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雪
摘?要:邊境農村地區基層黨組織是黨在邊境農村地區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提升邊境扶貧效能中起著示范引領、橋梁樞紐、服務保障的作用?;鶎狱h組織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影響著脫貧攻堅的成效。當前邊境農村基層黨建在助力攻堅脫貧的過程中存在著缺乏組織力,戰斗力較弱、服務能力不足、治理理念落后等問題。位于中越邊境的靖西市,狠抓基層黨員隊伍建設、著力提升組織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黨建+”的扶貧模式,以黨建助推攻堅脫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靖西市以基層黨組織助力脫貧的實踐經驗對邊境農村貧困區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邊境農村;攻堅脫貧;作用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4.008
0?引言
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邊境穩定,黨和國家非常重視邊境地區的發展狀況,針對偏遠落后的邊境地區,在交通、貿易等方面進行了政策上的傾斜,促進了邊境地區的發展,但是由于邊境地區地處偏遠、生態環境脆弱,發展基礎薄弱,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很多地方仍然沒有完全摘掉落后貧的帽子。在這關鍵時期,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扶貧工作的作用,補齊基層黨建的短板,是當前邊境農村地區各基層黨組織和扶貧黨員亟待解決的問題。靖西市將基層黨建與精準脫貧深度融合,以基層黨組織助力脫貧,為邊境貧困地區完成脫貧攻堅的重任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1?邊境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攻堅脫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基層黨組織是在邊境農村開展扶貧工作的前沿平臺,是扶貧工作的一線指揮部,在攻堅脫貧中起著重要作用,有助于強化脫貧攻堅的效能。
1.1?在提高邊境農村脫貧效能中起著示范引領的作用
邊境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戰中起著示范作用,引領著貧困群眾走向致富之路,解決好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最關心的貧困問題。這是我們黨落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必然選擇,是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作出的回應。邊境地區因自身的特殊性造成的扶貧工作的難度和廣度同時也要求基層黨組織做好示范引領。首先是政治方面的引領和示范,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開展工作的基礎,是農村治理的主體,在農村的建設發展中起著領導核心作用,因此基層黨組織應利用自身優勢,使群眾緊緊團結在中央周圍,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使群眾認可且落實黨的政策,堅定在黨的領導下實現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凝聚群眾脫貧致富的力量。其次是思想上的引領和示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既要扶智更要扶志,邊境貧困群眾只有擺脫貧困意識,樹立脫貧志向才能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對貧困群眾的思想教育上起著引領示范的作用,帶頭擺脫落后的思想,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斗志,引導貧困群眾由被動脫貧轉向主動脫貧,實現“造血式”脫貧。最后是行動上的引領和示范。基層黨員在邊境農村扶貧的奮斗中起著引領作用,是貧困群眾的致富領路人。農村黨員作為致富帶頭人,勇于承擔發展風險,率先接受新知識,做新興扶貧項目的先行者,為貧困群眾做行動上的表率,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旗幟作用,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
1.2?在提高邊境農村脫貧效能中起著橋梁樞紐的作用
