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幼兒教育生活化也成為幼兒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引發相關部門和人員的思考。本文通過對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初步解釋引起人們的思考,指出目前階段幼兒教育生活化當中的不足,并著重闡述了幼兒教育生活化目標確立的相關內容,參考具體的實踐教學案例,提出具體的策略分析,期望能夠對幼兒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提供支持。
【關鍵詞】? 幼兒教育;生活化;實踐策略;分析
幼兒教育是整個系統化教育的初始階段,為以后教育工作的良好展開奠定了基礎,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認知以及學習習慣,從整體上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興趣。幼兒教育生活化是符合幼兒學習特點的教學模式,可以將幼兒的生活與學習進行緊密聯系,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發展。
一、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不少幼兒園教學內容、方式與小學教學類似,忽視了兒童天性的發展,在教學活動中以灌輸式的教學為主,忽視了幼兒園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這種教育方式更偏向于小學教育的模式,不利于兒童的身心發展。真正恰當的幼兒園教育應該是在游戲中發展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自身情感和雙手的探索去了解世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到知識。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育會讓很多幼兒園的兒童在還沒有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主要原因就是幼兒園課堂上所傳輸的內容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范圍,讓幼兒覺得很枯燥,脫離了這一學齡段幼兒正常的生活環境。
二、幼兒教育生活化的目標確立
1.幼兒教育生活化目標確立的依據
幼兒園教育要具有生活化這個目標確立的依據如下:從幼兒自身來看,在幼兒時期,身心發展都應該受到重視,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特別關注幼兒本身的一些發展特點,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身體上要注意各發展時期的特點,心理上要關注幼兒自身的想法,從實際出發,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讓其發展自己的個性,同時不能忘了社會化。
2.幼兒教育生活化目標的具體確立
從幼兒自身的需要出發,幼兒生活化教學的目標包括: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讓幼兒擁有一定的照顧自己的能力;提高幼兒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幼兒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他們參加藝術活動,養成熱愛生活的好習慣。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進行分段,不同的年齡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對幼兒實施教學。在時間的選擇上,也可以分成一周的目標或一個月的目標等,不急于求成,一步一步有規律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具體對策
1.建立生活化的幼兒教育理念
首先,實現幼兒教育生活化,需要開展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教學內容,這需要幼兒園教師具備從生活世界中提取教學素材,并將相應的教學價值觀念與幼兒園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這樣有助于幼兒園的孩子對周圍生活環境的理解。例如,幼兒園的孩子在某些生活能力上有所欠缺,有的幼兒不會自行上廁所,此時,教師不能直接批評孩子,相反,教師應該根據當時的情況,了解孩子為什么不會自己上廁所。在了解后,給予孩子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這種情境式的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的教學理念,更有助于幼兒園的孩子學會生活技能和學到生活經驗。
2.根據幼兒的情感及認知特點,培養感知力
幼兒園的孩子絕大部分的感知力較其他階段的孩子感知力稍差,因此幼兒園的孩子對生活的感知不強。這是由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得到培養,從生活的角度出發,有利于培養孩子們的感知力,從而提高孩子們對生活的感知。培養幼兒園孩子們的感知力,首先要給予孩子們充分感知生活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夠在感知生活的平臺里,以自己目前的人生經驗,去探索生活中的奧秘。在帶領學生感知生活的途中,幼兒園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孩子一些引導,增加幼兒感知生活內容的深度,從而讓孩子們能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真諦。
3.幼兒園教學模式注重趣味性,讓幼兒在“生動有趣”中學習
若想讓幼兒園的孩子像小學生一樣安靜地坐在教室里學習是不可能的,因此幼兒園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避免教學內容過于死板,可以設計一些讓孩子活動的課程。例如,可以選擇畫畫、唱歌、手工制作等教學內容,不僅適合幼兒學習,還有利于在學前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藝術感知力。教師在評判學生作品時,嚴禁用成人的評價標準去評價幼兒的創作,因為孩子們都是從他們的角度,以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想象創作出來的,這些作品里包含了孩子們對世界的認知,因此教師要多給予孩子們鼓勵和肯定。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是生活化教育展開的重要實踐基地。要重視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具體實踐工作,通過幼兒教育生活化,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潛力,實現幼兒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光麗.幼兒園數學集體教學活動生活化的實踐策略[J].科技資訊,2019(28).
[2]吳美玲.開展生活化的幼兒園活動區游戲的有效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 2019(0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