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一校一品”網球課程是指一個學校根植于本地區地域傳統文化底蘊,立足學校身體素養,綜合學校環境條件,構建的以網球為自我體育品牌特色的課程打造。匯集多方 “正能量”,讓特色出“品”,校風出“品”,健康出“品”。學生在在網球的課內外教學中化驗運動快樂,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能力和文化修養,形成良好的體育行為和鍛煉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研究國內外有關中小學“網球課程”教材、“網球課程的發展和前景”等相關文獻資料,了解最近網球研究領域的基本現狀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從理論和實踐經驗上為本課題提供有價值的依據。爭取在國內目前現有研究水平和實踐操作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提高。
在實踐中進行研究,仔細分析研究成果,進一步反饋實踐,實踐中及時反思并改正前一階段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優化課程目標與方案,積極在國家課程中挖掘相關知識點,并將之與網球知識有效整合,積極嘗試,努力開發出一至九年級網球領域課程的課例和校本教材,并不斷探索和優化,形成精品課例,并將九個年級的課例整合成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
根據實踐所得,及時反思課題的研究重點,組織課題組成員研討,總結近階段的經驗,及時將一階段的研究材料進行匯總,分析更有的教學辦法進一步指導教學的方法。
根據課程建設的方案制定問卷,并且經過效度與信度的檢驗發放給廣大一線體育工作者以及被測試的學生對象進行問答,收集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總結。
繼2011年李娜取得法網世界冠軍,2014年又取得了澳網世界冠軍后,網球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如雨后春筍,發展迅速,且網球以其獨特的項目特點,在提高學生耐力、爆發力、反應力上都有比較大的好處。國家更為重視網球梯隊的建設,越來的越多的學生開始喜歡上這個趣味十足的體育項目。所以建設“一校一品”網球特色課程也是順應時代發展,適應國家體育項目普及和發展的需要。
2009年,經過初步商討,園區確立了14所學校進行“一校一品”12個項目的嘗試,各試點學校共同教研、積極商討、資源共享。至2010年時候,各試點學校的項目建設已經初見成效,基本上可以達到“人人有活動,班班有項目,校校有特色”的嶄新局面。星灣學校的羽毛球,文萃小學的排球等一校一品的特色打造目前已經成為園區學校體育的一大名片,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的第9個九年一貫制學校在建校之初便選定了網球作為我校的 “一校一品”,也是順應了園區教育特色打造的發展趨勢。
作為“樹人”課程六大素養中重要一環的身體素養(網球)課程對學生來說更加具有指導和借鑒的意義,目前存在于世面的網球教材大多數是針對大學生以及成人自學的。比如,周文勝、閆美怡編著的《網球基礎與實戰技巧》;比較受歡迎的李盛的譯本《網球使用技巧》;來自英國的John Littleford編著的《網球提升基礎技巧與實戰策略》等。針對青少年尤其是從小學階段一直延續到中學的網球教材還未在市面上發現,對于我校身體素養課程的推進也是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一校一品”網球課程的實踐研究也是順應我校特色項目打造的重要素材儲備的需要。
網球與高爾夫球、桌球和保齡球被稱為世界四大紳士運動,運動孕育在法國,誕生在英國,開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國,現在盛行全世界,被稱為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在國外,尤其是美國、法國、英國等是非常流行和受人們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

表1 世界網球四大滿貫賽事
如表 1 所示,Australian Open、French Open、Wimbledon Championships、US Open是世界上著名的網球4大賽事。
在教學方面國外也有諸多的網球的指導用書,例如:Paul-Henri Mathias的 《跟著大師學網球》、Nova Ordovician的《德約科維奇:一發制勝》、John Little ford《網球提升 基礎技巧與實戰策略》、E.Paul Rooter的 《網球運動系統訓練》、Rob Anton的《網球制勝:實用技戰術圖解》、Anderson的《網球技術與戰術的技巧執教》、Pete Scroll的《從入門到實戰》等。在國內,網球也已經慢慢流行于各大室場,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去學習他們,很多學者也開始慢慢的對網球開始了研究。例如,崔偉翻譯的英國的弗里切特貝爾的《網球》、花勇民,葛艷芳翻譯的德國的佩特·肖爾的《從入門到實戰》、趙京慧翻譯的日本田頭健一的《圖說青少年網球》,楊忠令的《現代網球教程》、宋強編寫的《網球發球技術的圖解》。
