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要想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豐富學生的認知,受到思想的熏陶,利用定期的班會形式開展“閱讀與成長”話題的談話、感悟、交流與分享名人故事、童話……作為師生共同成長、共同分享的途徑。“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曾說過:“一個孩子如果13歲之前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生將很難養成這個習慣。”小學生正處于這一關鍵年齡段,如何抓住培養閱讀習慣的黃金期,正是我們目前所要做的一件事。一種緊迫感讓我意識到小學階段必須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責任之重,因為孩子們將受益一生!隨機寫作的訓練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與碰撞,可結合學生的現階段思想狀況進行短信方式的溝通,學生樂于接受,便于心靈的呼應。
課外閱讀的推薦與創設:
一、解決書源問題
農村小學條件實在有限,沒有專門的閱覽室,缺少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雖然學校購買了一批圖書,可并不都適合每一個孩子閱讀,豐富的圖書是保證學生開展有效溝通的源泉。自給自足的個人購買圖書集中到班級中分享,由一本書的分享變成四十多本書的共同閱讀,體驗分享的樂趣!班級中有圖書一角,關于書籍的管理,我只選擇一人負責整理圖書。至于借閱這一繁瑣事務,我制定了圖書借閱說明:每個月每個孩子要分享兩本書籍,借書和歸還時必須告訴主人,只能有一本書可以借閱,當第一本書歸還后,方可借出第二本書,這樣能保證書架上圖書的數目。這其中避免不了發生丟書、損壞、未上交等等諸多問題,每一次我都會依據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如丟書,我可以調查最后一次的借閱人,一般都是歸還時沒有及時通知主人,這樣本周就不能分享大家的好書了。丟書人可征求家長的意見,是否需要賠償,家長都很支持我的工作,至今沒有提出任何賠償問題的。我會第二天在班級公開表揚孩子及家長,讓學生轉達我對他的家長的理解表示感謝,是最棒的家長!效果真的不錯,這個辦法很奏效,也很少再發生丟書事件了。
二、推薦閱讀渠道
書源解決了,培養閱讀興趣與習慣就得從推薦好書、語文教學中的延伸擴展閱讀篇目、推薦當當閱讀,可以進行試讀、購買。推薦童書共讀、每晚睡前故事等微信公眾號。寒暑假推薦師生共讀一本書活動,像必讀書目《三國演義》《青銅葵花》選擇書目《草房子》《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窗邊的小豆豆》,還有一些有關動植物的書籍。書寫讀后感,開學后上開展讀書匯報、評選“小書蟲”活動。像《三國演義》的匯報課上,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人物進行評說,暢談自己喜歡的原因,不知不覺中英雄人物在腦海中樹立,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已埋下了一顆做人的種子,只等它生根、發芽……一節節生動、有趣的班會讀書課,讓我們師生之間酣暢淋漓的抒發,進行著深刻、高效的互動!
三、創設閱讀環境
閱讀需要相對安靜、整塊的時間,才能投入到書籍當中去。每天的晚自習是培養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機,我也正好利用這一條件,觀察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住宿學生除了自己帶的書,晚自習也可以借閱班級共讀圖書,這種不受任何干擾的環境非常適合孩子看整本書。記得剛開學時不到一半學生能看進去書,現在,經過半年的引導,大部分孩子都能長時間的走進書籍中去了。晚自習鈴聲響了,有的孩子還沉浸在故事當中,那一刻,我會情不自禁地給他拍張照,幸福在這一刻被定格……晚上和家長交流孩子的在校學習生活時,我會發張這樣的照片,不用我多說什么,家長就會說一出門,孩子就讓家長買些什么什么書,我想,這個孩子已經愛上了閱讀,可能他的成績并不十分突出,但是好習慣已經養成!培養閱讀習慣需要空間,相對安靜些;需要時間,長期做下去,需要引領,推廣去開展隨機寫作的布置與分享:
第一,記錄活動日記。
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升華,“寫”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學生想象力、感悟力培養的重要途徑。讓孩子們熱愛閱讀、樂于寫作。從寫活動日記中學會面對成功與失敗。
第二,各種節日日記。
各種節日日記,像三八婦女節、父親節、勞動節……開學初的新學期計劃、觀察日記(小動物、家鄉美景)、自然現象(霧霾、雪景)……隨機就勢而寫,甚至第一節課就開寫,學生特別愛寫這樣的小隨筆。這樣每學期下來,都會有10余篇小日記,親身體驗,感情真摯!每一次批閱,對于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我也會寫幾句心里話和孩子進行簡短留言式的情感溝通,總感覺有時這樣的形式學生更樂于接受,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這也是我長期與孩子們交流的一種方式。請三、兩個學生分享一下自己的佳作,更多考慮讓平時中等或偏下的孩子讀讀自己的作品,其中有很多孩子他們不太會運用寫作技巧,運用好詞、佳句,花體式的表達,但這樣的小練筆更具真實性、生活感。聆聽一下他們的內心獨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他,看到一個更全面的學生本人,激勵他、鼓勵他,讓這些孩子也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人生舞臺!
第三,作文實踐活動。
根據實際情況,如家鄉美景這樣的必寫作文,我會安排周末,讓孩子們走出家門,去他們心中的美景地點,拍攝家鄉風光照片,上傳班級微信群,一起欣賞,有的孩子拍攝的很唯美、有感覺,我們會評選“小小攝影師”,孩子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熱愛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擁有了一雙發現美的雙眼,提高了審美情趣!感悟生活中的美好與詩意,寫出來的文章不再枯燥、無味!學會做一個擁有生活情趣的人!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對作文課益處不言而喻,作文課上的話題源源不斷,驚喜不斷。
第四,師生共寫隨筆。
師生共寫隨筆,我也和孩子們一起記錄學習生活中的點滴故事。例如隊列比賽活動,我也寫下水文,第二天由孩子們先讀,我再將活動前期備戰、比賽瞬間、活動感受全程記錄,與學生分享、感受活動的樂趣,對比賽的真正意義深入剖析。其實寫下水文,也想給孩子做個榜樣,做好引導,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我手寫我心!這樣的課堂是師生彼此成長、教學相長的過程。
我們知道,多讀、多寫是學好語文的不二法則,想讓師生之間的溝通更有效、更靈動,抵達學生心靈深處,學生樂于接受,師生之間互相欣賞、彼此溫暖,就要以閱讀為引領,以寫作為渠道,讓師生的交流達到思想的契合,心靈的交融,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獲得最好的成長!這樣的溝通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