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環節。2005 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 號)明確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1]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要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2]。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卻存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等問題,如何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落到實處,并取得實效,真正達到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目的,值得我們探究。基于此,筆者試圖探究一種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新模式是指課堂實踐教學、校園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和網絡實踐教學四者相互補充,互為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
所謂課堂實踐教學,就是指在課堂內進行的實踐教學。課堂實踐教學可以在課前布置好選題,要求學生預習,并圍繞這一選題搜集資料,制作PPT,然后要求學生在本節課前15 鐘展示并講解課件內容,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和教材內容。例如,在講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之間辯證關系原理之前的一節課就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預習教材相關內容,并搜集相關資料,制作課件,然后在課前15分鐘展示,這樣就能讓學生在這一實踐教學過程中弄明白究竟哪些問題沒有弄懂,從而帶著問題來聽課,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相關哲學原理。
所謂校園實踐教學,就是指突破課堂的局限,讓學生在校園內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校園實踐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采取演講比賽、辯論賽、經典著作閱讀、拍微視頻、微電影等形式。
1.演講比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內開展演講比賽。演講比賽主題既要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又要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基本原理相結合。如我們可以圍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解讀十九大精神”等主題開展大學生演講比賽。學生在撰寫演講稿時應圍繞選題將演講稿題目進一步細化,要以小見大,題目要新穎,能吸引人的眼球;演講稿內容應理論聯系實際,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演講比賽可以先以專業班為單位,組織舉行班內演講比賽,并選出一名優秀選手參加教學大班的演講比賽。教學大班的演講比賽由主講教師主持、組織,并由專業班班長、學習委員擔任評委,評選出最優秀的選手參加全校的演講比賽,通過逐輪比拼,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又讓學生更深刻地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點、立場和方法。
2.辯論賽。教師可以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內容,開展“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辯”“群眾史觀與唯物史觀之辯”“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之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之辯”等辯論賽,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不同哲學派別的基本觀點。
3.經典著作閱讀。教師可以列舉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作為閱讀書目,如《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等,然后要求每個學生任選其中一本閱讀,并按要求撰寫閱讀報告,閱讀報告字數要求控制在3000 字左右。閱讀報告中的內容應包括經典著作撰寫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和解決思路以及閱讀后的心得體會等內容。每個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上交經典著作閱讀報告給本班班長或學習委員,由班長或學習委員打印裝訂成冊。通過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并撰寫閱讀報告,學生能更透徹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4.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比賽。教師應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材內容和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預設幾個選題任由學生選擇,如五大發展理念的哲學思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就與經驗研究等。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從中任選一個題目,然后圍繞選題將題目進一步細化,從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并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比賽可以分組進行。教師要求各專業班班長將本班學生以5 個同學為單位分成一組,組內成員分工協作,共同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研究性學習報告題目應新穎,主要內容應包括選題緣由、國內外研究動態、研究性學習成果、下一步研究設想、心得體會、參考文獻等。字數應控制在3000~5000 字左右。每一個研究性小組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班長或學習委員提交一份研究性學習報告,以專業班為單位打印裝訂成冊交給主講教師,參與全校性的評比。