邊境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和國家與邊境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中間紐帶。邊境地區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邊境農村開展工作的基礎平臺,對農村貧困地區的發展實況最為了解,這也使其成了協調各部門及各個社會力量參與脫貧的中間紐帶,在扶貧工作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和使命,發揮著橋梁樞紐的作用。其橋梁樞紐作用主要體現在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達和相關政策的解讀和落實上。一方面,基層黨組織擔任解讀及落實中央及上級組織相關政策的功能,扶貧黨員干部具有向貧困群眾傳達中央的扶貧政策及結合地域優勢將扶貧政策落實到具體的貧困戶上的職責。另一方面,邊境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和邊境人民群眾之間的溝通橋梁,應及時向黨和國家總結、匯報邊境貧困區的現狀、扶貧工作的進度以及扶貧工作開展所面臨的障礙及在扶貧實踐中的經驗總結,為相關部門及時調整扶貧措施提供可靠依據,從而實現因村施策、戶施策的扶貧工作格局。基層黨組織還擔任宣傳的職責。攻堅脫貧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僅僅單獨依靠某個部門是很難完成的,需要充分調動各個方社會力量參與到其中來,在這一過程中這就需要基層黨組織擔任宣傳的職能,積極宣傳扶貧工作的現狀,展示階段性的扶貧成果,動員各方扶貧力量,促進相關產業或項目有效推進,協調溝通幫扶機構,相關合作企業,及其相關職能部門,做到各個部門協同發力,各項扶貧政策均有效落實。
1.3?在提高邊境農村脫貧效能中起著服務保障作用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為貧困群眾提供服務的主要基礎平臺,農村的發展和治理都離不開基層黨組織。在攻堅脫貧任務的要求下,邊境農村地區需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服務保障作用。基層黨組織在扶貧工作中起著服務保障的作用是落實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必然選擇,也是邊境貧困地區提高扶貧效能的現實選擇,是我們黨的先進性的集中體現。邊境基層黨組織的服務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經濟領域的服務保障作用。基層黨組織作為邊境農村經濟的總抓手,為農村的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服務,通過挖掘特產農產品資源,推廣實用農業技術,加強技能培訓等方式使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民生領域的保障作用。因地理因素等的因素的制約,邊境農村地區民生事業發展落后,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就業、醫療等服務體系跟不上新時代的發展步伐?;鶎狱h組織是落實黨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的載體,是解決人民群眾民生需求的主要平臺。在攻堅脫貧的大背景下,基層黨組織應發揮服務保障作用,使黨的和國家的民生政策落實到每個貧困戶上,做到貧困群體兜底保障全覆蓋。三是文化領域的保障作用。貧困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也體現在文化層面,邊境貧困地區信息閉塞,文化基礎設施薄弱,且邊境地區是思想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易受境外各類文化的影響。為防止境外文化滲透,保障邊境的文化安全,促進文化發展,邊境基層黨組織具有提供基層文化資源,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職責功能,從而提升貧困群眾的文化服務需求,引導群眾形成主流價值觀,著手以黨的先進思想占據群眾思想陣地,增強邊民的對中國民族的認同,改變貧困群眾思想落后的局面,從文化上助力脫貧。
2?邊境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當前,我國邊境農村地區基層黨組織自身的建設與攻堅脫貧工作進度存在著不協調的矛盾,成為制約基層黨組織在攻堅脫貧中發揮作用的突出短板。
2.1?基層黨組織的引領示范作用沒有高效發揮
2.1.1?黨組織渙散軟弱
邊境農村基層黨組織,仍然存在著缺乏凝聚力,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這影響了組基層黨組織示范引領作用的發揮。一方面是組織管理形式已不符合邊境農村黨員流動性增強的管理需求。邊境農村地區地處偏遠,不少青壯年外出務工,其中也有不少的黨員,這些黨員只有逢年過節才回村,流動性較大,基層組織針對流動性黨員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使得流動性黨員長期沒有參與組織生活,導致黨組織缺乏凝聚力和活力。另一方面是組織形式已不符合邊境農村產業化的經營模式。當前農村的大部分地區都開展了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已出現農業園區,產業協會等經濟實體,有些鄉村已有合作社,但是游離于村級黨組織之外。此外脫貧事業是一項大工程,部分邊境農村基層黨組織仍舊以行政區作為劃分組織的憑據,在單一的組織模式下,各村組織各自為戰,難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共同發展,特別是貧困村級組織,能力有限,缺乏發展經驗,僅憑一己之力難以應對扶貧工作中的難題,已不符合新時代下邊境農村扶貧項目規?;陌l展要求。
