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雨晴
摘要: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態(tài)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是人類社會重要的支撐,人類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是很必要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提出了“萌發(fā)幼兒健康情感,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任務。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資源大部分來自繪本,其中就有很多包含人類豐富情感經驗的繪本作品,滿足不同幼兒年齡發(fā)展需求和特點。不但可以引起幼兒心靈上的共鳴,還可以讓幼兒表達出內心中的真實情感,這是幼兒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以大班繪本分享活動《左手愛上右手》為例,我嘗試借助幼兒喜歡的繪本閱讀幫助他們疏導消極情緒,取得較好的成效。
關鍵詞:情感、繪本、疏導
一、聚焦社會熱點,挖掘繪本教學價值
自二胎政策開始有所變化,各新聞媒體都有報道說老大的各種阻擾,哭鬧的、離家出走的都有,但我真心覺得這種過激的反應是來自于長輩的不正確引導。一個孩子太孤單是很多家長的初衷,想給孩子生個可以相互陪伴、相互幫助的弟弟妹妹。但孩子們是怎么想的?很多家長沒有傾聽過孩子的真實想法,沒有耐心地跟孩子溝通過,導致有些孩子不能接受弟弟妹妹,情緒波動大。經常聽到班里有弟弟妹妹的小朋友說“弟弟很吵,吵得我睡不著!”“妹妹老是搶我的玩具!”有時也會聽到有二胎的家長說“最近老大經常跟妹妹搶媽媽,希望媽媽能多陪陪她。”他們有這些想法是正常的,因為家里突然多了一個比他們更需要照顧的新成員,這位新成員還跟他們搶爸爸媽媽。“二胎”帶給幼兒的情緒波動會嚴重影響幼兒正常的學習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幼兒期是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期,幼兒園和家庭應重視早期的情感教育,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所以,安撫“大寶”的情緒,對其進行情感疏導,引導孩子和父母積極地面對“二寶”的降生,是我們老師應該思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在幼兒情感態(tài)度類目標實現(xiàn)的基本途徑是“體驗”,而不是簡單地“講道理”所能奏效的。繪本《左手愛上右手》,以孩子的視角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愛,與兄弟姐妹和平共處………孩子的世界,純真,美好,想象力豐富,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大人看不見的地方悄悄成長……家有兩寶,總是會“爭風吃醋”的,那么爸爸、媽媽更愛哪個孩子呢?其實都是一樣的,就像豆丁媽媽說的那樣,兩個孩子就像媽媽的左手和右手,都是一樣的親,一樣的愛。這個繪本能正確指導家長對老大進行引導,讓全家共同期待新成員的到來!
二、構建繪本體系,落實情感疏導對策
(一)探究繪本隱含情感,確定繪本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將繪本教學目標具體確定為:“讓幼兒對繪本的結構,圖畫,內容,角色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與把握”,并確定繪本中要讓幼兒了解的情感內容。讓幼兒在理解繪本基本內容的前提下,引導幼兒將繪本中的內容和生活整合起來,讓其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情感要素,促使其形成完善的價值觀、世界觀。就《左手愛上右手》這個繪本來看,我設置繪本情感教育目標是“真實地感受到擁有一個弟弟妹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體驗和感受,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兩條主線。第一條主線:以分享繪本《左手愛上右手》對幼兒滲透情感教育。第二條主線:聯(lián)系幼兒自身,抒發(fā)情感。兩線一起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不喜歡→接受→喜歡這一過程。
(二)采用多元教學方法,層層推進情感教育
1.多因素挖掘,重視情感渲染
(1)活動的開始我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真實的內心活動進行第一次的選擇。你喜歡弟弟妹妹嗎?如果喜歡站在紅線上,不喜歡的就站到藍線上。面對孩子們做出的選擇,我沒有評論好與不好,而是尊重幼兒的選擇,給予他們肯定:“不管你們做了什么選擇,能把自己的想法真實地表達出來就是最棒的!”很簡單的一句話,給了孩子們后面能大膽講真心話的勇氣和信心。
