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校
摘要:如今是互聯網時代,中國的經濟和互聯網技術在本世紀飛速發展,21世紀是互聯網世紀,在現代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傳統的中學德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德育教師在德育課堂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學校德育教師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網絡技術,正在創造一種提供高質量通識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必須建立良好的家長與教師溝通機制,保持溝通暢通,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不斷提高德育課堂向高效課堂的發展,全面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家校合作、互聯網時代、教育模式
一、互聯網時代與家校合作教育
21世紀,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當前的教育要求德育工作者整合現有的技術資源,實現家校合作教育在德育過程中的效果,一般指現有的網絡終端和移動設備的整合,學校、教師和家長為中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監督和指導。老師和家長都知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使用這些網絡終端和移動平臺,例如,瀏覽網站或使用微信、?qq 等聊天工具進行學習。透過這些網上學習平臺,學生可首次取得高峰期學習資料及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借助這個平臺,學生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自己的學習動力,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二、互聯網對家校合作教育的影響
在“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下,家校合作教育應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單一性、滯后性、被動性等弊端,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學校教育平臺、微信群和?qq 群使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擺脫時空的限制,實現及時準確的定位。家長亦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表現,教師亦可在學生離校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讓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及選擇教學模式時,對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通過“網絡”模式,我們可以更有針對性和持續性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
三、傳統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首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存在時間沖突。班主任不僅要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日常學習和家庭關系。學校在進行家校聯合教育活動時,班主任顯得不稱職,時效性不能得到保證。其次,家校合作教育的溝通模式缺乏多樣性,相對單一。在過去的家校合作教育中,只有教師把他們稱為學生的家長或者每學期舉行家長會,這種做法既不有效,也沒有針對性,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家校合作教育的問題。例如,班主任在家長會上沒有有效地溝通。班主任單方面向家長通報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家長只能扮演觀眾的角色,而沒有機會發言和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很難發揮家校合作教育的作用。
四、網絡時代的家校合作教育措施
在當今社會,人們每天都在使用微信和?qq 通信軟件,通過多人對話和聊天功能進行更密切的交流和互動。在家庭學校教育中,使用微信群和?qq 群的作用不可低估,老師可以設置微信群,并邀請家長加入群聊。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將更加緊密,班級的發展和建設將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你可以在微信或?qq 群上傳工作完成狀態和考試結果等信息。通過觀看群聊信息,家長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作業和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監督。此外,家長亦可透過小組討論,與教師討論如何適時教育子女,不斷提升子女的綜合文化知識。在我的班上,有一個學生的基礎很差,經常不能在家做作業。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喪失,他無法在課堂上振作起來。觀察到這種現象后,我主動用微信與父母交流,告訴學生們我可以用微信問一些我不懂的問題。通過微信,這個學生每天晚上都用圖片或視頻問我問題。與家訪相比,在微信上提問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更有效率。另外,微信問題每天都可以進行,對學生有很強的連續性有很大的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習動機也有了提高。他在許多文章中提到,他非常感激他的老師。當他無助的時候,老師的幫助幫助他重拾信心,變得更加快樂,拉近了他和同學之間的距離。
五、建立中學生“網絡”模式和學校教育評價體系
正如多元智能理論指出的那樣,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潛力,很可能成為一個有才華的人。其中最關鍵的是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創建差異化的成長模型,以充分滿足學生選擇和個體差異的需要。學校可利用通識教育平臺,與家長合作,發展新的家庭學校評估機制。
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網上問卷活動,學校設計相應的社會和家庭表現問卷。家長可以通過互聯網快速有效地進行在線評估。通過對問卷結果的觀察,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并對學生的表現做出綜合判斷。(2)網上評估活動學校可設計《學生評估手冊》作深入評估。評估分為四類,即家長評估、教師評估、學生自我評估和學生對學生評估。一般而言,網上評估活動是透過互聯網進行的。教師和家長可透過評估結果,了解學生的表現,與學校互動回應問題,以及協商家長教育子女的策略。(3)網上學生評論活動,就家長和教師而言,不能盲目批評學生,而必須給予適當的認可。例如,老師可以上傳成績更好,學習成績更好,或者成績更好的學生。此外,教師還可以上傳“閱讀節”、“藝術節”、“體育節”和“科技節”的優秀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的幫助,教師可以促進和表揚這些學生,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父母還可以上傳子女在家庭中的優秀表現,如文明禮儀、社會公德、尊老愛幼等。因此,教師可以更客觀、全面地掌握學生在家的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將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加快“多元評價人格教育機制”的實施.
六、結語
互聯網一直在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共同教育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互聯網時代,家庭教育是實施通識教育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中的男女同校可以不斷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確保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家長可以方便、及時地獲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對策。對于教師來說,他們得到了反饋學生狀況的有效媒介,從而促進了中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