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體育公園管理中心 山東 煙臺 264000)
隨著經濟發展加快,人們工作強度不斷加大,久坐、久站時間延長、頻率增高,導致許多人患有腰椎疾病。腰椎疾病康復過程中不僅需要接受專業治療,也可以借助運動訓練方式對病變腰椎進行糾正,改善腰椎情況,促進腰椎康復。運動康復訓練不斷發展,已經逐漸走向大眾群體,能夠通過專業訓練對群眾的生活產生有益影響。目前,國內外均就運動康復訓練方式進行專業研究,闡述了運動康復訓練對于腰椎疾病等的治療、康復作用。故此,本文將綜述腰椎疾病中應用運動康復訓練的主要原則、方法等成果,為大眾應用運動康復訓練提供借鑒經驗,以供參考。
腰椎疾病形成是長期、漸進的一個過程,因此在康復訓練時也要循序漸進,避免操之過急引發訓練損傷。在開展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其主要特點,掌握基本訓練規律,把握整體性訓練原則,積極開展各項訓練工作,確保訓練呈現出階段性、模塊性、系統性緊密銜接,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通常情況下,腰椎疾病人群接受訓練,要從低強度運動康復訓練開始,確保訓練強度不超過其身體負荷,并根據腰椎病人實際訓練情況進行科學調整,降低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風險事件發生率。
運動康復訓練是系統性訓練方式,主要依據腰椎病人病情進展情況開展相對應的訓練工作。腰椎疾病康復時期可以分為4個階段:(1)損傷急性期:重點檢查腰椎、韌帶以及肌肉損傷情況,確定是否存在關節、骨骼等實質性損傷,并在專業醫生幫助下進行評估,由運動康復訓練人員為其制定針對性訓練方案;(2)醫療康復期:是腰椎病人康復訓練的初期,需要運動康復訓練人員根據其表現情況調整訓練方案;(3)康復體能期:在這一階段,患者體能康復,運動康復訓練也偏向于重建與訓練內容,通過肌群康復性訓練、功能性訓練等方式調節患者身體機能;(4)體能訓練期:這一階段運動康復訓練方式主要通過物理訓練方式,消除患者肌肉不適感,調節患者體能狀況,但運動康復訓練人員也要注意訓練強度,避免二次損傷。
在針對腰椎病人進行訓練時,要充分整合各項資源,發揮運動康復訓練價值。從專業角度分析,運動康復訓練主要涉及體育與醫學兩個范疇,腰椎疾病人群在接受運動康復訓練時,不僅要接受運動訓練,更要以醫學診斷結果為依據,確保運動方式起到康復訓練作用。同時,訓練人員根據體育與醫學整合各項資源,讓患者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訓練,強化訓練成果。
腰背肌訓練方法主要為背伸鍛煉與背伸肌鍛煉方法:(1)背伸鍛煉方法:①五點方法:仰臥在硬質地板上(按摩墊、床),將雙足根部、雙肘處、頭部碰觸到地,背部盡量向空中挺起,與腰椎病理性屈曲方向相反;②三點方法:將雙臂放于胸前位置,讓雙足根部、頭部碰觸硬質地面,盡量向上騰空;③拱橋支撐方法:使用腳、手支撐,呈現出拱橋狀,讓胸腹部挺起;(2)背伸肌鍛煉方法:通過飛燕式訓練方法將上肢動作與下肢動作進行整合,讓四肢朝向上方抬起,并且盡量拉伸頭部與腰部,強化腰椎訓練效果。
對于輕癥腰椎病人可以采用徒手式運動康復訓練方式進行訓練。具體方法如下:將頸部微屈,肩部墊放枕頭,雙下肢離床,逐漸踢起,向頭部踢足,重復4次即可。針對重癥腰椎病人在開展運動康復訓練時,可以在其腰部下方墊放物品,高度逐漸增加,如果能夠在疼痛可忍受范圍內,可延長墊放時間,但不能超一拳高度,以免造成損傷。此外,也可以將雙腿繃直、抬高、疊放于較高物體上,上身平躺于硬質地面,減少腰椎屈曲。
腰部鍛煉方法主要分為三個步驟:(1)第一步:①室內活動可通過辦公桌附近散步方式舒緩腰肌,減輕腰椎壓力;②早晨按時晨跑、活動筋骨,改善腰部用力情況;(2)第二步:直身站立,提高臀部,挺直腰背,旋周式活動,盡量做到動作極限;(3)第三步:兩腿跨立,用雙手相腰椎部分進行錘擊,次數為40-60次,強度以身體承受極限為標準。
腰椎疾病是由于久坐、久立導致,身體腰椎肌肉、骨骼長期受到壓迫,導致腰椎病變。因此日常生活中,應避免腰椎受到持續不良因素的刺激,加重患者病情。在落實腰部鍛煉法、徒手鍛煉法、腰背肌訓練法時,要堅持相關鍛煉方法才能夠長時間見效。在鍛煉過程中,也可以借助身邊各種物品進行鍛煉,活用運動康復訓練方法,才能夠真正發揮行管方法的作用。
康復訓練保健操操作簡單,主要適用于腰肌勞損、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的突出的病人,可以顯著軟化腰椎病人的韌帶,讓其腰部肌肉得到放松,通過保健操方式糾正腰椎曲度,緩解腰椎內部壓力。