從中我們也能夠發現,外國作者對網球的研究指導用書更加注重的是技戰術的提升,而國內的網球教材大部分面向的對象也是大學生成人,更多的是選修,沒有將其作為一門地地道道的體育課程來長遠的學習。又因為就蘇州工業園區自身而言,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排球等。“一校一品”特色課程都在各自的學校有條不紊的開展著著,目前,還未出現“一校一品”網球課程相關的意見和建議提出。所以,特此申請“一校一品”網球課程的實踐研究,已期待能夠給學生更加連貫性的指導,為終身體育的養成打好理論基礎。
蘇州工業園區自1999年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婁葑學校的建立,至今區內已經有包括景城學校、星洲學校、星灣學校、獨墅湖學校等在內的1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每個學校相互借鑒、深入研究、成果分享,結合自己學校的辦學優勢在特色打造上已經初具規模,尤其在一校一品的特色打造方面,學校成立之初,便會在課程設置、場地場館建設上進行特色打造。以此為題,可以在總結優秀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給后面新建學校進行樣本示范;特色上已經初具規模或成效顯著的學校,可以多開展經驗交流會,幫助更多的兄弟學校,作為行動指南,加以引導;可以通過對特色項目打造的樣本分析,形成理論范本,尤其是獨墅湖學校作為一個九年一貫制學生,更具有連貫性,也會給新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有一個理論上參考。也會為園區“一校一品”特色構建貢獻綿薄之力。
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初衷,便有自己區域體育特色發展的考慮,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項目。以籃球為特色的斜塘學校、以足球為特色的跨塘學校、以羽毛球為特色的星灣學校、以排球為特色的東沙湖學校等等,校本教材特色的節日,品牌的健身操等。我校網球課程的開發更是給“百花齊放”的“一校一品”又注入了新的血液,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課程后,會促使“花”開更盛。
九年一貫制學校相對于普通學校的小學六年與初中三年制來說,在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與發展方面可以形成一個系列或者一個培養體系,從培養的縱向上來說,更具有伸展性。比如,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基本身體素質練習到四年級以后的專項或者專塊兒身體素質的練習一直延伸到七年級的拓展性練習更有一個時間上的系統性。而且,九年一貫制學校的體育教師可以相互交流,在教學設計或者體育課程以及大課間的安排上更有一個連接性。另外,學生在網球的課內外教學中化驗運動快樂,增強了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能力和文化修養,形成良好的體育行為和鍛煉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校本課程的制定成為蘇州工業園區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新課程標準實施改革的重要指示,通過對部分學校體育校本課程的分析與思考,在理論與實踐中進行總結,從而為工業園區整體的新課程標準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基于蘇州園區的具體情況,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已經證明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須根據不同教育情況允許教育模式的百家齊放,那樣既可以調動地方教育的積極性,也可以真正盡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育模式的創建當然不能是閉門造車,必須來源于實踐,而實踐也只有提升到理性思考,并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才能發揮它的最大效應,形成理論的帶動作用。這也是實踐研究所應具有的理論意義。

圖1 研究過程示意圖
(1)挖掘教學素材。各體育學科相關教師認真鉆研本學科的課程體系和內容,挖掘與網球課程相關的內容和素材,結合學生特點,開發出與本學科整合的網球教學課例和活動內容;
(2)試教先行,確定教學模式。第一年首先在三年級開展課程,安排每星期一節網球課,由網球教師(包括外聘教師)授課。授課教師采用邊實踐邊整理匯總的方式,將網球試講課中的教學設計、過程、學生反饋等信息收集并整理,逐步形成基本教學模式,并以此帶動后續網球課程的開展;
(3)確立標準,形成課程體系。各課例設計經過約一年的實施,確定初步的課例標準,將網球課堂中成功案例進行潤色、加工、整理,確定成為標準校本課程的課例。在一定數量的課例的基礎上,尋找統一性,建立可操作和實施的課程體系;
(4)總結匯總,成果展示。對各位教師積累的教學課例進行系統地整理匯總,編輯成冊,形成《獨墅湖學校九年制網球課程》教材(學生用)和教案集(教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