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 ? 要】? 對話是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載體,現結合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探討對話文本的解讀方法。
【關鍵詞】? 對話文本解讀;多維度
對話是初中英語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之一,是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載體。人教版初中英語文本內容多樣,趣味性、實用性強,對話文本側重于語言交際的特定情景,往往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文本的解讀是教學設計的基礎。現以人教七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以Section B 2a-2c為例,談談對話體裁文本解讀的方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解讀多維
1.步驟:What -how-why-what,這是一篇雜志文章,對話文體,較口語化。How: 對話圍繞日常餐飲。What :作者的寫作意圖。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不同,尊重差異,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化交流。
2.內容:標題Sports Star Eats Well! 呼應本單元主題eating habits;導語,即對話發生的情境和參與對話的人;對話人物:David and Cindy;Cindy圖片可預測內容。
3.角度:圍繞本單元中心任務“likes and dislikes ”談論食物、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
4.閱讀技能:讀懂對話情境,弄清主要人物,提取、處理、歸納信息,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對話的主要內容。
5.語言功能:用相關的詞匯和句式表達喜歡和不喜歡。
6.文化意識:中西方文化差異:飲食文化、思維方式、生活理念。學生課前資料搜集,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了解文化異同和跨文化交際。
7.育人價值: 作為采訪者,該如何策劃?被采訪者的生活態度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
二、全面了解學生,定準重難點
學生的年齡特征:好表現,樂于參與。本單元話題學生的語言水平弱,所以一是要讓學生張口,會認讀相關食物的單詞,二是要設計好活動,讓所有的學生都有開口展示的機會。根據主題、單元和學情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學會就日常餐飲進行簡單交流;會用目標語言表達喜歡和不喜歡;用一句話概括對話主題,推測人物性格。閱讀困難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有效活動設計,啟發思維
讀前活動,預測主題:T: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讀中活動,設問分析:T:What does Cindy eat for breakfast/lunch/after lunch? She doesnt like ice-cream, doesnt she? 讀后活動,概括感想:T:How to keep fit?本課輸出活動的目標是:學生用目標語言,以時間為線索設計一個采訪,指向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
四、教學設計
熱身活動:讓學生圍繞 “What food do you like?” 談論食品。從學生談論喜好的食品開始,提起興趣,活躍氣氛。在交流過程中,復習了關于食品的詞匯,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新單詞呈現:教師利用明星圖片設問Whats Xxs Food Menu?引出新單詞star、eat …以舊句型引出新詞匯,真實自然。
兩人對話:板書并示范Do you like…? I like …I dont like… What about…?練習鞏固詞匯,也在交流中用英語表達喜歡和不喜歡。
小組討論:T: What food can we eat?What food is good for our health?What is your favorite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口,即使英語很少,學生也能參與活動,這為文本解讀提供了語言和心理基礎。再通過多媒體進行知識延伸,“Healthy Eating” 以加深對文本理解,實現能力遷移。
文本閱讀:默讀,T: Look at the picture. Who is that girl?What does she do?Is she beautiful?Why?What does Cindy eat for breakfast?默讀是最有效、最簡單的閱讀方法。提出預測問題,學生默讀對話。再次默讀,了解大意和找細節,David 問了幾個問題?分組搶答,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了解了內容,思維品質、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發展。T: David的采訪問題是如何設置的? Cindy doesnt like fruit, right?What does Cindy like?Cindy likes ice-cream, doesnt she? Suppose there were all kinds of food? What would you do?以時間為線索,畫思維導圖,復述內容,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1.基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活動設計,才能有效激活學生的興趣。讀前活動要充分發揮熱身的功能。
2.盡量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有話說,有機會使用英語。
3.以學生為主,學習為導向,善于設問,啟迪思考。
4.針對文本體裁特征,集中目標,求真不求全,如學習語言或閱讀策略的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