為前提,以美麗的生態環境為依托,不斷深入挖掘地區特色文化,搭建農村經濟發展的平臺,促進人才流動,科學配置城鄉資金,重塑城鄉關系,實現城鄉融合,從而給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帶來質的飛躍。近年來,韶關特色小鎮建設發展較快,初步形成了一批有著較強地域特色的小鎮。但與江浙一帶近年來表現突出的特色小鎮相比,韶關的特色小鎮在文化營造、產品特色、宣傳推廣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
多數特色小鎮建設片面強調提高當地的經濟收入,而對其擁有的文化資源沒能充分利用。如蘭花小鎮,沒有系統地把蘭花文化與當地文化結合起來。蘭花的美,讓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但他們對蘭花的了解僅限于蘭花種植戶的簡單介紹。長此以往,會使蘭花產業表現出單一的狀態。再如經律論小鎮的“禪文化”也缺乏與曲江悠久的歷史的融合。文化能給產業的發展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在挖掘文化資源的同時,還要加強創新發展,實現現代文化價值與傳統文化精神相融合,使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特色小鎮的產品開發多局限于淺表層次,投入的力度不夠大,挖掘的內涵不夠深,沒有擴大“特色”的延展性,缺乏長遠的、可持續的發展規劃。如蘭花小鎮,除蘭花觀賞外,還可以對其文化價值進行深度開發。花的生長都是有一定周期的,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技術手段,保留住蘭花的美。現在小鎮對蘭花美的觀賞形式開發不夠,僅限于盆景式的觀賞。對于經律論小鎮,多數游客的第一印象都是泡溫泉,小鎮其他層面的開發力度還有待提高。
在特色小鎮的宣傳和營銷方面,以電視宣傳為主,其他媒體的宣傳較少,甚至相關部門的網站上也很少有對特色小鎮的介紹。在網絡發達的時代,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擴大宣傳范圍。比如,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廣告等媒介,加強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知曉和了解韶關的特色小鎮。小鎮的商戶大多缺少產品營銷意識:如蘭花主要以大批量訂購的形式進行銷售;再如經律論小鎮療養溫泉通常以減價、優惠的方式售票,小鎮的文化旅游價值沒能得到充分挖掘。紅色小鎮多以重溫紅色經典旅游線路為主,雖然對當地的經濟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但開發形式不夠豐富多樣。
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是中央制定的一項重要戰略,對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韶關市應按照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總要求,因地制宜,努力發展鄉村經濟,不斷完善特色小鎮的建設,讓鄉村發展緊跟上城市發展的腳步。
1.農家樂和休閑生態農莊體驗小鎮建設
農家樂和休閑生態農莊集生活、生態、生產于一體,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政府應在資金和政策上支持個人和企業興建農家樂和休閑生態農莊。
農家樂和休閑生態農莊體驗小鎮包括四合院餐廳、生態餐廳、農家菜館等特色餐飲,主打菜是沒有農藥化肥殘留的農家肉和農家菜,走原生態路線。其中鄉間別墅、池塘木屋、客家鄉村賓館等可以讓各年齡段的游客在這里找到他們熱愛的居住場所。在農家樂和休閑農莊生態體驗小鎮建設上,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參考:在王店鎮朱寶灣,有村民承包了幾十畝土地,養雞養鴨,挖魚塘,蓋平房,種植蔬菜水果,讓來自城市的游客在這里體驗現實版的“快樂農場”。這個將鄉村生活和都市生活聯系起來的農場快速吸引了一大群“農場粉絲”的注意,這些游客紛紛加入“白領農民”的隊列。農家樂和休閑生態農莊體驗小鎮建設還可以進行多方探索。
2.溫泉度假小鎮建設
韶關溫泉多且分布廣,為了建設一個好的溫泉度假小鎮,政府應對溫泉居住區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宜對溫泉小鎮的安全、衛生標準提出更高的要求,規范溫泉民宿的廣告牌設置。溫泉度假小鎮應提供特色溫泉服務,如溫泉療養是以溫泉為核心的休閑旅游相關產業,提供全面的旅游度假服務,實現放松身心的休閑娛樂作用。此外,政府部門還可通過招商引資,建設一些集旅游、娛樂、休閑與住宿為一體的酒店,以提高溫泉度假小鎮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前來度假。
3.運動休閑小鎮建設
《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體群字〔2017〕73號)將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定義為:“以運動休閑為主題打造的具有獨特體育文化內涵、良好體育產業基礎,運動休閑、文化、健康、旅游、養老、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空間區域、全民健身發展平臺和體育產業基地。”[7]韶關山地多,適合打造山地賽事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因此可以山地運動休閑賽事為主導,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著重打造運動休閑賽事產業鏈,并為其他運動休閑項目提供發展環境。英國小鎮溫布爾登因1877年起舉辦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聞名全世界,這項百年賽事如今受到上億人的關注,小鎮溫布爾登也因此與網球融為一體,為世人所向往,每年大量游客前來,極大地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韶關的運動休閑小鎮建設可以進行充分借鑒,因地制宜地開展特色運動,打造廣東體育旅游勝地。
