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權, 任佳偉
(1.哈爾濱師范大學 文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2.哈爾濱理工大學 學生工作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涉“疫”網絡謠言層出不窮、多種多樣。2020年1月至10月,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辦、新華網承辦的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就辟謠了900余則涉“疫”網絡謠言[1],而今疫情相關辟謠信息仍在每天更新中。涉“疫”謠言在互聯網上、手機端、自媒體平臺中傳播,既對個體獲得真實準確的疫情防治進展信息造成嚴重干擾,又對黨的領導、政府公信力、社會秩序造成負面影響。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多次強調“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一些群眾存在焦慮、恐懼心理,宣傳輿論工作要加大力度”,要求“加強輿情跟蹤研判,主動發聲、正面引導,強化融合傳播和交流互動,讓正能量始終充盈網絡空間”。充分說明在“現實戰場”上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戰、總體戰,是取得疫情防控、社會穩定、人民安康全方位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但“虛擬戰場”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不容忽視。
大學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對網絡的依賴性、粘黏度更高,在網上的發聲頻率、活躍程度更高,也更容易受到網絡謠言的影響。有學者就曾深刻指出:“網絡媒體充斥在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2]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涉“疫”網絡謠言背后都隱匿著“非主流”的意識形態、價值取向,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而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尚未完全定型,對有害思想、不良思潮的抵御能力尚且薄弱,甚至會有“部分學生為了擴大個人自媒體影響力不惜造謠、傳謠,在公共危機爆發時急于散播不良輿論,夸大和歪曲事實,對社會安定團結造成一定的影響”。[3]因此在涉“疫”網絡謠言遍布網絡之時,更有針對性、更具實效性地抓好面向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聽黨指揮、服從大局,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不僅對疫情時期大學生、大學生身邊親友恐慌情緒的平復、負面心理的疏導、信心士氣的鼓舞具有關鍵性作用,而且能進一步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強化大學生的家國情懷,錘煉大學生的擔當精神。
傳播學意義上的網絡謠言是“在網上生成或發布并傳播的未經證實的特定信息”。[4]涉“疫”網絡謠言則是指疫情防控期間,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廣泛傳播的未經證實的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疫情相關信息。因此大學生涉“疫”網絡謠言傳播行為,可定義為大學生作為信息制造者、接收者、傳播者,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傳播未經核實的疫情相關信息的行為。這一行為具有以下明顯特征:一是傳播主體的多重身份性。大學生可能以造謠者身份成為網絡謠言的“源點”、可能以傳謠者身份成為網絡謠言的“中間連接點”(擴散點)、可能以辟謠者身份成為網絡謠言的“終點”。二是傳播內容的特定性、多樣性、多變性。即謠言都與疫情防治密切相關,但可能針對黨和政府的指導部署、一線工作者的工作進展,也可能針對某一組織、某一個體的有關言行。與此同時,謠言經過連接點、擴散點新生、變異的速度非常快。三是傳播方式的立體性。在線上可通過即時社交通訊、個人網絡空間、自媒體平臺傳播,在線下可將網絡上獲知的謠言主觀串聯、重新編輯后再度進行線上線下傳播。四是傳播對象的廣泛性。大學生傳播的網絡謠言既會干擾同年齡段、同社交圈的同學、朋友的疫情判斷,又會影響家庭中父母親友對疫情的認知。
耦合是指事物之間彼此關聯、相互影響的現象。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規范引導大學生“涉疫情”網絡謠言傳播行為的耦合則是指二者在互動中形成的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從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立足中國發展變化實際,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煉總結出來的精神信念系統[5],不論是集體、群體還是個體,都要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因此在規范引導大學生“涉疫情”網絡謠言傳播行為的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成為理論之源、精神指引和成長指南,讓大學生意識到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德外之地。從規范引導大學生“涉疫情”網絡謠言傳播行為視角來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唯有落細落小落實到日常生活、平常言行,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不斷推動更大范圍對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同、情感認同、行為認同。概而言之,核心價值觀能有力地助推全面改革的深化和確保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6],而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有效減少大學生造謠、信謠、傳謠的言行,也是為了捍衛弘揚網絡空間中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二者之間存在著高度的目標耦合、對象耦合和方式耦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目標、內容內在要求著全社會在落細落小落實核心價值觀時,把馬克思主義的“行”、中國共產黨的“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好”全部化為生動有力的教育資源,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部化為潛移默化的教育素材,讓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成為新時代青年永恒的價值追求。