腰椎訓練動作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1)起身:趴伏在硬質地墊,雙腿保持并攏,緊貼在硬質地墊表面,用雙手撐地,將上身抬起;(2)牽伸單膝:平躺于地墊,一側腿屈膝,足跟著地;用手抬起另一側腿,向上牽伸;(3)牽伸中腰:雙膝跪地,前伸伏拜在地,向前方牽伸上體,活動腰部;(4)仰臥起坐;(5)提升盆骨:平躺于硬質地墊上,雙手背放在腦部下方,雙腿微叉,保持一定的屈膝,足跟與地墊接觸,通過收腹方式,后腰部盡量與地面貼合;(6)后伸:趴臥在地面,將雙手背后放置于后腰部,讓上身向上傾,給予腰部反向作用力,糾正椎體病態屈曲;(7)俯臥后伸:俯臥于硬質地墊上,雙手平撐于地面,頭部微微抬起,腹部與地面緊密相貼,并微微抬起下肢,高度為9cm,反復更換兩腿;(8)牽伸股四頭?。簜扰P于地面上,左面朝下,并用左手支撐左耳部,右手牽拉右足跟,牽拉5-8分鐘后,更換另一側進行牽伸運動,如圖1。
圖1 牽伸股四頭肌
(1)一懸。
尋找單杠、門框開展懸垂訓練,具體方法如下:①自然放松腰部以及下肢,利用重力懸垂身體,牽拉腰部。需要注意,避免用上下跳的方式進行懸垂訓練,很容易拉傷腰部,盡量做到動作輕柔、緩慢,避免造成運動損傷;②懸垂時間由短至長,逐漸增加訓練量;③懸垂訓練過程中,要有專業訓練人員、在一旁陪護,預防出現損傷情況。
(2)二抻。
部分患者病情較重,不宜接受懸垂訓練,可以通過強度稍弱的伸腰訓練代替原有訓練方式,緩解患者疼痛感。具體方法如下:①跨立,讓雙腳與肩同寬,將雙臂緩慢舉至最高處,讓腰部自然向上抻;②在進行伸拉運動時,要緩慢呼氣、吸氣,充分放松身心;③每周開展3次,每次做10組動作,分早晚2次完成。需要注意,在伸拉運動時,一定要量力而行,逐漸增加伸拉頻率。
(3)三拱。
“拱”指的是拱腰鍛煉,讓腰背肌能夠得到最大訓練。具體方法如下:①手扶墻面、墻體、單杠等物體,雙腳跨立,并與肩部同寬,將腰部前拱、側拱、后拱,各12組;②每日開展三次拱腰鍛煉,在拱腰鍛煉過程中不可以硬拱,控制拱腰速度,避免損傷腰部。
(4)四倒。
“倒”指的是倒立行走,并通過揮臂等方式進行全身鍛煉。具體方法如下:①選擇平坦、無障礙地區進行倒立行走鍛煉;②行走過程中,雙眼平視于前方,收緊腹部,挺起胸膛,讓雙臂自然前后揮動;③倒走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需要注意,在倒立行走鍛煉時,盡量有他人看護,避免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5)五多。
“多”指多角度進行腰部動作,蹲坐幅度不宜過大。具體蹲坐訓練包括晃腰、左右、前后、側彎等幾個腰部動作。一定要注意活動量,避免超出腰部承受能力,反而造成腰部損傷。
(6)六蹲。
在進行下蹲鍛煉時,動作要到位,并注意循序漸進原則。具體方法如下:①采用跨立動作,雙肩、雙腳同款,將雙手平舉于前方,向下緩慢深蹲,放緩呼吸頻率;②部分患有腰椎疾病人群在進行下蹲訓練時,會出現蹲不下的情況,在開始下蹲訓練時可以扶墻操作,動作要輕柔,預防訓練損傷。
(7)七后。
“后”指進行腰后伸鍛煉,通過后伸動作,改善腰部鍛煉情況?,F代人工作方式主要以伏案、前屈動作為主,腰部長時間處于高度屈曲位狀態,腰部受力不均勻,后韌帶處于過度牽拉的情況,容易引發腰椎病變。采用后伸法可以改變后韌帶受力情況,具體方法如下:①將雙臂叉于腰部位置,跨立,肩部、腳步同寬,將腰部直抻、后抻;②俯臥在床上,將下半身緊貼床面,并盡力撐起上半身。后伸運動時,要注意控制后伸力,更要預防摔倒問題。
(8)八摩。
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需要配合腰部按摩,鞏固訓練成果,放松腰背肌。方法如下:①取腰眼位置進行按摩;②用雙手按摩腰眼位置,時間≥10分鐘;③將雙手握拳,捶打腰眼位置、跨步位置,每處均達到百次以上;④每日開展腰眼按摩兩次。
(9)九暖。
腰椎疾病患者在季節更替時節,疼痛感加劇。部分腰椎疾病病人是由于受涼、受潮誘發的疾病,更應該注意腰部保暖,減輕病人疼痛,增強運動康復訓練運動效果。
(10)十保。
負重、久坐、久立、過度運動都是腰椎疾病的誘發因素,在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參與訓練的人員要加強腰部保護,避免減弱運動康復訓練效果。具體方法如下:①不勞累;②不久坐/立;③糾正不良姿勢;④不睡軟床;⑤不負重;⑥注意彎腰幅度。
腰椎疾病已經是現代人主要疾病,學生甚至也出現腰椎疾病。多數腰椎疾病病情發展較輕,通過運動康復訓練方式都可緩解。病情嚴重的腰椎病人在術后也可以通過運動康復訓練的方式,逐漸恢復腰部健康。本文中運動康復訓練開展原則、方法、保健操等多個方面分析訓練方法,頸椎疾病病人盡量請求專業訓練人員幫助,正確開展訓練方法,才能夠真正發揮運動康復訓練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