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望亭中學 王 準
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往往聯系著翻轉課堂、小組互動等,由此,我們不妨關注課前預習環節,在課前預習環節展開應用。高中階段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預習,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將更多的思考空間、討論余地等留給學生,由此組織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可以做出如下嘗試:組織翻轉課堂,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學案、視頻微課等,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討論。經過課堂預習,在課堂中也可以預留出更多的時間去討論、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等,說出自己的困惑,為學習做出全面的引導。預習習慣的養成,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知識點,在生活中找到當前的教學思路所在。
結合不同的課程內容,找到探究式教學的展開方式,進而促進課堂教學的發展。這里以基礎概念講解、例題解析等不同課程為例,分析組織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思路:在基礎概念與公式的講解中,比如球體的體積公式,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逐漸轉變,并且從多個角度思考如何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在生活中,教師更多地關注如何進行小組互動,帶動學生的討論與探索,掌握探究內容等。在例題討論中,也要關注到探究式教學的展開。首先是例題情境,應當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學生關注到的日常情境等,找到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思路,啟發學生思考。在解題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逐步探尋,找到相應情境之下的問題解析。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積極主動地探尋教學的開展,為學生的學習與知識增長帶來思維的構建。值得關注的是,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知識,此時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應僅僅關注到某項知識的應用,更應當找到其中可以用于探究的思路。
在學習結束之余,探究式教學也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課余作業部分,充分展開教學工作。如鼓勵學生進行互動學習,掌握知識點等,進而促成發展,完成學習任務。在組織教學中,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減少書面作業的量,增加探究式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的學習帶來豐富的課外實踐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帶來豐富的體驗,指導學生進行小組互動,完成學習任務。課后任務的布置,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思路,推動學生的學習完成。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課后練習題作為知識點的鞏固。比如在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空間幾何體”的學習之后,教師要把握教學重點,布置相關練習題進行教學輔助。如以下這道題,右圖是由哪個平面圖形旋轉得到的( )。


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得到答案后,再引導學生明確此題的解題重點是“面動成體”的原理,該圖形,上半部分是圓錐,而下半部分是圓臺。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圓錐和圓臺的軸截面分別是什么,從而就能得到準確答案。
在組織教學中,教師也要及時指導學生帶有更多理性去認知與思考問題。探究式教學鼓勵學生進行更多的探討和小組互動,完善知識點,逐漸培養學生的思考、質疑與探究習慣。例如,在進行蘇教版高中數學“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講授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系以及函數圖像和x軸的交點問題,使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和探究,歸納理解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情況,從而達成教學效果。探究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為方式,不再單純地關注如何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需要教師在教學開展一段時間后不斷思考,探索如何實現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為學生的學習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