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萍 徐偉杰
一、引言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首次系統地提出教育評價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2021年7月,備受關注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重磅文件《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由新華社全文公開。以上文件均立場堅定地表明,要以評價撬動新時代育人之變,必須進行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力爭在“雙減”背景下切實發揮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可以說,評價“評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老師“教什么”“怎么教”和學生“學什么”“怎么學”。為了改變現狀,常州市武進區馬杭中心小學嘗試從過往十年聚焦的課堂主要研究方向——“有度”開始轉型,試圖破解課堂教而不學、教多學少、教學分離等切實存在的難題,即從“有度教學”向“教學耦合”轉型。我們認為,只有進行教與學的方式變革,才能解決好教學分離等失度現象,才能達成全面深化課程改革這一最終目的。
二、背景介紹
在地處城鄉接合部的馬杭中心小學,隨著武進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市民的群體愈加龐大,集團規模擴容后帶來的直接反向表現為優質教師資源被攤薄,學校施教區范圍內家長自身素養參差不齊,師生的幸福感指數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斷崖式下跌的傾向,給學校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學校對原有辦學目標和培養目標進行了迭代思考,在傳承的基礎上進一步明晰了“從幸福走向幸福”的育人理念。
我們認為,要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就是要進行教與學的方式變革。這是基于學校育人理念可持續發展的既然要求,是基于教與學關系最大化耦合的必然需求,更是基于兒童個性化成長私人訂制的應然要求。只有把“教—學”耦合作為構建師生幸福成長體系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才能順應時代精神、社會需求和學校愿景,最大限度地彰顯學校育人理念的意義和價值。
基于此,學校以耦合視角為切入點,申報了2021年常州市基礎教育學校品質提升建設項目暨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幸福DNA:耦合視角下的教學方式變革研究”。自立項以來,項目組先后數次開展了以耦合視角為主題的學校高品質項目建設研討會。 2021年6月,作為江蘇省教科研基地學校,項目組還參加了以“學習空間重構與教學行為變革”為主題的省教科院小學科研基地學校專題學術研討活動。學校力求以此為契機,改變教學分離現狀,構建師生雙贏課堂,并以評價為切入口,為學校的高品質發展賦能。目前該項目正在持續推進和深入實踐中。
三、路徑探析
(一)以耦合視角為突破口,讓評價“跳得出”
評價制度是教育教學的指揮棒,是學校發展的“牛鼻子”。自“方案”出臺以來,學校始終圍繞“如何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如何讓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實到教學評價機制上”“如何真正確立素質教育的科學評價體系”等一系列問題,深入探討并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之“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導向。為此,項目組基于“耦合”視角,于項目設計初期搜集、整理并反復研讀相關學術資料,并對關鍵詞“DNA”和“耦合”進行了初步的內涵闡述和論證。
其中,關鍵詞一“DNA”是脫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縮寫,是由一對多核苷酸鏈纏繞一個共同的中心軸螺旋構成。我們用DNA形象描述教與學的關系:首先,教與學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螺旋升騰,恰如DNA的雙鏈纏繞;其次,教與學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波折反復,呈現如DNA般螺旋升騰的趨勢;第三,雙鏈之間有堿基對耦合,強化耦合路徑是促進教與學緊密結合、共同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二“耦合”是指兩個系統之間多個要素優化組合、有序再生、協調發展。所謂教學“耦合”,就是要促進教與學從“相加”走向“相融”,即從“教是教、學是學”到“教中有學、學中有教”乃至向“教就是學、學就是教”轉型。
從有度教學到教學耦合,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傳承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如何打造雙螺旋耦合的“教—學”新生態,開發雙螺旋耦合的“教—學”新路徑,提升雙螺旋耦合的“教—學”新內涵,作為一所平民學校,我們更是要牽住教育評價這個“牛鼻子”,將“耦合”作為我校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金鑰匙”,并以此為突破口,跳出思維固化的、停滯不前的評價模式,真正從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品質提升等層面全盤化解原有評價痛點,以深度重建引領學校的教育未來。
因此,在項目逐步實施和推進的過程中,我們始終以幸福教育理念為支撐,以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為導向,努力打造為學生幸福未來導航的“教—學”新生態,通過梳理與分析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耦合現象,精準對接教與學雙鏈的邏輯和并行關系,使其耦合互動,有機循環。
(二)以動態發展為螺旋梯,讓評價“看得見”