5.拍攝微視頻或微電影。教師結合教材列舉出一些選題,如科學技術在社會中的作用、實踐在認識中所起的決定作用、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等選題,要求以專業班為單位,由班長以5個人為一組進行分組,各小組圍繞選題進行分工協作拍攝微視頻或微電影。首先由專業班班長組織本班的作品展示比賽,并推選出一組優秀的學生參加教學大班展示比賽;然后由主講教師組織教學大班的微視頻或微電影展示比賽,由各專業班班長和學習委員擔任評委,從而評選出最優秀的一組學生參加全校比賽。通過微視頻、微電影的制作、展示和逐輪比拼,既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又讓學生更深刻地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6.社會實踐教學。所謂社會實踐教學,就是教師組織學生進入“社會大課堂”開展社會調查并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社會調查應圍繞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開展,如可以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主題開展社會調查。教師安排專業班班長以5 人為一小組,分工協作,設計調查問卷,開展社會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字數控制在3000 字左右。每一小組都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份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并交給班長或學習委員,由班長或學習委員打印并裝訂成冊,最后交給主講教師評閱。
7.網絡實踐教學。所謂網絡實踐教學,就是教師組織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所進行的實踐教學。網絡實踐教學形式多樣,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問卷調查、搶答、討論、辯論、完成網絡作業和學習網絡教學視頻等。
要增強大學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要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入心和入腦,必須讓大學生親身實踐,必須增加實踐教學課時。筆者認為,如果總課時數為56 課時的話,實踐課時應占16 課時。在16課時中,課堂實踐教學、校園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和網絡實踐教學各占4 學時,課堂實踐教學、網絡實踐教學應常態化,要經常開展,而校園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每學期只分別組織一次,不同學期采取不同的實踐教學形式。
實踐教學不能流于形式,而應納入學生平時成績考核體系,實踐教學成績應占總成績的40%。只有給學生的實踐教學成果予以客觀公正的評價,并計入平時成績,才能為實踐教學注入動力與活力。那怎樣才能給學生的實踐教學成果予以客觀公正的評價呢?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應堅持哪些原則呢?筆者認為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應堅持以下五個原則:
1.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無論是課堂教學實踐要求學生制作的PPT、演講稿、辯論的內容、經典著作閱讀報告、研究性學習報告,還是拍攝的微視頻或微電影都應該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既要凸顯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基本理論,又要求聯系社會實際、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點、方法和立場分析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高校大學生學習生活問題,深入淺出。
2.形式新穎與內容豐富相結合的原則。無論是學生的課前PPT展示、演講比賽、辯論賽,還是拍攝微視頻、微電影都必須強調形式新穎與內容豐富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所有實踐教學成果必須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內容為基礎,另一方面,必須形式新穎,形式多樣化,能吸引觀眾和評委的眼球,能打動觀眾和評委。比如課前15分鐘展示的PPT,應圖文并茂,盡可能地插入小視頻,要有動畫播放等;參加演講比賽、辯論賽時,要聲情并茂,要有姿體語言等;而拍攝的微視頻,可以插入圖片、動畫或提前錄制好的現場采訪小視頻等。
3.主題突出,邏輯清晰的原則。所有的實踐教學成果包括PPT、演講稿、辯論稿、經典著作閱讀報告、研究性學習報告、微視頻和微電影都必須主題突出、邏輯清晰嚴整。首先,所有的實踐教學成果都必須主題鮮明,必須圍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中的某個知識點展開,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學科內容;其次,邏輯必須清晰嚴整。所有的實踐教學成果必須思路清晰,邏輯嚴密。
4.知識性、趣味性與思想性并重的原則。高校大學生的所有實踐教學成果在注重知識性、趣味性的同時還必須強調思想性,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刻思想武裝大學生的頭腦,真正達到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所有實踐教學成果,一方面要蘊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中的豐富知識,也要采取新穎多樣的形式,增強其趣味性;另一方面要蘊含深刻的思想和正確科學的價值導向,要用馬克思主義深邃思想和科學價值導向引領大學生健康成長。
5.參與度高的原則。這一原則主要適用于網絡實踐教學。所有大學生只有在網絡教學平臺積極參與所有網絡實踐教學活動包括完成網絡調查問卷、搶答、討論、辯論、完成網絡作業,學習網絡教學視頻等,才能獲得高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師應根據以上五個原則給學生的實踐教學成果以客觀公正的評價,給出一個合理的分數,并計入平時成績。只有當學生認知到教師對他們的學習成果給予了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去,不讓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新模式具有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線上實踐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與能力增長相統一的四個方面的特征,若將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加以運用推廣,并對大學生的實踐教學成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且有效納入到學生的平時考核中,提高實踐教學成績在平時考核中的權重,就能極大地調動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也有利于廣大大學生更深刻地領悟深邃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提升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長大學生的見識、才干和實踐能力,真正達到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