(2)教師充分挖掘繪本中的色彩、情節(jié)、角色因素,讓繪本變得更加生動、立體,從而讓幼兒全面體驗這些因素中所蘊含的情感。此外,教師在出示畫面的同時,配上能反映畫面情感的音樂。背景音樂的播放,能很好地進行情感渲染,幫助幼兒來理解繪本所表達的情感。本次活動中,開始部分是有一點點傷感的,教師選擇了帶有一點兒哀傷的音樂。后半段故事情節(jié)是充滿愉悅的,教師選擇的背景音樂是歡樂的。
(3)最后為了讓幼兒情感升華,身臨其境,說出有情感的語言“弟弟妹妹,有你們真好”。我請來了孩子們的弟弟妹妹,將幼兒的情感再一次推向了高潮。時間似乎定格在孩子們抱著、牽著、親著弟弟妹妹溫馨感人的畫面,那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親情。活動在孩子們與弟弟妹妹擁抱的溫馨畫面中結束,從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們是幸福的,和弟弟妹妹在一起他們是快樂的。
2.開展情境游戲,重視情感體驗
為了引發(fā)幼兒情感的變化,我分別設計了搬紙磚的比賽和單手體驗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我湊到他們身邊問“單手做事情容易嗎?你成功了嗎?”“有人幫忙,有兩只手一起做事情會更容易吧!”。每個環(huán)節(jié)注意觀察他們的情緒情感的變化,在交流中看到他們動情了,也表示很多事情還是需要有人合作幫忙一起完成。通過快樂的游戲設計和親身體驗,孩子們發(fā)生了情感的變化,慢慢地孩子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原來,有弟弟妹妹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很多事情真的都需要兩只手一起完成。活動最后一次的選擇,很驚喜地發(fā)現(xiàn)更多的孩子選擇了愿意接受弟弟妹妹的紅色站線。這是幼兒心理成長的一個過程,也是這次情感疏導活動的價值所在。
3.構建有效應答,重視情感遷移
(1)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進入閱讀的情節(jié),把角色當成自己。在這里我采用遷移想象的方式,引導幼兒站在角色豆芽的角度,感受豆芽的處境和心情。
(2)在教學活動中,我結合繪本中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有效應答,促進幼兒的情感遷移。如,當老師追問道:你們問過爸爸媽媽,在你們和弟弟妹妹之間,他們更喜歡誰嗎?這個問題,是很多孩子想問而又不敢問的。課上,我讓孩子們傾聽錄制好的爸爸媽媽的心里話,聽聽看爸爸媽媽到底是怎么說的。?爸爸媽媽們熟悉的聲音,感人的話語,把抽象的左手和右手的比喻關系形象化,生動化,從而誘發(fā)幼兒的情感共鳴,孩子們眼眶紅潤了。而此刻的我,也哽咽了。故事中所蘊含的情感在教師及時有效的應答中演變成具體生動的生活場景,此刻的幼兒在用自己所能理解的生活場景進行了情感的最好詮釋。
三、升華幼小心靈,滲透情感疏導教育
1.在活動結束后通過與家長交流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在生活中出現(xiàn)了不同。一些家長反映,幼兒回家后會主動詢問弟妹,然后愿意去了解弟妹的情況,并且學會了使用“弟弟很棒”“妹妹很可愛”等詞語向弟妹表達愛。從這里可以看出,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親情教育,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親人。而這些幼兒行動和語言上的改變不僅意味著幼兒親情意識的提高,還說明了以繪本為載體實施情感疏導可以獲得一定的效果。
2.家庭對幼兒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幼兒的情感疏導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只有家園目標一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親子閱讀能增進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情感的交流,選擇親子繪本進行閱讀會引起幼兒的共鳴,幼兒會根據生活的經驗理解繪本中的內容,父母在與幼兒一起閱讀的時候能夠了解幼兒的想法和心理活動。同時也能讓幼兒體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時間長了,孩子跟父母的感情也就越來越親密了,這對幼兒的情感疏導有很大的意義。
最后,引用著名繪本作家宮西達也先生的一句話:“我的創(chuàng)作不是為了學習或是長知識的,只想讓讀者看到繪本時會哭、會笑、會吃驚,體會到關懷和愛,感覺溫暖就行。”或許這也是很多繪本創(chuàng)作者的心聲,繪本存在的意義或許就是那么簡單,希望能為孩子的心口投注一道陽光,讓他們慢慢地去感受愛、學習愛,并向他人表達愛,成為一個有著豐富情感的人!
參考文獻:
[1]張秀蘭. 幼兒美術活動與繪本閱讀桴鼓相應[J]. 家教世界, 2017(9X):2-2.
[2]顧紹艷. 淺談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4(09):260-260.
[3]唐春花. 開展繪本教學?滲透情感教育[J]. 甘肅教育, 2019(13):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