1.發展地方特色小吃產業
民以食為天,特色小鎮建設離不開地方特色小吃等產業。客家米酒、番薯干、佛手瓜、風鈴餅、果逅百香果飲料、香芋片、梅坑鎮特色面、鴛鴦淮山面和香脆鴨掌等非常有地方特色的美味小吃要大力保護并加強建設,這樣不僅能夠拉動經濟增長,也能起到宣傳地方特色的作用。在發展地方特色小吃產業時需要創造高品質的產品,使食品質量得到保障,可以對農產品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包裝,打造地方名牌。
2.發展原生態種植養殖產業
在特色小鎮的建設地區,關閉或者遷走陶瓷、塑料、造紙廠等高污染工廠,打造環保種植場,如火龍果園、葡萄園、草莓園等,在生產無污染蔬菜、水果的同時還可以進行游覽觀光。打造生態養殖場,農戶采取原生態的喂養方式,分階段喂養,土飼料喂養,增大家畜的活動空間,提高家畜的運動能量消耗,使其肉質鮮美,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監督和指導,確保飼養出來的家畜有害物質不超標、無殘留。
循環農業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農業生物質能資源,進行清潔生產,減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同時實現農業生產的價值增值和生活環境的美化綠化[8]。通過循環農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如畜牧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和污物,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將廢物轉化為肥料,再用于農田,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變良好生態為金山銀山。
韶關應該充分利用革命老區的優勢,加強紅色文化小鎮的建設。加強紅色氛圍可以采用兩種方式[9]。一是依托紅色文化遺址,對往日革命場景進行復原,讓游客感受到與革命先輩的跨時代碰觸;二是在重要節點,運用紅色文化元素,打造紅色文化氛圍,使紅色文化與現代建設融合起來。紅色小鎮的旅游項目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紅色教育項目,二是農墾旅游項目。紅色教育產業以體驗式培訓為主,集干部培訓、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團體拓展訓練、職業教育為一體,目標成為粵北地區最獨特的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其發展要點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與規范科學的管理模式相結合。農墾旅游項目以紅色文化與體驗式農墾為核心,植入新項目、新理念,完善服務設施體系,提升旅游業競爭力,打造粵北體驗式旅游第一品牌[10]。其特色是所有旅游項目都在最接近史實的場景中進行,居住在樸素的土窯中,勞作在原始的稻田間,吃的是本土生長的米,走的是紅軍當年的路,以最艱苦的環境,磨煉最堅強的意志。讓人們能重溫當年的革命時光,憶苦思甜,達到紅色教育的目的。
隨著網絡的普及,線上宣傳已成為新的宣傳渠道。特色小鎮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實現特色小鎮“走出去”的戰略。通過宣傳,讓人們更清晰地了解小鎮的特色。在營銷渠道方面,特色小鎮可以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高收益的方式,具體有兩種方式:第一,建立一個特色小鎮專門網站或者小程序,內容包括特色小鎮名單、交通路線、民宿推薦、當地的特色美食介紹等等。第二,政企合力。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當地政府和企業的融合。政府是資源的提供者,企業負責計劃和開發,通過企業和政府的聯合,實現有效率的聯動發展。政府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加大對特色小鎮的介紹和宣傳,如在火車站、汽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設置宣傳欄或者宣傳標語;可以在相關網站設置有關特色小鎮介紹的鏈接,讓人們通過更多的渠道了解特色小鎮。企業也可以聯動宣傳,如在酒店、飯店等場所設置特色小鎮的宣傳欄。
韶關地區礦產、林業資源都極為豐富,創新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應充分開發當地的資源,建設一批功能齊全和設施完善的民俗小鎮和療養小鎮。與此同時,可以建立“互聯網+特色小鎮”,實現小鎮內外發展要素的積極互聯。基于“互聯網+特色小鎮”的模式,積極發展“互聯網+創新創業”“互聯網+旅游”“互聯網+農產品”等形式。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吸引游客到小鎮旅游,把當地的特產美食等銷售出去。近年,一些小鎮在入選特色小鎮后,建設處于停滯狀態,因此,應加強研討,完善發展特色小鎮的體制機制,適時進行評估、考核、反饋、糾偏,對特色小鎮的發展起到引導作用。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宜形成本區的特色品牌,實現長遠與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