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 張永秉 何平
摘 要:在醫藥產業轉型及“四個最嚴”藥品監管改革背景下,我國對藥學類人才能力素質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本文基于藥學類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視角,深入分析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并探討優化對策,以期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藥學類創新人才培養改革提供思路。
關鍵詞:協同創新中心;藥學類;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6.028
自2015年以來,我國開啟了“健康中國”的戰略部署,推進了供給側改革“四個最嚴”的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對藥學類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以記憶和模仿為主的單一課堂授課形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一專多能的復合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的需要。2019年0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要更加注重以德為先、知行合一、融合發展、共建共享,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索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鏈條、網絡化、開放式協同創新聯盟。這進一步強化了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2011計劃”),明確了藥學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要充分發揮協同創新中心作用,注重加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比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創業能力以及高尚的職業素養。但我國藥學類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起步較晚,在運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思考和改進,以確保培養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藥學應用型人才。
1 藥學類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人才培養面臨的突出問題
協同創新模式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藥學人才的發展趨勢,藥學類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和人才培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仍存在協同創新主體之間的合作比較松散,人才、信息、資金等資源共建共管共享機制還不夠完善等問題,尚未形成深度融合、正向循環的協同育人合力以及資源效用最大化的協同體系,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1.1 協同創新主體參與深度不足,人才培養方向與實際需求存在偏差
藥學類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仍多為院校單兵作戰,企業、行業組織等協同主體在學科和專業建設、課程設計、學生培育方面缺乏長期、規范的聯動,追求短平快的協同合作現象較為突出,各協同主體間也缺乏高效的溝通交流機制,這導致我國藥學類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過于注重教授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搭建學科體系,以至于忽略了或者由于實踐資源不足,無法實現學以致用的終極目標,缺乏實踐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對于藥品研制生產新技術、新方法、新標準了解不夠,對醫藥產業和監管政策也不夠熟悉,畢業生的知識儲備和職業能力與行業發展和企業實際用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1.2 資源共享機制不完善,協同育人合力不足
受制于利益關系模糊、戰略發展方向差異、政府宏觀政策引導和支撐力度不足等原因,協同創新中心各主體對于人才資源、科研資源、實踐資源、資金、信息等資源共享方面亦缺乏聯動性以及剛性約束機制,協同創新積極性不高,導致創新資源閑置率高,人才培養所需的優質教師不足、實踐基地少、創新研究經費不足等諸多體制機制問題。協同創新優質資源未能轉化為協同育人的合力。
2 藥學類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人才培養改革對策研究
藥學類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是一個包含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企業、政府等多個利益相關者在內的創新聯合體和利益共同體,其建設的核心就是要實現多元主體間的緊密協作,并在知識、資源、能力等方面進行優勢互補,形成正向循環的協同育人合力。針對協同創新中心人才培養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出如下對策。
2.1 完善協同創新政策保障體系
高校、科研院所是學術性組織,具有行政管理的屬性,而企業以營利性為目標的,管理機制比較靈活,注重效率,兩者在利益訴求及戰略發展方向雖有相同之處,但也存在差異。這導致高職院校與企業、行業協會等合作多停留在教師走訪實踐、學生參觀實習等淺層次合作上,要促使各主體實現共同育人、共享資源、共創科研成果的深層次長效機制,還需發揮政府的先導作用,協同學校、行業企業出臺專項政策明確各主體責任分工、解決各主體間利益分配的矛盾、打通溝通交流渠道,消除協同主體的“后顧之憂”,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促進資源流動起來,實現效用最大化。
2.2 共商共建育人機制,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質量
藥學類高職院校發展要從以往閉門造車的方式向多元、協同、開放轉變,吸納多方主體共同商討行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方向,共商育人機制,共建學科和專業體系。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高校主“建”,打造專職和兼職并舉的師資隊伍,聘請企業的技術骨干、行業專家、政府資深專家學者作為兼職教師,另一方面不定期讓學校的專職教師深入企業學習業內先進的工藝、技術、質量標準,參與政府組織的藥品GMP、GSP、GCP監督檢查共培共享項目,深入學習藥品現場核查等監督檢查工作技能。專、兼職教師在協同工作中打造高質量系統化課程內容,健全學生知識體系,培養貼近行業發展需求的人才,使得畢業生在工作崗位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高校專職教師的科研技能、學術知識也可以為企業技術攻關、質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為政府監督管理工作注入活力。
2.3 繼續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協同創新中心在注重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協同主體的參與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校企或政校聯合培養,實行雙選制和雙導師制,即:學生自主報名參加,校企或政校共同選拔培養,在學校有理論知識導師,在企業/政府機構有指定的經驗豐富的人員作為實踐導師;二是企業、行業協會或者政府給予專項資金,開設創新性實驗項目、創業模擬比賽等,教師充當參與者或者指導者,學生擁有充分的主導權和決策權。在實踐中學生可以充分鍛煉自主思考能力,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快速積累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從業道德。
3 結語
人才是醫藥行業企業創新發展、競爭力提升的動力源泉。藥學類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的育人使命就是發揮多元主體作用,集聚優質協同創新資源,培養適應新時代醫藥行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藥學類專業創新人才。只有不斷完善并加強藥學類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以“學以致用”為培養目標,以“用以致學、協同育人”為培養手段,發揮政校行企主體作用,共建優質資源,改革創新協同育人體制機制,才能讓創新應用型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結出碩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Z].2019.
[2]韋家正,成世龍.產教融合模式下職業院校協同創新中心的研究與探索[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06):9798.
[3]洪林,郭雷振.我國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探析[J].重慶高教研究,2016,4(01):7275.
[4]葉恒梅,程海潛,姜川,等.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03):137138.
[5]朱鵬.協同創新中心組織管理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J].高教探索,2013,(03):1518.
[6]協同創新,走行業與院校相互支撐共同發展之路[J].中國電力教育,2013,(03):1517.
[7]宋瑾瑜,張元寶.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08):114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