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競技體育實行的是地市—省—國家三級訓練網模式,概稱“舉國體制”,這個競技體育訓練系統和教育系統互相獨立。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美國實行小學—中學—大學一體的“體教結合”模式,競技體育是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改革開放加快步伐,體育界積極探索新型經濟體制下的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借鑒美國的普通高校模式順理成章,中國普通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在這種邏輯推理下應運而生。
張春合認為大學辦高水平運動隊體現出人文價值、社會價值、自然價值3個方面。其中人文價值體現在促進廣大青少年健康生活、通過個體對規則的適應而提高其現代化、通過比賽過程中的拼搏、合作、公平等精神促進人的道德倫理;社會價值體現在其教育價值和政治價值;自然價值體現為滿足人類在大自然中健康生存的基本功能,比如競爭。這種分析顯然不以高水平運動隊的競技體育價值或者說政治價值為側重,而是通盤考慮。
關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和學校體育之間的關系,有學者認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這種競技體育形式不僅能更好地完成競技體育的“育人價值”,服務競技體育,并且對于提高學校的聲譽是一種十分經濟有效的手段,同時能夠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
綜上研究,本文認為,在中國現階段,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價值可以概括為教育價值、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3個方面,具體闡釋如下表。
表1 現階段中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價值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價值是事務的主客體之間的特殊關系,屬于關系范疇,必須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顯現出來,在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時候我們才說客體產生了價值。比如說,教育具有巨大的價值,但人參與教育并不是教育價值的展示,只有通過所受教育使人的某種需要得到了滿足的時候,教育才發揮出了它的價值。下文以競技體育的教育價值、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為比較內容,具體說明中美高校競技體育顯性價值的差異。
表2 中美高校競技體育顯性教育價值比較
在運動員個體的成熟度方面,中美雙方都有各自優秀的高校競技體育人才,但是眾所周知,中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所培養的頂尖競技人才數量少。在促進中小學體育發展、引領高校學校體育發展方面,中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顯然還處于劣勢,只能作為中學少數優秀體育人才的備選出路,但凡能夠順利完成文化教育的學生以及家長都不愿意冒險進入競技體育圈。美國大學競技體育則非常成熟地展示了高校競技體育的基礎教育價值,使競技體育完美地融入教育體系中,并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現在不僅有龐大的基礎人才規模,并且成為大眾認可的獲得高等教育的途徑。在社會層面,美國高校體育運動隊獲得了全社會的關注,中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則還處在國家隊所代表的職業體育的陰影中,其對人民大眾的教育價值無從談起。
中國競技體育成績斐然,但是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貢獻不大,現今,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的校運動隊正在成為學校品牌建設的閃光點,其他大部分校運動隊仍然處于所在學校的學術研究之陰影下,不受學校重視。美國高校競技體育發展的最初動力就是“為校爭光”,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吸引優質生源并募集發展資金。大批學生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為國爭光,實現了競技體育的政治價值。
表3 中美高校競技體育顯性政治價值比較
表4 中美高校競技體育顯性經濟價值比較
表4反映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中最弱的一環,其自身發展高度依賴國家行政撥款,體育產業的發展仍然剛剛起步,這種情況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經濟價值亟待發掘。然而美國學校競技體育的經濟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作者訪學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學校高水平運動項目的市場營銷、賽事品牌建立與保護、賽事推廣與宣傳、媒體合作、對外售票等,目前年度經濟效益超過9500萬美元,且商業開發還有不小發展空間。總之,中美高校競技體育的經濟價值開發差異巨大。
競技水平的提高離不開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合力。提高運動員的競賽獎勵和精神鼓勵以增強他們訓練的決心;給他們延長學制,或者在競賽間歇期間提供補課,以使他們能夠安心訓練又不耽誤學習。同時,提高教練員的經濟待遇,對水平高的優秀教練員提供國內外定期學習和培訓,把訓練成績與高校職稱晉升掛鉤,使教練員能夠安心訓練。
總之,想盡辦法提高競技水平是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第一要務,中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對比分析中發現,競技水平始終是高水平運動隊的立足之本。在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之間就是要爭名次、奪冠軍、賽出名氣、創成品牌。創建品牌效應才能提高學校知名度,才能增強學校凝聚力,才能吸引學校體育的追隨參與,才能吸引企業投資,才能促進校運動隊的健康穩定發展,才能為競技體育儲備合格人才。
(1)深度融合體育與教育系統,加強競技體育對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引領作用。
中國高水平運動隊是仿照美國現行運動員培養模式而生,就是要做到體育向教育的靠攏,這不僅解決競技體育運動員文化水平過低,運動生涯結束后無法較好地融入社會生產活動的問題,而且對于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的發展起到引領作用,是一舉兩得,是競技體育發展的必經之路。然而目前來看,這個融合問題并未妥善解決,大多數高校還是競技體育和公共體育分家,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仍然局限于體育學院和競技體育圈。
要做到體育與教育的完美結合,首先應該擴大高水平運動員的選材范圍,吸引文化成績較好又有運動才能的中學生加入高校競技體育的行列,高校對有體育特長的考生降分錄取到各專業,高等教育期間通過提供獎學金、延長學制等政策使學生運動員能調整競賽和學習的矛盾。至于“以訓為主”還是“以學為主”,這需要教練員和管理層做好部署安排,日常訓練講究“學訓結合”,競賽前期講究“訓大于學”,競賽間歇期講究“學大于訓”,集訓和補課都應該根據學生運動員的需要安排;其次,高校要做好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目標定位,要根據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來制定科學的發展方案。
(2)加強體育協會的協調作用,實現競技體育的經濟價值。
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乃至體育產業的發展都和高水平運動隊的引領息息相關,但是這些價值的實現需要專業的部門組織負責,需要充分發揮高校競技體育協會的作用,根據各高校運動隊的現狀和優勢進行分級,分別組織相應的校際聯賽,擴大競技體育在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中的影響力。
我國有全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和各省市大學生體育協會,但是組織管理機構不健全,協會領導很多由教育部、體育局領導兼任,難以有新的建樹。我國應該完善大學生體育協會的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并且放手讓他依托市場、自我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