2.1.2?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難以發揮
農村基層黨員是農村脫貧致富的參與者,也是主要帶頭人,是在脫貧攻堅事業中起著模范帶頭作用。但是,在邊境的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脫貧行動上思想領悟上的示范帶頭效果不突出,沒有扮演好領頭羊的角色。首先,基層黨員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帶頭脫貧致富能力有限。邊境農村地區中老年人留守村莊,青壯年人外出打工,中年黨員占多數,青年黨員占少數,黨員年齡跨度大,且以大齡黨員為主,由于年齡限制,致富帶頭人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學習吸收能力較差,缺乏創新思維和闖勁,削弱了黨的攻堅脫貧的戰斗力,沒有成為群眾的標桿,無法帶領群眾尋找正確的致富路子。其次,基層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還體現在部分黨員缺乏先鋒意識和黨性修養。邊境地區基層黨員既有固守邊關的重任也肩負著帶領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使命,因此不能忽視對基層黨員進行黨性教育。但是邊境部分地區忽視黨員的黨性教育,黨員教育活動少,教學形式單一,這造成了基層黨員黨性意識的淡薄,沒有把在攻堅脫貧事業中充當先鋒戰士當作是黨員的義務和使命,這直接影響了黨員先進模仿作用的發揮,挫敗扶貧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無法在扶貧建設中做表率。
2.2?基層黨組織的服務保障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2.2.1?扶貧干部服務貧困群眾的意識薄弱
人民群眾是實現攻堅脫貧的主體力量,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深入群眾,引導群眾,發揚群眾的根本力量。但是部分黨員在服務意識上與攻堅脫貧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一方面是扶貧黨員的黨性覺悟不夠高,在邊境地區出于維穩和扶貧的需要,黨員的黨性修養更應重視。但邊境農村地區觀念落后,部分黨員黨性覺悟不高,沒有領悟到攻堅脫貧的緊急性和必要性,僅以扶貧任務作為服務的依據,忽略了貧困群眾的實際需求,沒有擔起扶貧干部應有的責任。其次是攻堅脫貧的信念不堅定,邊境地區信息閉塞,觀念落后,部分扶貧黨員仍然存在“等”“靠”的思想,缺乏脫貧的信心和決心,對我國現階段的脫貧政策和措施缺乏理性的判斷,對邊境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閉塞的交通等貧困障礙產生畏懼心理,更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艱巨的任務缺乏信心,對帶領群眾擺脫貧困缺乏恒心。
2.2.2?部分扶貧干部服務群眾的底子不足
農村基層干部是深入扶貧一線的直接政策執行者,其自身的服務能力影響著整體脫貧成效。但是邊境地區因落后、貧窮,扶貧人才稀缺,部分扶貧干部的綜合素養和扶貧能力仍未達到攻堅脫貧的要求。一是理論功底不足。村級干部領悟政策的核心是高效開展扶貧工作的基礎但是部分干部在深入貧困戶宣傳時暴露了關于扶貧理論知識方面的短板。二是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在深入村戶開展扶貧工作的過程中遇到突發問題,不能靈活變通,缺乏創新的方法,及時解決,三是服務貧困群眾的方法不科學。服務方式上簡單化,部分村級組織扶貧仍然延續以輸血式扶貧方式而忽略了輸血式的扶貧方式,直接給貧困戶現成的物資資助,既不扶“智”,也不扶志,沒有激發貧困戶的扶貧斗志,沒有引導貧困戶培養自我發展能力,導致貧困戶還面臨著再次返貧的風險。服務內容上缺乏針對性,調查中發現邊境地區部分農村組主要以“兩不愁,三保障”作為硬性服務指標,圍繞該指標提供服務,而有的黨組織忙于應付各類扶貧材料上,其提供的服務內容與貧困戶的實際需求不匹配,這給貧困戶徹底擺脫貧困設置了障礙。
2.3?基層治理理念相對滯后
基層黨組織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中間紐帶,也是基層治理的主體。邊境地區基層黨組織治理理念相對滯后,最突出的問題是法治觀念滯后,沒有充分調動群眾廣泛參與到社會治理當中。雖然邊境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了進展,但是多數群眾的陳舊觀念仍沒轉變,部分黨員也存在這樣的情況。一些農村基層黨員法治意識薄弱,在處理扶貧過程中存在的利益沖突問題的時候不能科學引導群眾運用法治的思維去解決沖突,仍然存在濃厚的“人治”思想。其次,根據調查,邊境基層黨組織在開展扶貧工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群眾參與度低、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扶貧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因為是邊境農村組織對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參與攻堅脫貧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不能動員貧困群眾積極主動加入到脫貧項目中,沒有能夠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斗志,也沒有能夠組織和發動社會各力量,凝聚攻堅脫貧的強大合力。