這些“化”與“行”實質上就是大力弘揚主旋律,堅持不懈傳播正能量,讓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涉“疫”網絡謠言的傳播看似只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增加了信息垃圾、影響了公眾對信息的獲取和判斷,但實質上這些謠言會影響網絡空間秩序、社會和諧穩定和黨的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尤其是疫情防控時期有意制造、編撰的網絡謠言,會借助公眾的恐慌心理、從眾心理造成嚴重的思想混亂、生活干擾,乃至削弱謠言接觸者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制度認同、文化認同、歷史認同。網絡是意識形態斗爭的新興場域,因此規范引導大學生的網絡謠言傳播行為,不是在控制思想輿論和鉗制言論自由,也不僅是要減少垃圾信息、保護網絡生態,更是要防范抵制西方錯誤思想、社會不良思潮等對黨和國家的攻擊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攻擊,堅決捍衛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勠力同心的價值共識。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從“時代新人”角度來看,“理想”是“本領”和“擔當”的旗幟和指南,青年如果理想信念淡化、價值取向偏差,就不會練就報國強國的本領和展現為國為民的擔當。青年該有的價值取向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領”是“理想”的載體和“擔當”的展現,沒有“本領”,理想不會變為現實,擔當也不能落在肩上。新時代大學生最與時俱進的本領之一就是媒介素養,即在信息化社會、大數據時代“面對媒介各種信息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思辨性應變能力,以及創造和制作媒介信息能力”[7]。“擔當”是“理想”的外顯和“本領”的旨歸,具體體現為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國家認同感、民族尊嚴感。有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的擔當,才有實現理想的著力點和施展本領的平臺。因此網絡媒介素養事關新時代大學生的理想、本領與擔當,是時代新人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著眼點之一。規范引導大學生涉“疫”網絡謠言傳播行為本身就是在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目的就是培養大學生在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面前的辯證思維、科學態度、法律意識、自律精神,引導大學生科學、全面、審慎地看待、理解接觸到的疫情相關信息,合法、合理、合情的選擇、使用經過核實、確認的疫情相關信息。而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背后,對任何信息的選擇、理解、判斷背后,都體現著價值立場和價值取向,都貫穿著大學生對網絡媒介素養因誰而用、為誰所用、如何使用的理性認知與行為自覺。因此媒介素養教育的根本旨歸,就是引導大學生練就大數據時代的過硬本領,并以本領激揚青春理想,展現青年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從傳統優勢角度看,在大學生中間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宣傳教育、典型示范、實踐養成一體銜接,政策保障、制度規范、法律約束共同發力。其中宣傳教育、典型示范、實踐養成屬于教育方式,政策保障屬于服務方式,制度規范、法律約束屬于管理方式,貫穿教育、管理、服務各方式始終的是“法治”“德化”“美育”并舉。從新媒體新技術角度看,利用網絡平臺,建強網絡陣地已經成為創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實需求和目的要求。規范引導大學生涉“疫”網絡謠言傳播行為同樣需要教育、管理、服務的“三管齊下”和法治、德化、美育的“三措并舉”,最終目標仍是通過思想理論教育、價值引領過程中的內容創新、手段創新,切實做好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在教育過程中,面向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在網絡上不信謠、不傳謠的“德化”;針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法律法規教育,給學生以法紀震懾和紀律約束的“法治”;用防疫阻擊戰中“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跡感動學生、鼓舞學生、激勵學生的“美育”。與此同時,還要通過“管理”守住“教育”的底線,讓大學生知道面對謠言不能做什么,確保不放任、不縱容;通過“服務”促進“教育”的內化,讓大學生自發自覺地相信黨、國家和主流媒體,實現教育的內化力、實效性。
針對大學生涉“疫”網絡謠言傳播行為的主體多重身份性特征,內容特定性、多樣性、多變性特征,傳播方式立體性特和傳播對象廣泛性特征,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規范引導大學生“涉疫情”網絡謠言傳播行為的目標耦合、對象耦合、方式耦合,可以在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培育、內化三個方面著手,根除謠言于未萌,消滅謠言于初現。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對身心健康、社會秩序、國家發展有較大影響的公共衛生事件,恐慌、焦慮、懼怕、悲觀等情緒、心理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而消除這些負面心理、負面情緒的最佳方式就是及時準確全面知情,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滿足知情需求,那么一些大學生就會選擇泄導這些負面心理、情緒。一種泄導方式就是在網絡上針對一些已知但不全面的信息表達疑慮或困惑,這些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從疑慮、困惑變成質疑、批判,進而成為網絡謠言。還有一種泄導方式就是將已知的、未知的信息拼湊起來,提出或暗示某種想法、推斷,以表達自己的憤懣和不滿。這類信息從誕生之日起就是網絡謠言。
