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娜
立足于教育的角度,我們必須凸顯最重要的部分,即核心素養,它是當今學校教育的著力點和聚焦點。中小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核心,從文化基礎、社會參與、自主發展三個方面,凝練出科學精神、人文底蘊、健康生活、學會學習、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我們認識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之后,我們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體現呢?本文我以古詩詞教學為例,淺析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古詩詞教學創新。
一、對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古詩詞朗誦教學模式進行創新
以往我們教師指導學生朗誦是逐字逐句,一句一句教授給學生的,但是這種方法已經不符合高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如果將全部知識一下子灌輸給他們,他們沒有自己思維的加工,首先是難以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的,再者沒有達成培養其“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因此對于初中階段的詩歌朗誦教學我采取多種形式教學。
1.突破傳統桎梏,充分利用網絡
將朗誦教學延伸到課外。以《望岳》為例,首先我利用“最美誦讀”平臺,在網絡平臺上布置家庭作業,讓每個學生參與朗誦《望岳》這首詩的活動,然后進行網絡評比。這樣一來,有競爭、有對比,激發了學生朗誦的積極性。這種教學形式正是順應了“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模式。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極大地幫助。
2.課外延伸進行到底
對于詩歌朗誦,課堂內不但要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展示,同時我們把朗誦充分延伸到課堂外。我們在學校內組織詩歌朗誦比賽,不局限于本冊課本,可以是整個初中階段的語文書本里的詩詞。比如我們舉行了“書本里的藝術”朗誦活動,這樣一個活動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并且弘揚了傳統文化,這十分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詩歌教學中,對于詩歌內容理解、意境體會教學環節進行創新,突出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把傳統文化思想注入新的課堂教學是我主張的創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精神文明不能拋棄,我們應該從小就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和古人的精神思想。我主張在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古人的思想,古人的精神。比如說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還有佛家的思想等等,其實當我們了解了這些古代的思想,這對于理解詩歌的內容和理解詩人精神思想都是大有幫助的。如李白,他就是集合了儒釋道還有游俠等多種思想的一個人。我們讀他的詩,我們距離李白的生活的時代已經相當久遠。很多學生不理解為什么李白寫出來的詩怎么會是這種精神狀態的呢?所以我們結合了社會背景、個人背景后就差不多可以了解一些作者情況了。如果再加之對其思想進行深入了解,這更能引起學生的共情。其實對其思想的了解也是符合我們常規教學的,這屬于了解詩歌寫作背景范疇。
以李白的詩歌為例。
1.我將李白部分詩歌中出現的歷史人物做了整合研究,因為李白經常借用古人來明志,甚至有的詩人以古人自比。通過研究這些詩歌中出現的人物,對于詩人內心世界的了解是十分有幫助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我將李白詩歌中歷史人物按照其個人生平事跡分類總結,基本分為如下幾大類:體現儒家思想的人物、體現道家想想的人物、體現游俠思想的人物等。并結合李白對詩中歷史人物的態度、評價以及李白個人生平經歷、思想傾向分析并闡述出李白痛苦而復雜的思想感情。此番知人論世對于詩歌的理解幫助極大。
2.教學實踐。將傳統文化知識慢慢的滲透給學生,我在平時教學中就常把這些思想灌輸給學生們,這些常識性的東西不一定集中起來講解,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我是逐漸滲透的。還有利用自習時間給學生播放傳統文化的視頻。這樣由簡單的理解詩歌內容上升到精神層面的共鳴,這對于“核心素養”培養是極有幫助的。
三、對于古詩詞情感的把握,創新體現在結合時代精神
從詩歌中學到的情感結合時代氣質,把當代愛國思想融入到詩歌教學。《資治通鑒》有云:“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可見德比才更重要,在當今教學中,我們仍要樹立此道德觀念,重視學生品德的培養。那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體現創新呢?我主張要結合當今時代精神,把當今愛國思想融入到教學中去。我會在講課前后布置一個作業,讓學生在網絡上搜集一些資料。資料都是圍繞所講課文的內容布置的。
如以《望岳》教學為例,當我講到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時,學生會領悟到這體現了杜甫不怕困難、勇攀絕頂、積極向上的精神,而這種不怕困難,積極進取,勇攀絕頂的精神是否適用于今天?在當今社會是如何體現的呢?這時候我會讓學生思考我國各個領域人才是如何做到不怕困難、積極進取、勇攀絕頂的,如何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到這種精神的。并且在之前我讓學生搜集了具有“不怕困難,積極向上精神”的人物。我在講《望岳》這首詩的思想的時候播放了一個視頻,叫做《致敬在每個崗位努力奮斗的人》,這里面有每天凌晨起床清掃大街的清潔工,有日日夜夜奮戰在搶修第一線的電力工人,有妙手仁心救死扶傷的醫生等等。中國能有今天的發展,當今社會的穩定離不開這些平凡的建設者。就連最平凡的我們都具備這種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那些時代的偉人、民族的英雄就更不必說了。這種精神品質在我們當代社會到處都是。其實課堂中引入這一環節就是對于本課的升華了,這也是核心素養背景下創新的意義。我們不光傳授了表面的知識,我們也將這種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植入了學生的思想之中,讓其受用終身。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融入這些新時代的精神和愛國精神,就是在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體現,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此環節設置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讓學生對于詩歌的了解加深了印象,真正做到了將表面的文化知識轉化為了學生心中不易磨滅的文化素養,我想這就是我們主張創新教育的意義所在。
本文我從三個方向談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古詩詞教學創新,分別是從古詩詞朗誦、詩歌內容、詩歌情感三方面的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在當今重視“核心素養”大背景下的今天,我們仍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新時代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