3?推動邊境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積極發揮作用的建議
3.1?推行黨建聯建模式,提升黨組織力
邊境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邊疆穩定的重要力量,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推行黨建聯建的模式,不但為扭轉邊境農村地區基礎黨組織基礎薄弱的嚴峻形勢,而且可以實現共享交流,可實現優勢互補,實現邊境黨建的資源整合共同發力,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和服務保障功能,聯合發揮組織優勢,為攻堅脫貧提供組織保障,聯合推動邊境地區的發展,加速邊境貧困脫貧進程。靖西市給予基于抵邊貧困村黨組織組織力渙散、組織基礎薄弱的實際,創新抵邊基層黨組織黨建聯建模,推行支部共建制度,由先進黨組織牽頭,開展支部聯聯謀聯建提升邊境貧困村黨建水平,實現邊境基層黨建一體化建設,打造組織力強,脫貧能力強的黨建聯盟。以龍邦鎮為例,靖西以龍邦鎮試點利用了龍邦口岸創建國門黨建聯盟區,由黨委帶頭,將跨境經濟合作區邊防衛生院、黨組織與該鎮的抵邊村黨組織對結聯建,建立民主議事等工作機圍繞貧困村組織建設問題、脫貧問題開展工作。總之靖西將農村黨支部、社區黨支部、專業合作社、深入推進邊境黨建工程通過聯建模式助力抵邊貧困村的黨支部,打造了具有靖西特色的國門黨建聯建的立體模式,形成邊境黨建聯動的格局,進一步提升了組織力,為實現靖西興邊富農的目標提供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3.2?堅持四個引領,強化領導核心地位
邊境層黨組織是邊境地區脫貧一線的核心指揮處,應始終堅持堅持“四個”引領,促進引領核心作用的有效發揮。一是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增強黨員的政治動員力,把黨中央的相關政策落實到每個貧困群眾當中,通過開展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扶服務人民的責任感好使命感,把把黨員的身份自責義務與攻堅脫貧工作高度結合起來,提高思想政治站位。靖西市以兩會一課為教育主題,開展黨員黨性教育培訓,引導黨員將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一致為實現共同富裕而努力。二是突出行動引領,基層黨組織走好行動表率,以實際扶貧行動帶動貧困群眾廣泛參與到扶貧事業當中去。靖西基層黨組織配好“頭雁”為各村級集體經濟發力,選配強291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員,并以每個村配3-5名干部作為領路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三是重視思想引領,黨員要做好自身的思想改造,做好表率,克服落后思想,黨組織應以通俗的方式開展扶貧思想的宣傳。四是靖西南坡鄉堅持黨建引領,積極宣傳南坡鄉人民自力更生的典型,激勵南坡人民立志脫貧引導并鼓勵貧困戶增強自我造血能力,由被動脫貧走向主動脫貧,形成了經典的南坡鄉精神。靖西市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學習南坡鄉精神,根本上解決了內生動力的問題。
3.3?重視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增強戰斗堡壘作用
3.3.1?重視基層領導班子的建設
基層黨組織作為基層打贏攻堅脫貧戰的指揮中心,其中支部骨干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因此必須要抓住這個“關鍵少數”。靖西構建攻堅脫貧的幫責任鏈,落實好鄉鎮第一責任人責任,強化駐村第一書記和兩委干部幫扶責任,增強基層扶貧干部的扶貧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在村干部管理方面,靖西建立黨建扶貧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多層級、多手段激勵在扶貧事業中取優異成績的村干部和優秀村兩委班,激發干部隊伍活力子。在后備人才培養方面,積極培養后備村干部,通過分類選派好,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積極培養后備村干部,為抵邊貧困地區實現興邊富農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干部作風建設方面,靖西市在扶貧領域開展專項開展“六緊盯”行動,嚴肅扶貧領域腐敗之風格紀檢督察部門監督責任,展更好的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提供了作風保障。