評價一節課的好壞,我們要以多維的視角來看,既了解這節課的教學環境、教學空間、課程內容、教育技術等單項內容,還要觀察聯結“教—學”雙鏈的多維堿基對,看其結構是否穩定,生長是否有序,學生是否在多途徑的學習和參與等活動中獲得幸福體驗和深層感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且耦合程度是較高的,那我們認為這就是一節好課,它打通了DNA雙螺旋結構之間多個壁壘,是能夠促使教與學從結構分離走向耦合生長。為此,我們形成了如下序列化的研修軌跡。
1.梳理了“教—學”結構分離的外在表征
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經常出現諸如教師和學生各執一端這樣的問題。當學生有了優異的成績,學生更愿意認為是自己勤奮再加上稟賦優異,而當成績不如意時則將責任推給老師。同樣,教師也多傾向于將教學業績歸入自己的績效,把教學質量差歸為生源不理想。其實,無論從教學內涵出發,還是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產生的教學活動考察,教與學每時每刻都是耦合在一起的,任何時候都不能只看教或學的一方。F73C7040-3FBB-4732-9BF7-89358FF54EF8
然而現實中的學校教育并未充分認識到此類問題,甚至因為在教和學上滿足不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期待,在不耦合的路上越走越遠,使得學生身心發展分裂,教師無從談及教育的幸福。鑒于此,結合目前學校教與學的分離現狀和存在問題,我們從“教師主導VS學生主體”“目標預設VS素養提升”“課程內容VS內在需求”等方面,羅列并梳理了一系列與之對應的具體表征,為項目的深入推進提供了聚焦的方向。
2.打造了“教—學”耦合互動的聯結路徑
為了使評價的內容更具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我們嘗試根據耦合的聯結路徑,把評價所涉及的內容概括為五個方面,即教學目標的耦合、教學內容的耦合、教學方式的耦合、教學技術的耦合和教學成效的耦合。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子落而全盤活。自2021年9月至今,學校已逐步在各備課組、學科組,以及集團的13個名師工作室等平臺,陸續開展了一系列“耦合”視角下的課堂教學評價等實踐或研修活動。
以集團尹麗萍工作室為例。11月初,為進一步改進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工作室領銜人尹麗萍老師在多次微調的基礎上,自主設計了“耦合視角下的教學方式變革研究之英語課堂教學評價表(試用稿)”。她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技術和教學成效五個方面對耦合視角下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變革進行了校本化的解讀。隨后,工作室成員共同探討了該評價表的可行性,并以此為依據,對活動現場呈現的觀摩課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和改進措施,從而進一步使學校的教學評價改革能在學科教學中落地、生根。
3.探索了“教—學”雙鏈聯動的評價機制
我們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初衷是從不同層面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并將其結果反作用于教與學的改進措施上,從而達成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學校質量全盤提升的最終目的。因此,項目組根據“耦合”的表象特征,針對耦合的邏輯和耦合的成效,特別制定了基于過程的定性分析和基于結果的量性監測這兩條評價導向,并重點開展了有關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集中研修。
我們倡導對課堂教學中選取的關聯教與學的聯結要素——堿基對,進行互動軌跡的梳理,在課末采用問卷調查、總結反饋等方式,鼓勵師生全員參與自評、互評、組評,做到當天有反思、次日有改進、階段有收獲。此外,我們還以學科為單位,將教學主體、教學目標、學習方式、效果達成等指標進行量化或等級評定,全面觀察和監測耦合聯動路徑下的師生成長。
(三)以診斷改進為腳手架,讓評價“站得住”
與其說評價,不如用“診斷”一詞更為貼切。自該項目建設啟動以來,為進一步深刻認識教育評價改革這一迫切任務,馬杭中心小學全體教師一直致力于推動學校教學方式變革項目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建設,力爭讓教學耦合成為學校全學科鮮明的教學主張,從而實現學校高品質的價值追求,并推動集團發展與地區輻射。
為此,我們以“耦合”為視角,以師生的素養提升為終極目標,通過對課堂教學中教與學耦合程度的分析與梳理,探索耦合互動下聯結路徑多維度打造的成效。
目前,以耦合理念引領的學校課堂教學評價表已通過項目組前期的論證,并進入到部分學科的試用階段。為了進一步改進教學,學校還以信息技術學科為試點,量身定制了學生評老師、學生評課堂等網絡平臺系統,進一步實現快速、精準的過程性評價制度,從而拓寬定性和定量監測的多維渠道,及時反饋,實時跟進,有效實施。
四、實踐思考
本項目的研究還處于試水即初步實施階段,在后續的推進過程中,我們還將進一步依托學校沈小偉老師領銜的“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集團內的13個名師工作室、各學科組等研修和學習平臺,在集團、片區、乃至省市范圍內逐步地輻射與推廣“耦合”視角下教學方式變革這一實踐成果與收獲,力爭做到既有科學的引領,又有接地氣的實踐,更有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提煉和自我表達。在后續的項目推進中,學校還將以不同學科為載體,更新并細化“耦合”視角下的多維課堂教學評價表,從中凸顯學科特點和學校實情。
綜上所述,教學方式變革是一項長期工程。我們認為,只有實現教與學的耦合,才能找到幸福教育的基因密碼,真正實現學校高品質發展的價值追求。幸福DNA教學方式是撬動教學改革深度變革的杠桿,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做好這個項目,并將馬杭中心小學這所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推向高品質發展的道路。F73C7040-3FBB-4732-9BF7-89358FF54EF8