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鎮才
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教育發展不平衡是眾所周知的事,隨著經濟發展加快,教育的不平衡性顯得更加突出。怎樣讓經濟發展這個因素減輕對教育的產生不公平的影響,我建議采用按比例配額的方式錄取學生。
一、農村學校教育現狀
以下我以我市的情況簡單探討下農村教育情況。今年我市參加中考的學生人數大約1.7萬人左右,去年高考玉燕高中本科上線635人,華師附中汕尾分校本科上線586人,華中附屬高中汕尾分校本科上線189人,龍山和啟恩沒公布(不知道是因為公立學校不讓公布還是其他原因),還有一些普通高中幾十個到一百個左右不等,總共不到1500名(可能我統計有錯,準確數據有待官方公布),另外,華師和華中的生源包括來自汕尾城區,海豐,陸河等地,也就是說華師和華中的本科上線生不全是陸豐的學生,這么算下來,看到2019年陸豐本科上線人數大約1000名左右(數據可能不精確,不包括還有未公布的數據,希望實際數量能更多更好),1.7萬的初中畢業生,最后考1000個本科生,這個上線率大概6%左右,這個在整體看上,一百個初中生最后考6個本科生,看上去還是不難考,但是從個人來看,就相當于要在1.7萬人考到前1000名左右才能有機會考上本科,如果把考試看作一場1.7萬人比賽的話,勝出者要比1.6萬多人高分才能贏得比賽,這個難度是不容易的,全市80多所初中,往年優秀學生數量前五名學校幾乎包攬了全市1000名的名額,也就是說未來本科生幾乎都是出自這幾所質優學校,其他學校幾乎機會不大,農村學校要進入1000名以內的學生寥寥無幾,今年2020年的高考成績馬上要放榜了,期待有更好的成績。(以上個人分析,可能有錯誤,敬請批評指正)
二、農村教育落后的原因
目前看,農村小孩能考上本科的學生人數微乎其微,以前農村還沒引入私人學校之前,教育資源相對公平,學生之間的競爭也相對公平,這幾年,私立學校“蓬勃發展”,允許創辦私立學校的原意可能是為了刺激公立學校積極性,形成多種教育制度競爭從而助力教育發展,但現在看可能出現不少問題,以前公立學校還有一部分優質生源,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會帶動周圍的學生,也激勵學校教師的積極性,而現在,優質生源逐漸流向私校,私人學校成績優異進一步推高學費,高學費嚇退了大多數想上進但家境貧困的成績中等的學生,私立資本越滾越大,然后又反作用促進私立學校發展。我國現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學校發展不平衡必將長期存在。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落后地區學校教育情況不同,各自范圍內的學校類型也不相同,大體上看,貧困地區學校可分為“貴族式私人學校”、“鄉鎮公立學校”和“農村學校”,發達地區學校可分為“貴族式私人學校”、“公立學校”和“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讀私人學校”。
各類學校存在著客觀條件差異,這種差異性決定私立和公立學校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落后地區的學校差距越來越大,城鎮地區與農村地區的學校差距越來越大,經濟落后地區的學生想改變命運的越來越難,很多貧苦孩子最后只能讀一所大專,文章開頭提到本科上線的1000名學生中大部分來自私人學校和少部分鄉鎮學校,這種情況在農村更為顯著,城市的公立學校由于師資力量雄厚和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致使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僅從中高考成績去衡量)還能跟私人學校相比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私立和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則嚴重失去平衡,讀不上理想學校對個人發展必然會造成很大影響,對社會的整體發展也未必有利,為什么這么說呢?上文中提到的這1000名學生相當于是在溫室里成長起來的孩子,由這部分學生將來掌握社會大部分最優越的的資源是否有利于社會發展呢?私人學校天生比公立學校多太多的教育優勢,兩者處在不平等的條件下競爭,競爭的勝敗可想而知,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私人學校的孩子就像是打教育激素培養起來的(當然也有很多優秀學生,從來沒有要責怪這些孩子的意思,我們每個人都是市場經濟下的自然產物),不能“維分數論”決定人才的高低這是社會公認的事實,而私立學校為了迎合市場“高分數”的需求,采取的“教育”也是令人擔憂的,不是要否定私立學校,私立學校的存在確實也刺激學校教育的發展,只是,公立學校的孩子如能有機會去私立學校讀書的話也一樣很“出色”,我始終相信優秀的窮人家的孩子聰明才干不比有錢人家孩子差,因此,我提出不能按絕對的分數排名決定中考和高考的錄取資格,建議在各類學校中選拔出最優秀的學生作為更高一級學校的生源,國家對貧困縣的學生的分數錄取有一定的減低,按照同樣的思路,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的錄取也應該體現類似的選才思路,個人建議采用按“比例配額方式”進行中考和高考錄取改革,社會資源更合理分配,將有利于打破社會階層固化,有利于不同社會階層的相互流通,有利于社會的更加穩定發展,怎樣進行按比例配額錄取呢?
三、解決方案
(一)方案一
1.2.錄取人數比是6:4,既兩者的錄取比值是60%:40%,注意40%的比例是為了錄取保底人數,如果公立和私立學校的成績相差不多,則按自然方式錄取。如果成績相差巨大,則按比例配額方式錄取,比如總人數錄取1000人,則400人在公立學校按從高到低人數錄取,600人在私立學校按從高到低人數錄取。
(二)方案二
上述錄取方案只是初步想法,還不完善,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讓各高中和大學的錄取生源來自各類學校,更合理的促進教育。另外,方案中要劃定最低錄取分數,錄取的學生要求滿足達到最低分數,這個條件是為了能保證錄取的學生有能力接受高中和大學的教育,如何確立這個最低分數另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