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楠
一、教學背景
我抱著上節課《手繪線條圖像表達》的課堂作業走進了一年四班的教室,同往常的作業展評課一樣,預設大家用鼓掌的方式來投出認同票,然后同學間提出質疑,作者來答疑,最終我來給出該作品的分數,登記在冊。可今天剛剛進行完兩件作品的展評時,我發現大家的積極性不高了,很多同學出現了應付的現象,座位靠后的同學也提出看不清作業的細節部分,評價有難度,這使我還真有些不知所措了,展評活動“冷”了下來。
二、教學片段
就在這時,我突然有個想法:為什么不能讓每位同學都來當回老師,當回學者呢?對,說干就干。
片段一: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都來當回老師,當回學者怎么樣?”
生:“當老師?好!怎么當?”(同學們頓時精神了起來)
師:“我先把試卷分到每個人手里,每人一張,你來給他打分,寫上批語?!?/p>
生:“好!”(大家興致勃勃)
師:“當你拿到同學的卷子,我們應該怎么評價?”
生:“應當尊重;懷著學習的態度;應當客觀的評;不要打人情分;應該對照表達的幾個要點進行評價;…”
師:“說得好!那就請各位老師開始評作業吧!”
…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來分組評,每個評價組會收到5份作業,請各評價組成員經過研討,給出分值及書寫評語?!?/p>
生:?A組:像學者一樣認真的商討;
B組: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C組:各抒己見,舉手表決;
…
片段三:
師:“同學們我們經過了兩輪評價后,大家再重新評價一下自己的作業吧!”
生:認真自評作業。
師:“大家通過評價同學和自己的作業后有什么感受?請談談吧!”
生:“學習到了同學的作業的優點;?發現自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想再重新畫一張;對xx同學刮目相看;…”
三、教學反思
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引下,我們加強了對評價的重視和研究,我也一直在不斷嘗試更適合學生、更有益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但往往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教師重視的是學生在畫面上所表現的效果,根據作業效果給出成績,而忽略了發展性的評價。其實教師用自己心中的那“一把尺”,去衡量幾百名學生的一幅幅美術作品,事實上缺乏對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興趣愛好、創造能力等方面的評定,而且對美術學習的反饋作用是很小的。在這節課中,學生推動了我的又一次嘗試了新的評價方式。
在本節課中,我與往常一樣運用了互評、組評、自評三個環節,但是學生的課堂中的角色轉變了,評價的態度和效果也就不同了,在新方式的評價中學生們的自主能動性被激發出來了,為了展示“老師”“學者”魅力,他們在不斷的自我提升審美水平和評價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評價中完成了一個重要的學習和發展過程。同學們通過研究、討論、評價同學的作業,主動與自己的作業進行對比,學習了他人的優點,自查出了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在給同學提意見的時候,也考慮到了自己是不是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等等,這比老師拿著一件優秀作業讓大家去看、去學,效果要好很多,也更能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同時,在本節課的評價活動中我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進。例如:同學們的評價語言還很局限;在組評中出現了有幾位同學參與不積極的現象等,這些問題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后逐步的進行研究和改進。
四、案例點評
新課程標準建議我們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作業,但大多數的老師依然采用的是“一言式”評價,也就是老師用自己的標準評價眾多的學生。學生在老師所謂的“權威性”的評價上,漸漸地減退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不敢說了也不會說了。
以往有些老師在評價方式轉變的嘗試中,更多注重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熱鬧的評價活動后,學生的本身發展幅度小,反饋效果卻不明顯。
許老師的本節課的最大亮點,就是把學習評價的主動權真正的交給了學生,增強了學生評價的熱情和評價的信心。并且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的轉變,對作業的反饋及改進起到了積極地作用,使學生的評價中主動完成了一次自查、改進、提升的過程,使學生的評價由被動化轉變成了評價主體主動化、互動化,這樣評價才更和諧、民主也更有助于學生的發展。許老師的這種新的課堂作業評價方式具有較強的實效性。
許老師是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教師,她注重學生的發展,善于專研、勇于創新,他的課經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我們期待許老師能在教改的大潮中繼續勇往直前,做一名美術教育改革的領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