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馨
2020春,每位老師都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個學期。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每年按部就班的開學,本著“停課不停學”的原則,所有師生都開始了線上教學。從復習到新授,從手足無措到胸有成竹,在面對變化時每個人都在積極探索,故而線上教學的每一瞬間都值得記錄、反思與升華。
線上教學,聞所未聞,沒有事到臨頭就總以為不可能實現,無論平臺的選用、網絡的配置,還是師生之間的交互、課堂管理的進行方式,還是學生的主體性、深入學習的實現方法都是重重困難。但俗話說得好“辦法總比困難多”,經歷前期探索、多角度學習、集體配合努力,大家都在摸索中快速的成長,從陌生到熟練、從線上教學新手到技能手段豐富在短暫的時間中得到實現。比如每節課的實現,課前先微信群里給出學習單讓學生做好預習、完成部分學習活動,課上通過釘釘平臺發起視頻會議、共享屏幕、用在希沃做好的課件進行討論、講授、學習,課下通過布置釘釘的家校本完成課堂活動的鞏固。這樣看起似乎平凡的一節課,實則飽含著老師多次探索、集體交流而得的不平凡智慧,每位老師都通過努力克服了諸多的困難。
通過這一學期的線上教學,我的收獲與反思頗多,也總結了如下經驗: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習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開展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區別于線下教學,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學生的主體性不容易實現,學生的學習多以淺層面的學習為主,時間與空間的分離導致的社區的缺失,師生、生生交互減少導致了學習中的社會性被隔斷,單一聲音與線性的視覺導致的形態單一化。那這些問題如何去解決呢?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學習活動的精細化設計、生動地串聯才能實現。
比如說,我在上平行線性質這節課的時候,就在學習單上提前布置了自己動手畫平行線、度量角度、小組討論的學習活動,學生們在課下以小組為單位找時間討論問題,然后通過課上進行交流、辯論,最后得到結論。以學習活動增加了生生之間的交互,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動腦學習、深入思考,這樣學生反饋好,所有人都積極完成預習、實踐任務。而課上分享時每個組表達本組思考,交流熱烈從而得到結論,這樣就能比較輕松的運用結論進行問題解決。就像專家所說:“學習活動設計是在線教育的核心內容”,要開展高投入性的教學就需要將教學活動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性設計。
二、課前要準備好學習任務單,課上要堅持讓學生做筆記,課下要檢查學生的任務單(筆記)
一份學習任務單,貫穿一節課的學習活動,完成任務,做下筆記,其實是學生思考、理解的一個過程。這樣學生經歷的學習就不只是單一的聲音與線性視覺,他有了和線下教學是一樣的思考過程。而且學習任務單上有一節課的活動安排,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前預習,更可以在課上提醒自己哪里是學習重點,這樣即使是偶爾不小心分神也可以快速回到課堂。但僅僅是學生完成也是不夠,還需要教師再去檢查,這樣做原因有兩點:1.不是所有學生都有自覺性,教師檢查任務單能更好地督促學生完成學習活動、提醒學生課上認真聽講。2.在檢查任務單的時候,教師能看到學生標注的重點、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本節課知識點及重點的把握程度,從而更精準的調整課堂安排。
這也是我在線上教學時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最開始,我只是要求學生做筆記無需上傳,但發現有一部分學生不做筆記,所以后來要求上傳筆記。通過筆記我又發現學生常常不能準確把握筆記的重點,筆記混亂沒有條理性,而且抄題浪費時間,所以我引導學生使用學習任務單,效果顯著,學生學習效率大幅提高。同時復習時,學生的復習材料更完整、成體系而非單獨知識點記憶。
三、線上教學要整合資源,資源比如微課、市區優質資源課、課件、線上線下材料,要將它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我通過和學生溝通、做調查發現,比起單純聽資源課,學生更愿意通過視頻會議聽自己的授課老師講課,但同時有微課、市區資源的插播他們又覺得更有趣。原因有兩點:一是多種教學活動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性使用更能引起學生興趣、進行主動學習,學生習慣自己老師的授課又對新鮮資源充滿好奇,;二是因為時間與空間分隔下,線上教學依靠網絡進行,但網絡具有不穩定性,視頻會議偶爾會網卡,這時學生能通過整合的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故而整合資源十分重要。
資源整合的使用方式分為很多種,一是在準備一節課時,文字版課件里還可以插入一些精彩的微課、優質課片段,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二是在課下把微課、優質課發給學生作為復習鞏固資源來進行學習;三是部分課堂可選視頻資源為主體,老師對學生不理解的部分進行教學;四是當網絡信號不好的時候,學生就可以直接通過視頻學習與交流完成學習任務。面對復雜的網絡情況,老師要做好多手準備才能有條不紊的完成每一節課。
四、線上教學要利用多方法進行交互,讓學生更有參與感
交互的方法多種多樣:一是借助微信群的交流功能進行互動。比如說我在利用釘釘上課的同時,讓學生在任務單、練習冊上完成題目,完成后拍照發到微信群里交流。這種交互,不僅有老師與學生的一對多交流,也有學生互相幫助,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及時訂正所學知識的漏洞。我們班開始時只有十名左右的同學愿意拍照上傳,在鼓勵、表揚下,學生逐漸像在線下課堂一樣發表自己的意見,每次都有至少三分之二的學生拍照討論。通常的,除了我會及時指出存在的錯誤,學生小組之間、師徒之間也會相互糾錯,學生參與感較強,也更愿意上這一節課,學習過程中的社會性得以延續。二是可以通過課堂取消靜音,學生自由發言進行交互。這時,需要學生提前確定好順序,依次進行。學生更愿意和同伴進行交流,這種交流可以滿足學生類似課堂上舉手回答時的表現欲與自豪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經歷過這么不平凡的一學期教學,我意識到,教育變革隨時可能發生,但沒什么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只要我們一直保持著一顆積極鉆研的心,所有難事都可以被化解。線上教學已然是我們的重要工具,這種變革帶來更多的是線上線下的融合,我們要直面線上的優勢——優質資源整合、時間空間即使分隔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這些對于學生發展都有一定的好處。面對變革,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積極面對,努力提升自身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