3.3.2?加強基層黨員隊伍建設
要在脫貧攻堅戰役當中充分發揮基礎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就應重視對基層黨員的培養,塑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扶貧生力軍。一是針對邊境基層黨員開展黨性教育的培訓,使黨員堅定為黨和人民服務的信念,領悟到自身擔當著固守邊關的重任和帶領人民群眾攻堅脫貧的使命,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中始終保持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良好的優良作風。靖西全面推行兩學一做學習常態化,創新推行三會一課,創辦黨修養專題培訓班,提高基層黨員的黨性修養。二是積極培訓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增強帶頭人的致富能力。靖西著力培養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通過整合市委黨校資源,涉農部門教學資源,發揮習近平講習所、農家課堂等實訓基地的優勢,對農村黨員開展實用技術、就業技能培訓,力培養全方位的服務于扶貧結,一支懂農村、會扶貧、懂農民的高服務水平的扶貧隊伍。
3.4?探索多種黨建+的模式,創新服務方式
攻堅脫貧已進入收官階段,但邊境貧困地區仍然存在難咬的“硬骨頭”,基層黨建的服務功能不能有效發揮,這要求邊境農村地區基層黨建要突破傳統的黨建思維。靖西結合自身實特色,成功探索出黨建+模式的下的邊境地區脫貧之路,創新了黨建發揮服務保障作用的方式,在實現脫貧提供服務保障的功能的同時也促進黨支部的發展。
3.4.1?黨建+產業,點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引擎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造特色集體產業是打好攻堅脫貧戰的重要基礎。邊境地區處偏遠,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應采取黨建+產業的發展模式,為集體產業發展的注入新的動力。靖西把村級集體經濟擺在突出的位置,結合靖西特色以三種一養的產業為有效抓手,以黨建為引領,發揮黨建的服務功能,抓手推進發展。一方面,黨組織引導村民成立村合作社務實村集體經濟的領導機構,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此外黨組織鼓勵村級組織采取”黨支部+合作組織+貧困戶”模式,提高了村級集體經濟的治理水平。另一方面,明確市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第一書記)“三級書記”相關責任,落實村級集體經濟的責任機制。
3.4.2?黨建+群建,助力易地搬遷新發展
易地搬遷是對于因地理位置致貧的貧困區實現攻堅脫貧的有效手段,在搬遷后續幫扶工作中采取黨建+群建的共治模式,有益于推進黨群工作雙效推進,加速脫貧進度。靖西市建立異地搬遷安置點后,成立康城社區,充分發揮黨建的優勢,鼓勵并支持群團組織中的黨員入組,以黨員紐帶,成立黨群服務中心,形成黨群共治攻堅的網絡化管理,為群眾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平臺,成功打造了黨建+群建助力脫貧模式。此外社區協同黨群服務中心,將黨建資源轉化為扶貧資源,協助建立扶貧車間為貧異地戶提供就業崗位,配套教育衛生服務站,進一步解決異地搬遷后續防止返貧的問題??傊诋惖匕徇w后續幫扶工作中創新使用黨建+群建模式,能夠更要有效的團結群眾,實現新設小區高效治理的同時發揮黨建的服務保障功能,整合黨建資源,實現從就業、教育等各方面面進行幫扶。
3.4.3?黨建+邊貿,拓寬邊民致富新渠道
“一帶一路”是我國邊疆獲得發展的重要平臺和載體,邊境地區可利用自身的地理優勢搭上“一帶一路”建設的快車,以黨建資源助力邊貿發展,開展邊境互市貿貿易,帶動邊民進行創收。靖西立足自身與越南接壤的地理優勢,將自身邊境優勢與黨建資源相結合,以黨建為紐帶,揮黨建的組織優勢和保障服務功能,探索中越邊貿發展新路子,促進邊民脫貧。在黨建+邊貿扶貧模式中,靖西于突出黨員帶領邊民共富的責任,出臺紅利政策鼓勵邊境村級黨組織或者黨員帶頭,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成立邊民互市貿易合作社,引導邊境村成立合作社,推行支部+邊貿互助組模式成立151個便民互助組。參與邊民互助組,其中最為顯著的代表有:龍邦成立了邊民互市貿易區。龍邦鎮已成立5個互助組,由村兩委成員或者村民小組長擔任互助組組長,抱團開展邊貿,形成興邊富農的局面。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2]徐明強,許漢澤.新耦合治理:精準扶貧與基層黨建的雙重推進[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3]李鵬.靖西“6大工程”強黨建促脫貧[N].百色右江日報,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