因此在謠言生成階段,提升信息公開力度和時效,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和“知識鴻溝”是減少謠言產生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官方要第一時間公開疫情進展和防治情況,及時針對公眾的恐慌、疑問進行安撫和回應。通過踐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公眾的信息“民主”、信息“自由”、信息“平等”,構建“文明”“和諧”“公正”“誠信”的信息互通互動關系,有效減少公眾的質疑、聯想、臆測。另一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師生黨員要堅持不懈地做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者、傳播者、踐行者,發揮“意見領袖”的積極作用,第一時間把官方的信息傳達到每個大學生,第一時間對大學生關心關注的疫情問題進行解答,確保官方公開信息的不遺漏、不變樣,避免大學生的主觀臆斷和負面推斷。與此同時,教育者要深刻地意識到,大學生對官方、校方、教師傳達的信息的“信”與“不信”,對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的“信”與“不信”,歸根到底取決于核心價值觀是否“內化于心”。唯有堅持不懈地對大學生開展線上線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激發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國家認同,才能讓官方校方公開的信息變成“值得信任”“樂于傳播”的信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其教育內在地包含著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精髓教育和“團結統一”民族精神教育、“求真務實”時代精神教育。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想要取得國家認同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和個體素養教育的最優效果,實現大學生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的目的,就要不斷錘煉學生的“實事求是”精神、“團結統一”意識和“求真務實”態度。“實事求是”就是探求科學規律和內在聯系,全面準確認識事物的本質,避免大學生在“看似合理”的謠言面前“三人成虎”“人云亦云”。“團結統一”就是樹立大局意識和團結意識,讓個體批判、憤懣等情緒的表達需要暫時讓位于國家戰“疫”需要,確保疫情面前的“眾志成城”和“同心同德”。“求真務實”就是有鉆研態度和實證態度,引導學生在謠言面前沉心靜心,以官方公開信息、專業人士解讀為疫情認知基礎,不主觀臆測,不過度聯想。疫情防控時期,官方每天通過主流媒體發布的相關信息,各行各業涌現出的“最美逆行者”“最美志愿者”等就是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豐富資源。教育者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一方面,通過撰寫網文、創作歌曲、錄制“快閃”、制作微電影等方式,內容豐富、形式多變、渠道多樣地做大做強正面宣傳,不斷提升網絡正向引導的能力和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研判、網絡涉疫情輿情全天候關注、重點人敏感事全程跟蹤管控等方式,及時有力地防范干預、約束制裁網絡謠言的傳播,不給網絡謠言積累發酵的時間,不斷壓縮負能量的生存空間。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世界范圍內文化沖突、意識形態斗爭加劇,國內個別人受西方錯誤價值觀、反馬思想、不良思潮影響較嚴重,疫情極有可能被敵對勢力所用,變成國內外敵對勢力攻擊黨和政府,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工具”。這些網絡謠言與因為信息不對稱誤生的謠言有著本質的區別,從誕生伊始,就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性、政治性、攻擊性、迷惑性和誘導性。對這類涉政治網絡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我們要格外重視,以持續不斷地在大學生中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關鍵,不斷強化大學生的“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四個正確認識”;綜合運用宣傳教導、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約束、法律制裁等多種方式,堅決抵制其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干擾和侵蝕。
無論是平常時期還是疫情時期,網絡謠言都在持續不斷地產生。因此“發現網絡謠言——辟謠——教育處理造謠者、信謠者、傳謠者”只是一時之策,并非治本之術。注重對網絡謠言生成原因、異化狀態、傳播路徑、易傳播群體等的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研判預測,才能有效防止網絡謠言的再生。從目前產生、傳播、異化的涉“疫”網絡謠言來看,其能夠在大學生中間傳播的主要原因突顯為以下幾點:一是借助了大學生的恐慌心理,二是利用了大學生的從眾心理,三是反復強化了大學生的信息“偏頗吸收”[9]。之所以大學生在涉“疫”網絡謠言傳播過程中成為了不能忽視的一股力量,正是因為大學生在網絡上停留的時間更長,獲取的資訊更多,其對疫情的恐慌心理也較其它人群生成得更早,這是謠言在大學生群體中產生和傳播的一個重要基礎。大學生的社交方式又與其他人群不同,其在新媒體時代的社交圈往往是因為興趣、愛好、習慣等串聯而成的一個個社群,每個社群中的成員一般價值觀、行為方式相似性更高,這就導致大學生身處“多重圈群化”的移動輿論場域中,容易被群體情緒影響,對謠言甄別能力變弱[10],這是謠言能夠在大學生群體中擴散的一個重要原因。與此同時,大學生囿于學歷背景、年齡特點、個性特征等,常常自信程度較高,“偏頗吸收”嚴重,慣于按照自己的喜好搜集、處理信息,甚至越是面對不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觀點越會被強化。
通過以上分析研判,可以確證“謠言的生命力在于‘信’和‘傳’……謠言的出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對謠言的輕信和不自覺地參與謠言的傳播。”[11]因此,對大學生政治定力、自律精神、法律意識、網絡素養的教育至關重要,從思想意識、價值取向上引導大學生自覺不信謠、不傳謠是杜絕大學生涉“疫”網絡謠言傳播的根本路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相承接的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其落細落小落實不僅在宏觀上具有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戰略意義,而且在微觀上能作為一種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精神指引,有效減少大學生在疫情面前的恐慌情緒、從眾現象和偏頗吸收傾向。因此,高校和教育者要繼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上發力,在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同、情感認同、行動認同上發力,練就學生在疫情面前的政治定力、自我調節力、虛假信息判斷力和謠言鑒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