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娜
【摘要】在馬克思與弗洛姆的理論中“異化”都是一個重要思想,然而他們的異化理論有區別也有聯系。馬克思認為異化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弗洛姆則認為異化的根源在于“生存的兩歧”,顯然由于異化的根源不同,異化的概念、表現形式以及消除異化的路徑自然也就不同。雖然二人的異化理論有諸多不同,但還是有很多相通之處。弗洛姆的異化理論可以說是對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異化理論;馬克思;弗洛姆
一、異化的內涵不同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提出了“異化”的概念:“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也就是產品雖然是人生產出來的,但是卻不是人控制產品,而是產品控制人。
弗洛姆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眼中的異化就是對人的能動性的否定。在弗洛姆看來,異化更多的是一種心理體驗,在這種心理體驗下,人們覺得自己與他人、自己與世界是陌生的,作為世界的客體與作為人的主體相對立,人喪失了主體性。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變得越來越壓抑、越來越失去自我,以至于人感到與社會疏離、性格結構扭曲、精神空虛、生活焦慮、喪失了生活的意義等。
二、異化的根源不同
馬克思認為,異化現象的產生具有三個條件,分別是私有制、社會分工和勞動。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們為了生存必須獲取一定的生存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勞動。在勞動過程中,生產者和生產資料相分離,產生了私有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又產生了分工,事實上,分工和私有制是相同的表達方式,對同一個過程,一個是就活動而言,一個是就活動的產品而言。由于工人沒有生產資料,所以工人只能給資本家打工,在此過程中工人生產的勞動產品不歸自己所有,而是歸資本家所有,所以工人的生產效率越高,資本家給他開的工資就越少,此時工人生產的東西變成了異己的力量與他相對立。故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私有制是異化產生的根本原因,之后又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分工以及私有制是異化的根源。
在《逃避自由》中弗洛姆把異化的根源歸結為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正是這種社會制度給人造成了極度的不安全感。接著他又在《健全的社會》中進一步分析了異化的原因,他指出人的存在與本質的矛盾(即生存兩歧)是異化產生的深層原因。生存兩歧是指人面臨著很多矛盾,這些兩歧是人必須面對的也是永遠無法消除的,但是人類卻很想克服這些矛盾,為了克服這些矛盾,人們不斷地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不斷地追逐利益,不斷地刺激消費,于是就產生了異化。
三、異化的表現形式不同
在《手稿》中馬克思把異化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勞動產品的異化。資本家為了追求利益,不斷地剝削工人生產的勞動產品。工人生產的勞動產品越多,創造的財富也就越多,但這個產品的價值越小、越貶值,所以自己越貧窮。第二,勞動過程的異化。勞動本身是一種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是一個愉快的過程。但在異化勞動中,工人的勞動不再是自覺自愿的,而是一種強制的勞動,變成了某種外在的和異己的東西,使人感到不幸,感到精神和肉體飽受摧殘。第三,人的類本質的異化。異化勞動使人們的自主活動不再成為目的,而成為了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作為勞動的人的類本質對人來說也變成了異己的本質,變成了維持個人生存的手段。第四,人與人的異化。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周圍的人對自己來說仿佛都變成了敵人。此時人不僅同自身對立,也同他人相對立。
與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相比,弗洛姆的異化理論不止停留在生產領域,還延伸到了各個領域,包括生產、消費、政治、精神等各個方面,也就是全面的異化。在生產領域,資本家不關心生產什么,只關心利潤,工人也只關心工資,工人淪為生產的機器,工人在勞動中體會不到樂趣,勞動成為了工人謀生的手段。在消費領域,人們購買商品不再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更多的是為了占有(也可以理解為馬克庫塞提出的滿足人的虛假需要),所以人們消費的欲望越來越強,消費原本是為了滿足需要的手段,而此時消費本身卻成了目的。在政治領域,人們在民主選舉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投票,受到政治宣傳的支配,此時他們沒有自己的意念和想法,只是一些異化了的機器人。在精神領域,人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失去了獨立性和批判能力,變得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與社會的其他人一樣,成了只有軀殼沒有靈魂的存在。據此弗洛姆提出了重占有和重生存兩種人的生存方式,其中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其實就是馬克思的異化在當代的表現。在馬克思的時代,異化主要是肉體上的痛苦,而在弗洛姆的時代,異化主要是精神上的痛苦。
四、消除異化的路徑不同
馬克思認為異化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生產關系的變革,異化會被歷史所揚棄。由于馬克思把私有制歸結為異化的根源,所以在馬克思看來,只有消除了私有制,異化才會隨之消滅,所以在《手稿》的最后,馬克思得出了結論,即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也就是異化勞動的積極的揚棄。他說:“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
弗洛姆把異化的社會稱之為不健全的社會、病態的社會。雖然此時的社會物質很豐富,但人的精神世界卻極度的空虛。他認為要消除這種異化現象必須通過革命。因為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即人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中,而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也必然會影響人,所以,要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僅要進行心理層面的革命還要進行社會層面的革命,主要包括經濟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即全面的革命。在經濟革命上,弗洛姆與馬克思提出的觀點大致趨同,即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在政治革命上,弗洛姆建議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公民能夠得到尊重;在文化革命上,弗洛姆主張要讓公民有批判的精神,學會批判。
五、結語
馬克思與弗洛姆的異化理論雖有諸多不同,但仍有相同的地方。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是弗洛姆的異化理論的重要理論淵源,可以說弗洛姆的異化理論是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繼承和發展。與馬克思一樣,弗洛姆同樣研究了資本主義制度內部的問題,對于這種黑暗的統治帶給人們生活的痛苦他們感同身受。兩個人的經歷都促使他們十分關注人的問題,雖然他們的研究路徑不同,但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則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擺脫或者消除這種異化的狀態,為了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總的來說,消除異化不僅僅要靠消滅私有制,更要靠生產力的發展。只有不斷發展生產力,才能創造出消除異化的條件,但在短期內還不能完全消除異化,這是我們的長遠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陳悅.弗洛姆關于人的生存方式理論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3.
[3]張凌橋.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當代意義[D].安慶師范大學,2020.
[4]關健.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異化理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06).
[5]李慶霞,王希.弗洛姆與盧卡奇異化理論的差異性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6).
[6]劉新新.“異化勞動”視域下兩山理論的實踐路徑探討[J].科技風,2020-06-05.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