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波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思考能力又是關鍵能力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張楚廷教授指出:“教學,從根本上說,是思考著的教學引導著學生思考,又讓思考著的學生促動教師思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指出:“教師的職責已經是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的激勵學生思考”。下面結合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談談我對學生思考能力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基于經驗,引發思考
我們的學生不是帶著空空的那袋進入課堂,對于不少問題他們心中或多或少都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這是由他們長期的生活經驗或知識經驗所支撐的。只有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和已有知識出發,才會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思考的動力,知識才會在學生身上扎根,才會轉化為學生的素養。例如:在教學“倍的認識”這節課時,教材提供了小兔子吃蘿卜的情境。學生在整理后知道了三種蘿卜的個數分別是胡蘿卜2根、紅蘿卜6根、白蘿卜10根的信息。我先引導學生將圖中信息比一比然后說一說你能說出圖中哪兩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誰比誰多幾或者誰比誰少幾這樣的差比的基礎,以及在學習乘法口訣時積累的幾個幾的經驗。但是對于“倍”這個概念確是沒有涉及過。但是不排除部分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這個詞,所以在學生說出了兩個量之間有差比關系后我又向學生發問:“你除了知道紅蘿卜比胡蘿卜多4根以外,你還知道他們兩個量之間有著怎樣的數量關系呢?”這樣的一個問題逼迫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喚醒生活經驗從而說出“紅蘿卜是胡蘿卜的3倍”。但是“倍”的概念又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它不像是“差”可以通過一一對應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3倍的出現是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從哪里能看出來紅蘿卜是胡蘿卜的3倍是需要學生通過活動自主探究的。
二、活動探究、深入思考
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學生學習、探索、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活動。而這一過程又是學生手腦并用、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過程。有活動沒思考,活動就會變成一種形式、一個空殼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不同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習內容的本質。如在教學“倍的認識”是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對“倍”的本質的思考。
1.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當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出“紅蘿卜是胡蘿卜的3倍”時,引導學生觀察6根紅蘿卜,2根胡蘿卜,可是“3”在哪里呢?怎樣才能從圖上看出“3”?放手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擺一擺的方式找一找“3”。通過學生思考、活動,學生發現“倍”其實與“份”差不多,就是要知道把胡蘿卜(2根)看作一份的時候,紅蘿卜就有這樣的3份,所以紅蘿卜的根數就是胡蘿卜的3倍。而這樣的操作活動也為本節課的知識難點突破起到了鋪墊作用。
2.豐富資源,思考感悟
教學中有所感、有所悟的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收獲、有成長。根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般也涉及到感知活動、操作活動、認知活動、實踐活動、創造活動等多個層次。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使其有所思有所悟。如我在教學“倍的認識”時豐富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思考力的培養提供充分條件。①標準量不變,比較量變化,體會“倍”的變化。當學生明確了紅蘿卜和胡蘿卜根數的倍數關系后通過不斷增減紅蘿卜或者白蘿卜的數量讓學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倍。最后又提出,你有什么發現?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有的學生悟出有幾個幾就是幾倍,較好的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②標準量變化,比較量不變,體會倍的變化。在上一類變化的基礎上,改變標準量,再次激活學生的思維,進而引出同樣是紅蘿卜和胡蘿卜比較兩次的倍數為什么不一樣呢?新的矛盾沖突,使學生在反思與對比中體會到標準量的重要性,當標準量變化雖然比較量不變,但倍數關系也會隨著變化。③設置不同的情景圖但倍數關系是一樣的。并拋出問題“物品不一樣,數量也不一樣,怎么都是4倍呢?”讓學生在討論交流后得出倍的本質以及判斷倍的方法。就是先確定標準,再看另一個量里有幾個這樣的標準就是幾倍。
三、借助直觀、支撐思考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受到知識經驗、思維水平的影響和限制,經常會遇到一些很難用語言解釋清楚的概念,而幾何直觀為學生創造了一個主動思考的機會。學生能夠從洞察和想象的內部源泉人手,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和再創造,經歷數學發現的過程。本節課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圖,沒有圈一圈擺一擺這樣的過程如何把“倍”讓三年級的孩子聽清,聽懂,太難了。所以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數學的本質。本節課每一組倍數關系的呈現都借助了直觀圖的出現。把數量關系直觀化從實物圖到圓圈圖再抽象到線段雖圖層次不斷遞進但便于學生理解倍的本質,更讓學生積累了用圖示學習數學的經驗,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并為學生思考、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撐。
總之,思考能力是當前核心素養意義指導下學生最核心、最根本的學習能力之一,而從教育的角度講,思考強調的是自主性。是學生個體獨立自主的獨特思維,而不是被思維、被復制思維。所以教師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經驗、活動經驗創設問題情境,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引發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